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7)
2023(8226)
2022(6879)
2021(6627)
2020(5480)
2019(12596)
2018(12352)
2017(23391)
2016(12775)
2015(14467)
2014(14361)
2013(14215)
2012(13328)
2011(12300)
2010(12142)
2009(11672)
2008(11581)
2007(10038)
2006(8862)
2005(8389)
作者
(34995)
(29611)
(29248)
(27989)
(18775)
(13898)
(13286)
(11450)
(11258)
(10377)
(10281)
(9931)
(9549)
(9494)
(9449)
(9022)
(8701)
(8552)
(8439)
(8186)
(7517)
(7060)
(6875)
(6687)
(6593)
(6577)
(6528)
(6267)
(5890)
(5764)
学科
(53824)
经济(53727)
管理(38323)
(32971)
(26657)
企业(26657)
方法(20808)
数学(18533)
数学方法(18377)
中国(17997)
(15669)
(15292)
(13772)
(12171)
贸易(12164)
(12004)
业经(11094)
(11089)
(10910)
(10426)
银行(10415)
(10084)
(9984)
金融(9982)
体制(9249)
环境(8973)
土地(8966)
农业(8533)
(8133)
财务(8110)
机构
大学(186896)
学院(181529)
(86032)
经济(84608)
研究(69714)
管理(67571)
理学(57404)
理学院(56683)
中国(56211)
管理学(55993)
管理学院(55631)
(41396)
(40991)
科学(37815)
(34601)
财经(32256)
研究所(31080)
中心(30703)
(29563)
经济学(28702)
(27167)
北京(26578)
(26084)
经济学院(25666)
(25442)
财经大学(24112)
(23639)
师范(23468)
业大(23137)
农业(21240)
基金
项目(118319)
科学(95144)
基金(90121)
研究(88453)
(78854)
国家(78290)
科学基金(66498)
社会(60217)
社会科(57205)
社会科学(57194)
基金项目(46551)
(40677)
自然(40370)
教育(40179)
自然科(39408)
自然科学(39397)
自然科学基金(38744)
资助(36784)
(36418)
编号(33510)
(29249)
成果(28996)
(28233)
重点(27170)
国家社会(26900)
中国(26172)
教育部(25507)
(25167)
(24330)
课题(23766)
期刊
(95041)
经济(95041)
研究(60599)
中国(42892)
(32102)
科学(26790)
管理(26639)
(25589)
学报(25573)
大学(20466)
(19643)
金融(19643)
学学(19131)
教育(18204)
农业(17240)
财经(17100)
经济研究(15930)
(14817)
技术(13335)
(13078)
问题(12923)
世界(12533)
业经(12231)
国际(11935)
(9968)
资源(8279)
技术经济(8210)
现代(8033)
(7868)
经济问题(7768)
共检索到287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力行  
中国土地制度有一定的历史连贯性。本文分析中国井田制、均田制、屯田制、永佃制等古典土地制度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认为:土地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推进国土整治、维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二元体制必定要由统一的公民体制所替代;历史上土地所有权多元化,为我们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基础。在土地所有权国家属性和集体属性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使用权细化成比较规范的广大农民希望看到的权益,并且使之物权化,在交易中具有法律的保障和依据。这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规范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振利  
情感是优质教育的基础影响源之一。情感危机是优质教育的绊脚石,情感安全是优质教育的铺路石,情感亲融是优质教育的垫脚石。导师制、住宿制、学院制和社团制分别充分发挥了时间情感、空间情感、出身情感和认同情感的价值,这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从古典大学制度中提炼和利用的宝贵思想财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志晓  
在我国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舞蹈曾经是传递感情、文化祭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方式,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古典舞形成的原因,掌握古典舞的风格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舞在成人教育未来中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立彦  李银生  
芬兰公有土地租赁制度具有立法完备、设定适宜的政策目标、实行年租金制度、租赁到期时对地上建筑物给予补偿和在公共部门内部实行内部地租等特点。文章认为,借鉴芬兰公有土地租赁制度的有益经验,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应在完善立法、合理设定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目标、选择适宜的土地租赁形式、实行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制度和加强对公共目的用地的成本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越南在保持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制定了农地终身使用并可继承的政策,开启了农地流转市场化的体制先河,并有效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越南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框架,并在法律与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与匹配,以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越南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发展历程说明,土地所有权性质不会成为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制度障碍。中国在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法律的匹配性,并立足南北农村土地特质差异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国情,兼顾制度推广的普适性和特殊性要求,鼓励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顺扬  
中国古代督查制度是封建专制君主用以督责臣下、推动政务运转的一根鞭子,它以君权为依托,本质上是君权的延伸或扩展。督查结果一切以皇帝意旨为依归,督查所产生的效果完全视皇帝如何运作而确定。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对封建皇权具有极大的附属性。但也不能否认,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尤其是成熟时期的督查制度包含有诸多可供借鉴的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彭涛  
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不同时代学者的阐释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尢以柏林大学建立前后洪堡等新人文主义学者的修养观念为核心内容。它强调人的尊严和全面、和谐发展,以及通过科学(或学术)探索达至道德修养的境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它进行重温和反思,仍然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比如,大学应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精神层面修养的提升,注重发挥科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作用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杜选  高和荣  
文章考察了世界上失业保险制度的五种典型模式:瑞典斯堪的纳维亚保险模式、德国俾斯麦保险模式、英国贝弗里奇保险模式、日本雇用保险模式和智利双账户保险模式的改革过程;总结了各国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功能过程中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设计要适应本国经济与劳动力市场情况,功能安排要明确政府的具体责任,功能发挥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国外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已形成三大模式:即自主多元的分散化谈判模式、平等共决的集中化谈判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多层级谈判模式。在不同谈判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以及澳大利亚的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最具代表性。这些国家因谈判环境、谈判主体、谈判层次、谈判进程以及谈判结果不同而各具特色,深入分析这些国外典型国家的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可以为我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选  高和荣  
文章考察了世界上失业保险制度的五种典型模式(瑞典斯堪的纳维亚保险模式、德国俾斯麦保险模式、英国贝弗里奇保险模式、日本雇用保险模式和智利双账户保险模式)的改革过程,总结了各国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功能过程中的经验: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设计要适应本国经济与劳动力市场情况,功能安排要明确政府的具体责任,功能发挥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晶  朱道林  林瑞瑞  谌业美  黄润龙  
研究目的:基于典型案例来分析英国的土地强制购买制度,探求其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①英国强制购买制度与中国征地制度有较多相似之处,征地主体采用强制收购的方式,以土地的原用途为补偿基础,但补偿时强调土地的真实市场价值。②英国各利益主体间经济关系明确,设有"抵消原则",若部分土地被强制购买同时考虑损失与增值。③英国设立了司法独立的仲裁机构与行政独立的监督机构,形成了健全的强制购买法律体系。研究结论:对比研究发现,中国通过细化征地补偿标准,设立独立的仲裁机构与监督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等,完善中国的征地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