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7)
2023(8405)
2022(7197)
2021(6897)
2020(6023)
2019(14207)
2018(13823)
2017(26189)
2016(14389)
2015(16786)
2014(16646)
2013(16919)
2012(16175)
2011(14875)
2010(14762)
2009(13789)
2008(13981)
2007(12443)
2006(10549)
2005(9645)
作者
(44006)
(37214)
(37006)
(35568)
(23644)
(17996)
(16897)
(14656)
(13915)
(12998)
(12869)
(12403)
(11964)
(11912)
(11810)
(11631)
(11344)
(10982)
(10816)
(10696)
(9395)
(9264)
(9161)
(8449)
(8445)
(8351)
(8284)
(8067)
(7562)
(7479)
学科
(65050)
经济(64995)
管理(34881)
(34375)
方法(31767)
数学(28926)
数学方法(28724)
(25869)
企业(25869)
中国(19369)
(17179)
(15052)
贸易(15047)
(15021)
(14952)
(14688)
(11665)
业经(11198)
农业(11124)
地方(10736)
(10015)
银行(9990)
(9618)
(9554)
(9429)
金融(9425)
环境(9028)
(8497)
财务(8479)
财务管理(8455)
机构
大学(218855)
学院(214250)
(95841)
经济(94131)
研究(82776)
管理(77388)
理学(66492)
理学院(65648)
管理学(64474)
管理学院(64073)
中国(63166)
科学(51282)
(47649)
(43867)
(41768)
(41464)
研究所(40383)
中心(36654)
财经(33811)
业大(33542)
农业(33009)
经济学(31432)
(30950)
(30942)
北京(30693)
(29540)
经济学院(28544)
(28428)
师范(28155)
科学院(25742)
基金
项目(143145)
科学(112038)
基金(106225)
研究(100518)
(94925)
国家(94258)
科学基金(78305)
社会(64431)
社会科(61098)
社会科学(61079)
基金项目(55640)
(52228)
自然(50886)
自然科(49685)
自然科学(49668)
自然科学基金(48824)
(46033)
教育(45727)
资助(44581)
编号(38689)
(33468)
重点(33460)
成果(32245)
(31184)
中国(28816)
(28815)
科研(28418)
教育部(28025)
国家社会(27922)
创新(27221)
期刊
(100269)
经济(100269)
研究(64689)
中国(40365)
学报(38647)
(36734)
科学(35118)
(31526)
大学(28291)
学学(26779)
管理(25679)
农业(25060)
(18412)
金融(18412)
教育(18332)
经济研究(17632)
财经(17138)
技术(16414)
(14940)
(14828)
问题(14160)
业经(13937)
(13842)
世界(12290)
国际(12206)
技术经济(11019)
统计(10867)
(10798)
资源(10587)
理论(9552)
共检索到31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玲  江世宏  杨长举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世宏  卓晨雷  
选取中国叩甲科昆虫 12亚科间的 13个特征 ,经量化处理并判定特征的极化方向后得到数据矩阵 ,再利用计算机支序分类软件PAUP 4.0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中国叩甲科昆虫 12亚科的谱系图。研究结果表明 :叩甲科可明显地划分为 3个自然类群 ,它们的亲缘关系可表示为 (7,8) ,(((2 ,4) 3) 9) ,(((11,12 ) 10 ) 5 (1,6 ) ) ,其中齿胸叩甲亚科 (7)与露唇叩甲亚科 (8) ,槽缝叩甲亚科 (2 )与萤叩甲亚科 (4) ,小叩甲亚科 (11)与心盾叩甲亚科(12 ) ,尖鞘叩甲亚科 (1)与异角叩甲亚科 (6 )是 4对姊妹群 ,每对姊妹群中的 2个亚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秀爽  黄敏  张雅林  
【目的】分析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各区、亚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小叶蝉亚科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方法】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基于现有标本及相关文献,建立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区/属、分布亚区/属矩阵,并用PAUP4.0进行启发式搜索得到分布区支序图,用SPSS17.0软件对有小叶蝉亚科分布的亚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中国小叶蝉亚科昆虫分布区形成的顺序首先为东北区、青藏区,然后是蒙新区和华北区,最后是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华北区2个亚区与东洋区分布的小叶蝉及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分布的小叶蝉相似性程度均较高。【结论】小叶蝉亚科昆虫动物地理分布区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与第四纪冰期活动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香  翟卿  曹龙  韩伟康  周林  王岩松  张亚玲  王保海  
