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0)
- 2023(12355)
- 2022(10785)
- 2021(10634)
- 2020(8813)
- 2019(20800)
- 2018(20710)
- 2017(39414)
- 2016(21509)
- 2015(24230)
- 2014(24285)
- 2013(23980)
- 2012(21941)
- 2011(19596)
- 2010(19463)
- 2009(17743)
- 2008(17452)
- 2007(14557)
- 2006(12776)
- 2005(11325)
- 学科
- 济(83819)
- 经济(83716)
- 管理(61816)
- 业(56002)
- 企(47337)
- 企业(47337)
- 方法(38753)
- 数学(34070)
- 数学方法(33755)
- 财(31797)
- 中国(26175)
- 农(21803)
- 制(19201)
- 业经(17966)
- 学(16983)
- 贸(16584)
- 贸易(16576)
- 地方(16228)
- 易(16203)
- 务(15877)
- 财务(15818)
- 财务管理(15767)
- 企业财务(15005)
- 体(13842)
- 财政(13840)
- 银(13830)
- 银行(13798)
- 农业(13773)
- 理论(13472)
- 和(13314)
- 机构
- 大学(296249)
- 学院(291654)
- 济(122846)
- 经济(120469)
- 管理(116513)
- 研究(102841)
- 理学(100882)
- 理学院(99795)
- 管理学(98344)
- 管理学院(97815)
- 中国(78114)
- 京(64081)
- 财(62554)
- 科学(61465)
- 所(51410)
- 财经(46655)
- 研究所(46639)
- 中心(44856)
- 农(42675)
- 经(42638)
- 北京(41577)
- 江(40467)
- 业大(40465)
- 范(38671)
- 师范(38384)
- 经济学(37546)
- 院(37154)
- 财经大学(34741)
- 经济学院(33806)
- 农业(33104)
- 基金
- 项目(198963)
- 科学(156440)
- 研究(148732)
- 基金(145552)
- 家(126247)
- 国家(125228)
- 科学基金(107302)
- 社会(93938)
- 社会科(89025)
- 社会科学(89000)
- 基金项目(77183)
- 省(74042)
- 自然(68297)
- 教育(67911)
- 自然科(66701)
- 自然科学(66687)
- 自然科学基金(65488)
- 划(63219)
- 资助(60231)
- 编号(60142)
- 成果(50079)
- 部(45430)
- 重点(44197)
- 发(41819)
- 课题(41338)
- 创(41064)
- 教育部(39431)
- 国家社会(39185)
- 创新(38335)
- 大学(38115)
- 期刊
- 济(132763)
- 经济(132763)
- 研究(94730)
- 中国(58125)
- 财(50167)
- 学报(43739)
- 管理(42410)
- 科学(41124)
- 农(38300)
- 教育(34650)
- 大学(33612)
- 学学(31221)
- 农业(27000)
- 融(24983)
- 金融(24983)
- 技术(24003)
- 财经(23130)
- 经济研究(22424)
- 经(19721)
- 业经(19149)
- 问题(17238)
- 图书(15258)
- 理论(14693)
- 贸(14527)
- 业(14383)
- 技术经济(13741)
- 世界(13561)
- 科技(13279)
- 实践(13179)
- 践(13179)
共检索到436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刘德雄
基于现实财政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过切需要,本文对中国古代财政改革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研究。作者认为,财政改革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对社会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也就是对上层建筑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文章在探讨古代财政改革规律的同时,勾勒出财政在历史上发展的主要线索,同时,总结出几条历史的经验与启示:历次财政改革,都处在整个社会改革的核心位置;古代财政制度改革与政策运用是封建政府借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古代财政改革往往都是与社会其它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进行;历次改革都很重视总结以往改革的历史经验,发扬先驱者锐意改革的精神,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星云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宝库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史料记载很丰富。每个朝代在教育财政、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考察梳理古代官学与私学的教育财政问题,可以为当代教育财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资料和启示。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教育财政 官学 私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胡邦栋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仓储制度、漕运制度等有关财务行政的具体制度。皇室控制下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预算制度,可以溯及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其本质是对官吏的考核,其中也含有财政预决算制度的因素。各地方政府每年年终,要把一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核实上报到郡,各郡汇总后上报中央政府。大司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卫
如果与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模式对比,中国走出了完全不同历史路径。作为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道路中的国家财政形成、预算制度形成、税收体系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数据化管理等关节点,在中国历史早期都已经大体形成。而中国财政从原始社会末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国计"特征,在国家的形成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古代国家治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但是受古代专制体系的局限,始终无法真正进入现代化,出现一种"类现代化现象"。高度集权的"类现代财政"体制,在财政分配方面表现出的"现代性"一面,使中国古代多次出现"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而其具有的集权性、阶级性、等级性的一面,又在很大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会莉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最初建于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绵延千年的书院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书院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对我们当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关键词:
古代书院 教学 高等教育 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课时 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连平
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就内容方面说,既应认真协调、正确处理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又应认真协调、正确处理其与古代汉语、当代文学以及历史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否则,就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真正提高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协调关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华兵
财富或收益的分配是人类理财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古代有很多理财分配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很值得品味和借鉴。一、对分配重要性的认识《管子·牧民》云:"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意思是说,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没有人能够管理分配好。这道出了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的人该如何分配和占有财富是一个根本而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为什么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华兵 陈文鑫
数千年来,中国古人对理财活动一直进行着不懈探索,认识并总结出了许多朴素、富有哲理的规律,这些理财规律对于现代居民理财仍有借鉴意义。一、理财活动需规划古人非常注重对理财或营生的规划。(1)从人的生命周期看,中国民间谚语"人活一本账"本意是说,人活于世,要学会规划和算账;从小的方面讲要安排好吃穿用度、收入开支,确保不发生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现象;从大的方面讲是处事理财要坦荡,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晚清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华兵 陈文鑫
数千年来,中国古人对理财活动一直进行着不懈探索,认识并总结出了许多朴素、富有哲理的规律,这些理财规律对于现代居民理财仍有借鉴意义。一、理财活动需规划古人非常注重对理财或营生的规划。(1)从人的生命周期看,中国民间谚语"人活一本账"本意是说,人活于世,要学会规划和算账;从小的方面讲要安排好吃穿用度、收入开支,确保不发生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现象;从大的方面讲是处事理财要坦荡,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晚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亚茜 陈可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我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作为城市形态结构一部分的商业空间,其在城市中所占地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形态也随之进行着不断的变革。本文依循纵向时空的脉络,着眼于商业空间形态的外部实质特征,梳理出我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变革的历程,分析归纳其特征,并总结出我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变革的特定规律,对于理解城市和商业空间形态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古代 商业空间 形态 变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凡
中国古代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其产生并发展出的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也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在村落中的影响与表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宋绍富
古代治事之学一直伴随经学不断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源于人才差异、人才需求、教育类型多样化以及经世致用文化内在需要。治事之学于六艺造士、百家之学、经学载体、分斋治学模式的变迁中凸显其核心理念:明体达用、百职人才、治事实学、习行教法、各专一事。同时引发专才与通才、农圃与小人、崇道与尚艺、治事与文明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
治事之学 中国古代 士子 实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清雪
文章以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简述了中国式造型元素在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并选取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角色进行设计,以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为主要目的,以此归纳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应用策略及价值。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故事 角色设计 传统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