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4)
- 2023(3528)
- 2022(2866)
- 2021(2928)
- 2020(2307)
- 2019(5501)
- 2018(5247)
- 2017(9700)
- 2016(4989)
- 2015(5976)
- 2014(5636)
- 2013(5805)
- 2012(5558)
- 2011(5312)
- 2010(4991)
- 2009(4667)
- 2008(4561)
- 2007(3729)
- 2006(3287)
- 2005(3139)
- 学科
- 济(26699)
- 经济(26676)
- 方法(12392)
- 数学(11755)
- 数学方法(11732)
- 管理(10983)
- 中国(10870)
- 业(9907)
- 贸(8377)
- 贸易(8372)
- 易(8303)
- 企(6583)
- 企业(6583)
- 农(5923)
- 关系(5073)
- 出(4934)
- 制(4703)
- 财(4517)
- 银(4463)
- 银行(4462)
- 行(4409)
- 融(4171)
- 金融(4171)
- 出口(4106)
- 出口贸易(4106)
- 口(4106)
- 环境(4043)
- 发(4023)
- 业经(3813)
- 学(3637)
- 机构
- 大学(78009)
- 学院(74491)
- 济(43838)
- 经济(43481)
- 研究(32730)
- 中国(26640)
- 管理(26526)
- 理学(22807)
- 理学院(22536)
- 管理学(22402)
- 管理学院(22257)
- 财(17421)
- 京(17337)
- 科学(16265)
- 所(15969)
- 经济学(15958)
- 研究所(14703)
- 财经(14500)
- 经济学院(14411)
- 经(13639)
- 中心(13370)
- 北京(11833)
- 院(11471)
- 财经大学(11080)
- 科学院(10556)
- 研究中心(9776)
- 社会(9685)
- 农(9681)
- 范(9208)
- 师范(9164)
- 基金
- 项目(49030)
- 科学(40017)
- 基金(39608)
- 研究(36576)
- 家(34988)
- 国家(34799)
- 科学基金(29248)
- 社会(26862)
- 社会科(25682)
- 社会科学(25679)
- 基金项目(19824)
- 资助(16980)
- 自然(16747)
- 自然科(16411)
- 自然科学(16406)
- 自然科学基金(16169)
- 教育(16072)
- 中国(15064)
- 省(13974)
- 划(13479)
- 部(13292)
- 国家社会(13158)
- 编号(12182)
- 教育部(11779)
- 重点(11329)
- 发(10875)
- 重大(10561)
- 人文(10467)
- 成果(10403)
- 社科(10266)
共检索到115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在印刷技术发明与应用的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中国雕刻起源较早,殷周时铜笵上之反镌文字、秦汉之石刻碑碣、汉魏之石经,与印刷雕版之形制相近;捶拓技术、玺印技术与印刷术的原理相同,可视为印刷术的源头之一。至迟在西汉前期,较为成熟的凸版印刷技术已经应用于纺织品印染,其原理与雕版印刷术相同,其精美程度也不亚于宋元以后的雕版印刷品。但在此后很长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未用于图书复制,这与隋唐以前的文化、教育、宗教发展进程有关,即文献大规模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尚未形成,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尚未有足够的需求驱动,也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直接催生雕版印刷术用于图书复制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活字印刷在古代中国没有像古代朝鲜和中世纪末期欧洲那样成为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相关。活字技术适合一次性印刷大批量书籍,不如雕版技术适合长线印刷。中国地域广袤,除中央机构刻印书籍外,地方印书业也比较发达,官府、书院、私人等都刻印或覆刻书籍,一次性印量有限,多采用雕版技术长线印刷。古代朝鲜在学习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之后,与其社会特点与需要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代朝鲜中央设立书籍院,铸造活字,统一负责图书印刷并发放至地方,活字技术正好适合大批量图书的印刷。与同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不同的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腾堡发明铅合金活字时,正值欧洲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前夜,活字印刷适应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文献印刷和传播的需要,社会结构、工商业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企业化等因素,推动了活字印刷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活字印刷术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未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但它仍在传播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雕版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参考文献22。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菡