[目的]食蚜蝇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和访花昆虫,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本文探明了西藏食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与区系特性。为天敌昆虫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物种调查和整理文献记录获得物种资源数据。结合研究资料,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研究了西藏地区的食蚜蝇科昆虫的地理分布。通过对已知种类进行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分析,获得西藏食蚜蝇昆虫种类、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数据。[结果]西藏食蚜蝇科昆虫11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族43属。其区系组成是:东洋区成分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古北区成分20种,占已知总数的17.1%,广布种58种,占总数的49.6%。青藏亚区与华北亚区共有种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3%;与西南亚区共有种38种,占统计总数的32.5%,与蒙新亚区和华中亚区共有种都是30种,占统计总数的25.6%。[结论]西藏已知食蚜蝇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其次为东洋区成分,古北区成分最少。在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中,青藏亚区和华北亚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申效诚  王爱萍  张书杰  
中国夜蛾共有20亚科845属3751个有效种。这些种类有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18.45%,广布成分仅2.27%。夜蛾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与区系结构各不相同,台湾、云南、西藏、四川、湖北、河南、湖南、浙江、新疆等是夜蛾物种丰富的省区。东亚成分在除东北、西北、华南以外的省区都是优势类群。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和华中关系密切于华南;内蒙古和东北区的关系密切于西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6省聚为一个"秦岭淮河区",这个新分布区的特点是,东亚成分占优势;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相等;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横贯全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梁潇予  杨春平  杨桦  杨伟  
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包含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象甲科昆虫中已鉴定具有性信息素的有2属2种,具有聚集信息素的有7属12种。针对象甲科昆虫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分泌部位、应用概况等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旨在为象甲科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兵  张真  王鸿斌  孔祥波  
运用GIS操作平台对我国枯叶蛾科 7个属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枯叶蛾科 7个属的松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南部 (除松毛虫属的个别物种在我国西北部有分布 ) .栎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中高纬度地区 (N2 8°~ 4 0°之间 ) ;丫毛虫属分布于我国的最南方低纬度地区 (N2 6°以南 ) ;大毛虫属和云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低纬度地区 (N2 3°~ 34°和N2 3°~ 37°) ;松毛虫属、杂毛虫属和小毛虫属 3个属在我国的高、中、低纬度地区均有分布 (N19°~ 5 2°) .除丫毛虫属与大毛虫属及栎毛虫属分布区之间几乎不重叠之外 ,7个属的松毛虫的分布区大多数有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贵梅  袁周伟  宋月华  
【目的】为了解世界斑叶蝉族昆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其世界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路径。【方法】基于Dmitriev的3I Interactive Keys and Taxonomic Databases叶蝉分类数据库、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分析斑叶蝉分类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斑叶蝉族地理分布数据,研究1851~2021年7月斑叶蝉族昆虫种属组成及世界地理分布。【结果】全世界共记录斑叶蝉204属1929种。斑叶蝉在各个动物地理区中均有分布,以东洋界为主,共有133属857种,其中特有属98个,特有种765个,分别占斑叶蝉族总数的48.04%和39.66%;热带界次之,共计51属293种,特有属34个,特有种257个,分别占斑叶蝉族总数的16.67%和13.32%;古北界共有45属324种,特有属12个,特有种230个,各占斑叶蝉族总数的5.88%和11.92%;跨区分布的属、种中以东洋-古北界为主,共17属68种,各占总数的8.33%和3.53%;其余除新北界外所占比例均较低。世界斑叶蝉族昆虫地理分布聚类分析表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相关性为东洋界与古北界、东洋界与热带界、新北界与新热带界彼此间的联系性较强、区内物种间的交流频繁。【结论】全世界共记录斑叶蝉204属1929种,斑叶蝉在各个动物地理区中均有分布,以东洋界为主,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改娟  王浩杰  董双林  邓顺  
Comparison and analyzation of female sex pheromone that had been identified in Noctuidae suggested that the sex pheromones were composed by five types of components: esters,alcohols,aldehydes,hydrocarbons and epoxides.These chemicals had simply structure.Overlapping components exist in separate subf...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哲民  李鑫  许姝娟  张小静  孙慧敏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贺  王壮  石娟  骆有庆  
