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72)
2023(21278)
2022(18048)
2021(16798)
2020(14239)
2019(33116)
2018(32614)
2017(61913)
2016(33589)
2015(37875)
2014(37848)
2013(37737)
2012(34761)
2011(31468)
2010(31480)
2009(29688)
2008(29796)
2007(26572)
2006(23339)
2005(20732)
作者
(98848)
(82715)
(82095)
(78495)
(52749)
(39779)
(37396)
(32303)
(31236)
(29621)
(28073)
(28072)
(26374)
(26287)
(25650)
(25478)
(24857)
(24455)
(23809)
(23708)
(20457)
(20443)
(20124)
(18986)
(18558)
(18464)
(18361)
(18347)
(16703)
(16518)
学科
(145039)
经济(144879)
(112138)
管理(103642)
(96281)
企业(96281)
方法(65971)
数学(54383)
数学方法(53683)
(47360)
(40085)
业经(39330)
中国(37387)
农业(31822)
(29711)
(27679)
(27348)
财务(27263)
财务管理(27214)
(26413)
贸易(26400)
地方(26338)
企业财务(25778)
(25655)
理论(25553)
(23770)
技术(23383)
(21589)
(21194)
(20911)
机构
学院(491830)
大学(490073)
(200184)
经济(196008)
管理(193048)
理学(166263)
研究(164717)
理学院(164441)
管理学(161530)
管理学院(160637)
中国(126181)
(104668)
科学(102512)
(91955)
(86881)
(83667)
研究所(76075)
中心(74754)
业大(74232)
财经(73617)
(73254)
农业(67469)
(66889)
北京(66485)
(63779)
师范(63167)
经济学(60418)
(59443)
(58805)
经济学院(54486)
基金
项目(327215)
科学(257011)
研究(237603)
基金(237527)
(207275)
国家(205502)
科学基金(176390)
社会(150092)
社会科(142123)
社会科学(142086)
(127781)
基金项目(125391)
自然(114894)
自然科(112222)
自然科学(112190)
自然科学基金(110192)
教育(108575)
(106776)
资助(98631)
编号(96453)
成果(78171)
重点(73189)
(71973)
(69945)
(68322)
课题(66339)
创新(63424)
科研(62820)
国家社会(61821)
教育部(61408)
期刊
(224543)
经济(224543)
研究(142378)
中国(91503)
(82243)
学报(79069)
科学(73488)
(73051)
管理(72235)
大学(60138)
学学(56817)
农业(55784)
教育(49811)
技术(43589)
(42148)
金融(42148)
业经(38860)
财经(36262)
经济研究(35123)
(31165)
(30228)
问题(29336)
技术经济(25513)
(24596)
(23091)
统计(22923)
图书(22868)
科技(22664)
现代(22150)
理论(22100)
共检索到726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秀英  卜华白  
中国古村落旅游作为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新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虽说理论界和实业界已是对其作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现实问题依然很多,致使古村落旅游既缺乏产业意义,也缺乏旁侧经济拉动意义。文章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共生进化”的环境条件、运作模式及能量生成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之间及其与其它关联企业之间的“共生进化”问题,其目的是为古村落旅游企业如何拉长其产业价值链和增加其旁侧经济效应提供理论上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生东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淑华  
在对古村落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确立了古村落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共生界面,据此建构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分析其共生演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化,认为一体化共生演化和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是古村落共生系统的优化方向。同时,讨论了共生演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过渡类型,即居住主导型、保护主导型和开发主导型。由于不同演化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其演化模式也不同,依据时序和演化关系,将古村落的空间演化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居住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自然演化力;中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保护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干预力、市场经济推动力;高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多元利益主体演化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调控力、和谐发展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乾  郭静静  
古村落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社区参与型古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熵法等确定主要的旅游评价指标并获得其贡献指数,从游客感知、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发展经济环境基础和旅游地环境四个不同角度综合地对古村落旅游竞争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镇和平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分等方法获得主要旅游评价指标数据,从游客角度和专家角度对旅游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通过两地竞争力指标得分情况的对比,为其旅游产业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淑华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 ,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 ,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揭示了相同条件下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隋春花  莫嘉欣  
广东省黎槎村拥有独特的"八卦型"乡村聚落景观,建筑风貌保存良好,调查发现其旅游开发存在宣传不足、空心化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本文从激发游客动机角度,提出加强网络宣传、重视社区营造、完善配套设施和开发特色旅游活动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乾  付俊  
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以浙江古村落为例,针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基于游客感知设计调查问卷,在专家知识和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构建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可提高古村落旅游资源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磊  
处于同一区域的古村落,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具有相似之处,如果旅游开发雷同极易致使过度竞争。本文借鉴n维生态位理论,运用Delphi法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古村落生态位的多维测度指标,建立了古村落n维旅游生态位指标体系;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index)的基础上,构建了古村落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指数和重叠指数模型,以此判断古村落旅游空间竞争的程度,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洪江古商城和黔阳古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环境、市场、服务设施四个维度的争夺,但二者之间生态位宽度也有较大扩展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文智  
针对目前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以安徽古村落 (宏村、西递 )为实例进行分析 ,首先讨论旅游地系统的资源状况 ,在此基础上 ,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模型 ,分析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状况 ,揭示其演进的一般模式 ,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旅游地的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芳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古村落旅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热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为了获取更加高效的经济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保护,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包装古村落,日益凸显出同质化以及商业化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特色。文章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山西长治某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村落旅游在未来实现更加积极发展的相关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龙  
以人文生态、创新思维、人文思想为理论依据,着重从商旅文化、农耕文明、耕读文化、国学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民俗活动、节事旅游、观光农业、院落经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古镇古村落旅游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宪锋  王波  
旧时横亘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城墙、壕沟被逐渐拆除填平。高速公路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迅捷地将人们的脚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原来自成体系、偏居一偶的传统村落,无形中与周边城市发生频繁互动,在时空和距离上模糊了城乡界限,城乡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如有机生命体般生长、发育、交互依存、衍生传承的共生关系。文章从江南城乡共生关系出发,分析了江南传统村落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发展的条件,对江南城乡共生关系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建伟  张鸿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农村经济的传统增长点疲弱不振,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点。乡村旅游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而古村落经过传统文化的岁月积淀,不仅拥有原生态的优美自然风光,而且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十分宝贵的资源。应以文化创意提升文化品位,做好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致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卫华  赵振斌  李艳花  
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及差异,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分析了党家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持欢迎态度,处于融洽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