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5)
2023(5495)
2022(4545)
2021(4530)
2020(3675)
2019(8691)
2018(8424)
2017(15642)
2016(8289)
2015(9737)
2014(9519)
2013(9504)
2012(9088)
2011(8547)
2010(8487)
2009(8007)
2008(8248)
2007(7120)
2006(6460)
2005(6154)
作者
(24575)
(20550)
(20446)
(19658)
(13322)
(9670)
(9152)
(8090)
(7892)
(7532)
(7310)
(7021)
(6746)
(6740)
(6726)
(6388)
(6100)
(5979)
(5916)
(5532)
(5425)
(4983)
(4969)
(4773)
(4721)
(4620)
(4532)
(4218)
(4203)
(4102)
学科
(39262)
经济(39218)
管理(18664)
(18616)
方法(17287)
数学(15402)
数学方法(15287)
中国(14348)
(13500)
企业(13500)
(10566)
银行(10552)
(10499)
(10498)
贸易(10489)
(10268)
(10122)
(9897)
(8288)
业经(7663)
(7264)
(6906)
金融(6905)
农业(6755)
(5950)
制度(5945)
(5803)
关系(5761)
(5594)
环境(5586)
机构
大学(130664)
学院(125721)
(61514)
经济(60689)
研究(52351)
管理(43535)
中国(43283)
理学(36895)
理学院(36371)
管理学(35824)
管理学院(35587)
科学(29794)
(29427)
(27093)
(26857)
研究所(24767)
财经(21912)
中心(21636)
(21397)
经济学(21396)
(20288)
北京(19460)
经济学院(19306)
(18244)
(17661)
(17659)
师范(17525)
农业(16954)
科学院(16578)
财经大学(16562)
基金
项目(81073)
科学(64968)
基金(62503)
研究(59143)
(55717)
国家(55324)
科学基金(46033)
社会(40264)
社会科(38237)
社会科学(38229)
基金项目(31863)
自然(28080)
自然科(27471)
自然科学(27459)
自然科学基金(27022)
教育(26869)
(26499)
资助(26278)
(24762)
编号(21296)
(20322)
中国(20188)
重点(19215)
国家社会(18492)
成果(18488)
(17773)
教育部(17550)
(16518)
人文(15736)
创新(15700)
期刊
(65972)
经济(65972)
研究(44480)
中国(25783)
学报(20849)
科学(20705)
(19675)
(18948)
(17451)
金融(17451)
管理(17119)
大学(15997)
学学(14919)
农业(13429)
教育(13014)
经济研究(12152)
财经(11967)
(10432)
(10324)
世界(9919)
国际(9655)
问题(9105)
技术(9049)
(8321)
业经(8090)
技术经济(6194)
(6034)
资源(5898)
(5839)
论坛(5839)
共检索到199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孔泾源  
一、意识形态与“韦伯命题”如同西欧经济变迁引发过人们对欧洲中世纪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宗教观念及其变革方式的关注一样,近几十年来东亚经济的迅速成长,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这种认识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所依据的是儒家思想的边缘、外围地区而不是它的本土或核心文化圈内的经济成长的经验;它所比照的是先发性国家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制度形态的自发成长过程中正统思想的某种适应性转化或理性化过程对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后发性国家在制度示范、传递乃至竞争面前的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的调适过程;它所着眼的依然是西方社会的那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尽管带有某种理性个人主义色彩)经由宗教或心理媒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春林  
<正>中国古典音乐发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几千年的艺术和文化积淀,绵延不绝,彰显出所积累的深厚精神内蕴,及至当代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由蔡晓璐著、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论乐之韵: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精神研究》将音乐之“韵”分为“形而下”的“器”和“形而上”的“道”两个方面,以“器”和“道”为论点阐释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笔者基于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与研究》科研成果《古典音乐的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研究》(编号:JKY312027KT)的研究结合该书内容,探究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及传播。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向锋  
文章通过介绍剑舞的训练内容,分析这些内容对于身韵中的"形、神、劲、律"有怎样的体现,怎样的运用,得出剑舞对于身韵的学习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红卫  
笔者据在教学实践中有深切感悟的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几点实践意义:一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古今相通的人生意蕴对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三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地域文化的深化。四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对当代教育思想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宏帅  傅荣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也延及了现代目录学,而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某些理论气质呼应了这次批判。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人的一元主体性、反对理性总体化和反对元叙事是对西方现代目录学进行批判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气质的概括。对现代目录学进行后现代主义批判,应同时发掘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价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华海镜  金荷仙  
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是点醒园林意境的语言文字的载体,而且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以欣赏书法为旨的碑林,是继建筑、山水、植物三大造园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元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参2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岚  
岛木赤彦与中国古典文化[日]信州大学宫川康雄林岚译在近代日本,写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大正初年后短歌歌坛的主流。代表写实主义潮流的是写生派。写生派的宗旨是写生主义和尊重万叶集。写生派的歌论是日本和歌史上可数的歌论中最成体系的。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乏受中国古典...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培根  
徐有富主编、程千帆校勘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一书,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拓展了史料学新的研究领域。这不仅是由于该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填补了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空白;而且在于该书除了象通常的史料学著作那样详尽介绍重要史料外,还把史料学研究拓展到了史料搜集、鉴别、整理和检索利用的新领域。史料学著作需要评判史料价值,展示史料原委,讲述史料工作方法,更要以详实的史料来说明问题。书中对每一类古典文学史料从起源、种类、体例到史料价值,详加论列,对重要史料和检索、参考工具详注版本,对鉴别史料、整理和利用史料的规律和方法详举实例来说明。全书正文有615条脚注以及书后所列94条“参考书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玮志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具有生态增值、创新驱动等优点和功能,对于环境保护、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十几年来,在我国的经济社会领域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日益提升。国家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明确指出将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加以大力发展,希望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借助文化创意产业来实现繁荣中华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综合目标。反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海燕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立意、情趣、动态序列及选景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归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 6个艺术特点 ,并从“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角度 ,提出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粗略看法。参 5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莉华  谈剑明  
皇家亚洲学会是西方最早的汉学研究机构之一,汉籍典藏丰富。其所藏中国古典小说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多康雍乾嘉时期的刻本或稀见版本,与国内现存版本可互为参照。皇家亚洲学会汉籍目录的编纂和修订,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文学体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框范,体现了中西文学观念的差异,具有学术史的研究价值,是考察中国近代文学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维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金荣  
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设立"小说家"类目以来,古典小说及其研究成为我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民初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以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高深学术造诣的著名学者,以中国古典文献学方法和西方系统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全新范式,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流变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果。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是其中的典范。文章以《中国小说史略》为经纬,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衍生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小说衍生文献的系统化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卢山  陈楚文  王欣  金海燕  
通过较为丰富的史料,从历史发展和传统山水审美的角度,浅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置石立峰的发展历程,热衷峰石的原由以及品石的标准等内容,旨在学习其精华,为现代园林实践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力行  
中国土地制度有一定的历史连贯性。本文分析中国井田制、均田制、屯田制、永佃制等古典土地制度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认为:土地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推进国土整治、维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二元体制必定要由统一的公民体制所替代;历史上土地所有权多元化,为我们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基础。在土地所有权国家属性和集体属性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使用权细化成比较规范的广大农民希望看到的权益,并且使之物权化,在交易中具有法律的保障和依据。这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规范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新农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