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8)
2023(13449)
2022(11631)
2021(11104)
2020(9131)
2019(21414)
2018(21182)
2017(40669)
2016(22015)
2015(24863)
2014(24689)
2013(24630)
2012(22822)
2011(20970)
2010(20677)
2009(18819)
2008(18366)
2007(15688)
2006(13719)
2005(12186)
作者
(63673)
(52987)
(52602)
(50117)
(33946)
(25163)
(23905)
(20859)
(20238)
(18753)
(18206)
(18141)
(16814)
(16752)
(16404)
(16395)
(15732)
(15493)
(15167)
(15141)
(13234)
(13065)
(12635)
(12092)
(11801)
(11757)
(11685)
(11449)
(10538)
(10500)
学科
(93435)
经济(93338)
管理(58602)
(54320)
(44107)
企业(44107)
方法(42852)
数学(37605)
数学方法(37231)
中国(25731)
(23119)
(20528)
(19825)
地方(19406)
业经(19140)
(18422)
贸易(18413)
(17807)
(15314)
农业(15181)
(14748)
理论(14453)
环境(14446)
(13583)
银行(13540)
(13529)
金融(13524)
(13014)
技术(12632)
(12050)
机构
大学(319980)
学院(315216)
(130697)
经济(128155)
管理(123172)
研究(112562)
理学(107239)
理学院(105970)
管理学(104164)
管理学院(103615)
中国(84636)
科学(69909)
(69125)
(56911)
(56441)
研究所(52634)
(49359)
中心(49204)
财经(46491)
业大(46025)
北京(44200)
(43267)
(43092)
师范(42907)
(42542)
(40599)
经济学(40511)
农业(38902)
经济学院(36639)
(35416)
基金
项目(219865)
科学(173380)
基金(161365)
研究(160259)
(141674)
国家(140576)
科学基金(119559)
社会(101761)
社会科(96464)
社会科学(96438)
基金项目(85566)
(82375)
自然(77483)
自然科(75678)
自然科学(75657)
自然科学基金(74300)
教育(72710)
(71277)
资助(66887)
编号(63943)
成果(52426)
(49707)
重点(49627)
(47265)
(45144)
课题(44229)
教育部(42454)
国家社会(42399)
创新(42236)
科研(41966)
期刊
(138984)
经济(138984)
研究(96372)
中国(55999)
学报(51288)
科学(48362)
(44395)
管理(43534)
(39300)
大学(38383)
学学(36012)
教育(33439)
农业(31579)
(28025)
金融(28025)
技术(24799)
经济研究(24416)
财经(22475)
业经(21662)
(19187)
问题(18063)
图书(16783)
(16629)
(15593)
理论(15341)
资源(15102)
科技(14973)
世界(14800)
技术经济(14771)
(14270)
共检索到454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平  林琳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货币体系的结构入手,从流通手段职能的视角,利用数理模型透彻地分析了短陌发生的机制和条件,并对短陌现象有关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研究表明,短陌是在官方标准铜钱供给不足形成多元铜钱流通的情况下,以比价形式解决具有购买力差异的良币铜钱与其他流通手段的并存流通问题。它解决的是货币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进而与物价无关。只是由于民间自组织私铸劣币进入流通,通常加大了流通中的铸币总量,所以短陌通常与通货膨胀形成共生现象。服务于财政资源分配等的其他短陌形式,都是此种短陌的延伸和变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新余  
钱文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中华货币文化独有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历代金属铸币为载体,从先秦到晚清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内方穿、外圆轮的形制以钱文书法为装饰的艺术特色,走过了一条与西方货币文化以图像装饰为特征迥然有别的独立发展之路,构成了世界货币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奇观,充分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与观察,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文章从创意之美、艺术之美、实用之美、文化传承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钱文书法的艺术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薇  王其超  张行言  
中国梅文化浩如烟海,在中国花文化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南北朝梅"始以花闻天下"后,直到宋代梅文化在中国装饰艺术领域大放异采。它涉及陶瓷、金银、漆木、织绣、版画、绘画、木雕、石雕、砖雕,乃至花色点心等诸多方面,但以瓷器中的梅文化最为丰富。梅花是吉祥图案的重要题材,梅文化在装饰艺术中的审美价值,更着重在寓意之表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世杰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我国古代流通思想也非常丰富,很多名人、学者都曾经强调要发展商业,还提出了一些发展商业的政策、措施,反对奢侈消费。其中很多思想即使在当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特别强调要提高商品质量,要诚信经营,要讲究商业道德等。我们应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立民  侯翠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杨会晏  
圣王创制论是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一种主要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为解决民间交换的困难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圣王创制货币可以应对天灾、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调剂流通、实现社会和谐。圣王应该控制货币的制造、流通等环节,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货币的认识,衍生出一系列货币思想,对中国古代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今天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卫民  
中国古代货币理论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拟铸不足值的铜钱,卿士单旗就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相权论"加以反对。 "子母相权论"本质上是一种反铸币贬值理论。在中国货币理论史上,作者第一次论述了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问题。战国时,商鞅提出"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的命题,以此表示货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对立。同时,他还说:"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明确指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而不是货币经济。只有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才能使国家既掌握粮食,也掌握货币。商鞅这种粮食重于货币的思想整个古代中国都占居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在印刷技术发明与应用的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中国雕刻起源较早,殷周时铜笵上之反镌文字、秦汉之石刻碑碣、汉魏之石经,与印刷雕版之形制相近;捶拓技术、玺印技术与印刷术的原理相同,可视为印刷术的源头之一。至迟在西汉前期,较为成熟的凸版印刷技术已经应用于纺织品印染,其原理与雕版印刷术相同,其精美程度也不亚于宋元以后的雕版印刷品。但在此后很长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未用于图书复制,这与隋唐以前的文化、教育、宗教发展进程有关,即文献大规模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尚未形成,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尚未有足够的需求驱动,也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直接催生雕版印刷术用于图书复制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百鸣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赵友良教授所著《中国古代会计审计史》一书,最近由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古代会计审计史》一书共分六编十五章。第一编“导论”,作者从方法论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丹  徐健  何琳  桂思思  
基于农耕图像历史及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的目标,文章探讨了数字时代农耕图像知识组织的建设现状、特征、原型系统、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提出数字人文视角下农耕图像研究的新范式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图像资源组织案例,结合农耕图像特征,提出一种面向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的四层架构原型系统。该框架揭示了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资源加工层、图像标注层、数据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实现路径。同时,本文还提出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文化遗产和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朝晖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凡  
中国古代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其产生并发展出的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也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在村落中的影响与表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刘德雄  
基于现实财政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过切需要,本文对中国古代财政改革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研究。作者认为,财政改革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对社会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也就是对上层建筑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文章在探讨古代财政改革规律的同时,勾勒出财政在历史上发展的主要线索,同时,总结出几条历史的经验与启示:历次财政改革,都处在整个社会改革的核心位置;古代财政制度改革与政策运用是封建政府借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古代财政改革往往都是与社会其它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进行;历次改革都很重视总结以往改革的历史经验,发扬先驱者锐意改革的精神,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清雪  
文章以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简述了中国式造型元素在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并选取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角色进行设计,以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为主要目的,以此归纳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应用策略及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宋绍富  
古代治事之学一直伴随经学不断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源于人才差异、人才需求、教育类型多样化以及经世致用文化内在需要。治事之学于六艺造士、百家之学、经学载体、分斋治学模式的变迁中凸显其核心理念:明体达用、百职人才、治事实学、习行教法、各专一事。同时引发专才与通才、农圃与小人、崇道与尚艺、治事与文明的相关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