钱存训,江苏人,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自1948年任职美国芝加哥大学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国书史方面的研究。与书史有关的书籍制度、纸的制造、印刷术的缘起,都在研究的视野之内,60年代曾有英文本的《书于竹帛》一书问世。纸与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钱存训教授的孜孜努力,在英语世界中既注意到国内考古的新成就和国外汉学研究的进展,又搜集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传播的迹象与记载以及散出的文物,获得了当时国内处于封闭状态中学者难以了解国外研究的发展动态,和西方国家中一般人中国文化浸润不够深厚故难以企及的成就。著名的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特约请他为系列著述《中国科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曹之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与印刷术起源有关的四个问题:什么是印刷术,印刷术起源的研究方法,英山毕和最早印刷品
关键词:
印刷技术,起源,自然科学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蔡贵华
《图书馆》(双月刊)1991年第1期刊载了何炜先生的《雕版印刷术的“活化石”》一文。该文对笔者乡梓——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了介绍,精诚可谢,然而文中将我国雕版印刷史上一个重要刊书机构扬州诗局与广陵古籍刻印社混为一谈,甚感遗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子雄
古代广东地处南疆僻壤,远离中原,但其历史文化与中原密不可分。造纸术和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两种,它们是中国古代图书产生发展的基本要素。文章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广东先民记载事物及其在生活劳动过程中雕刻印刷意识行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揭示史前广东雕刻印刷的历史文物、广东地区雕版印刷历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中原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远古 广东 雕刻 印刷 出版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纪晓平
文章通过列举有力事实,阐述铜版印刷术在中国古代产生的过程,证实在中国近代,铜版印刷术仍在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与发展,从而说明了铜版印刷术在中国近代图书出版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及铜版书的珍贵。
关键词:
印刷术 铜版 铜活字 近代 中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人文催生新的技术出现,技术承载新的人文思潮。我这句话如果成立的话,我想用近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技术发明古登堡印刷术来佐证。没有文艺复兴及其带来的文化和科学思潮,约翰内斯·古登堡也许终生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贵族;没有古登堡印刷术,便没有欧洲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以及此后的工业时代。
关键词:
印刷术 古登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骆伟
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贡献重大。广东印刷术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文章分别从广东文化背景、印刷术发展历程和广东印刷术的特点加以阐述。
关键词:
广东 印刷术 文化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云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根据地以农村为主,交通落后,经济和技术基础薄弱,又屡遭敌人封锁,铅印、石印、油印的设备及耗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革命宣传和教育普及的需要。民国年间南方地区由于纂修家谱等原因,木活字印刷业仍较为活跃。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方便转移,于是中共党政军机关主动利用木活字印刷革命读物和文件传单。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等地的苏区,出版物以初级教育课本为主。此外,中共还通过刻制木活字补充损坏或者缺少的铅字。传承千年的木活字印刷得以发挥余热,有力推动了当地的扫盲和群众动员工作,为偏远地区传播革命火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晓燕 王军
中国古代的图书文献一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以期起到更好的社会作用。本文分析了甲骨文献、青铜文献、石刻及简帛文献等对书法艺术美的追求和展现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图书文献,书法艺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薇 王其超 张行言
中国梅文化浩如烟海,在中国花文化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南北朝梅"始以花闻天下"后,直到宋代梅文化在中国装饰艺术领域大放异采。它涉及陶瓷、金银、漆木、织绣、版画、绘画、木雕、石雕、砖雕,乃至花色点心等诸多方面,但以瓷器中的梅文化最为丰富。梅花是吉祥图案的重要题材,梅文化在装饰艺术中的审美价值,更着重在寓意之表达。
关键词:
梅文化 装饰艺术 出土文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文化 历史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