以浙江省舟山岛10块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上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马尾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使用窗式诱捕器,调查样地内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群,分析寄生性昆虫与松材线虫病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膜翅目(17科47种1178只)、鞘翅目(24科41种520只)和双翅目(18科32种616只)昆虫是样地内的优势类群;相对于其他针叶林群落,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寄生性昆虫类群占昆虫总数比例明显偏大;随着针叶树种比例的减小,样地内寄生性昆虫数量呈增多的趋势(5针5阔<3针7阔<1针9阔),且与当年危害程度(1针9阔<3针7阔<5针5阔)成反比。这说明在管理针阔混交林时应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以增加寄生性昆虫的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林娜  肖强  何余容  温秀军  
国内外对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细。本文阐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最新分类进展,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 0 4类。其中:Type I为分子结构具有末端功能团的C_(10)—C_(18)醇、醛、醋酸酯类化合物,分布于多个鳞翅目总科中; TypeⅡ为C_(17)—C_(23)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对应的环氧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尺蛾总科中; TypeⅢ为携带1个或多个甲基分支的C_(17)—C_(23)化合物,仅出现在少数的鳞翅目昆虫中;而Type 0为与植物挥发物结构类似的短链仲醇或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昆虫中。尺蛾总科作为鳞翅目昆虫的第三大科,目前共计93属158种尺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得到鉴定,其性信息素组分中除了姬尺蛾亚科以TypeⅠ为主以外,灰尺蛾亚科、尺蛾亚科、沙尺蛾亚科、花尺蛾亚科、星尺蛾亚科均是以TypeⅡ为主。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碳链较长,结构复杂,多数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TypeⅡ型),严重影响了全球尺蛾类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鉴定及野外应用,通过分析对已鉴定的尺蛾性信息素组分及结构特征,明确其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的双键位置、环氧结构和手性构象,以及在各亚科、属、种之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我国重要尺蛾(茶尺蠖、国槐尺蠖、银花尺蠖、油桐尺蠖、春尺蠖等)的性信息素研究情况,可为今后鉴定未知尺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尺蛾类害虫进行有效的绿色防控等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书青  陈力  
幽天牛族是一类重要的林业害虫,我国已记载昆虫4属26种。幽天牛族昆虫的寄主多为针叶类裸子植物,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7科15属36种,其中以松科松属的种类最多,占所有记录到种的寄主植物的30.56%,而且危害松属的幽天牛数量也最多。对我国目前分布的26种幽天牛族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发现幽天牛族昆虫以古北区成分为主,这可能与古北区针叶植物较多有一定关系。我国的地理环境及生态植被,均可以满足幽天牛族非中国种的分布及寄主需求,非常适宜幽天牛族非中国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应该提高警惕,严防国外种类传入我国,以保护我国树木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子豪  王文倩  秦道正  
【目的】探究蜡蝉科及其各亚科的分布格局与起源。【方法】根据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以搜集到的标本和权威文献记录为依据,建立蜡蝉科物种及地理分布数据库,采用Arc-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对地理分布数据库进行运算,得到蜡蝉科物种地理分布图,用区系相似系数分析区域间物种的相似性。【结果】(1)蜡蝉科在新热带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达290种,其次是东洋区、非洲区和澳洲区,在新北区和古北区较少;(2)新热带区分布的属和特有属最多,非洲区次之,东洋区的特有属比例小于前2个大区,澳洲区分布属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古北区分布的特有属明显较少,新北区无特有属分布;(3)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蜡蝉科物种的相似系数为4.38,古北区与东洋区的相似系数为2.29,其他各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较低。蜡蝉科中Lyncidinae、Phenacinae、Poiocerinae和Strongylodematinae 4个亚科均起源于新世界;Aphaeninae、Xosopharinae和Zanninae 3个亚科起源于旧世界;Amyclinae、Dichopterinae、Enchophorinae和Fulgorinae 4个亚科可能分别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结论】各大区间蜡蝉科种类相似性系数高低与该科的地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蜡蝉科可能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起源时间可能在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35 M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虞佩玉  王书永  
报道了浙江省莫干山跳甲11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