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2)
2023(4242)
2022(3378)
2021(3370)
2020(2672)
2019(6370)
2018(6010)
2017(10855)
2016(5632)
2015(6627)
2014(6224)
2013(6427)
2012(6237)
2011(5879)
2010(5544)
2009(5114)
2008(5083)
2007(4200)
2006(3654)
2005(3453)
作者
(15854)
(13444)
(13412)
(12936)
(8615)
(6479)
(5920)
(5302)
(5197)
(4869)
(4501)
(4401)
(4373)
(4358)
(4328)
(4192)
(4043)
(3811)
(3736)
(3549)
(3397)
(3297)
(3246)
(3060)
(2970)
(2958)
(2916)
(2836)
(2733)
(2674)
学科
(27691)
经济(27667)
方法(12682)
管理(12179)
数学(11891)
数学方法(11863)
中国(11710)
(10983)
(8495)
贸易(8490)
(8416)
(7521)
企业(7521)
(6371)
关系(5165)
(5131)
(4969)
(4923)
(4884)
(4572)
银行(4571)
(4518)
环境(4371)
(4303)
(4299)
金融(4299)
业经(4232)
出口(4127)
出口贸易(4127)
(4127)
机构
大学(87542)
学院(83772)
(45772)
经济(45334)
研究(37191)
中国(29208)
管理(28866)
理学(24795)
理学院(24470)
管理学(24248)
管理学院(24088)
科学(20018)
(19521)
(18629)
(18515)
研究所(17194)
经济学(16407)
中心(15272)
财经(15228)
经济学院(14778)
(14312)
(13400)
北京(13210)
(12882)
科学院(12170)
财经大学(11626)
(11028)
研究中心(10947)
师范(10926)
农业(10652)
基金
项目(56550)
科学(45500)
基金(44557)
研究(41460)
(39928)
国家(39668)
科学基金(32963)
社会(29327)
社会科(27954)
社会科学(27949)
基金项目(22314)
自然(19457)
自然科(19029)
自然科学(19022)
自然科学基金(18740)
资助(18715)
教育(18464)
(17067)
(16448)
中国(16179)
(14702)
国家社会(14203)
编号(14122)
重点(13319)
教育部(12837)
(12673)
成果(12046)
重大(11658)
(11532)
人文(11324)
期刊
(45893)
经济(45893)
研究(28898)
中国(17637)
科学(13869)
学报(13742)
(12573)
(11900)
管理(11069)
大学(10494)
学学(9865)
经济研究(9179)
农业(8686)
(8409)
财经(8322)
世界(8009)
(7768)
金融(7768)
国际(7680)
教育(7390)
(7387)
(6637)
问题(6614)
技术(5787)
业经(4574)
技术经济(4199)
资源(3924)
(3880)
贸易(3880)
统计(3876)
共检索到129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东新  范云晶  
以北方草原题材诗歌为重要范本的中国古代草原诗歌,具有独特的文体样貌,这表现在美学特征、气质风格、精神内核等多个方面。文本表层呈现出的远阔诗境、雄浑诗风及动态特征,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内容,展现了多种样态的诗意美感。而存在于精神深层,具有可变性和复杂性的家园意识,则凸显出中国古代草原诗歌隐在的涵纳多元、同化异己、融会贯通的异质包容性。经由文本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古代草原诗歌完成了自身的诗意建构,并在意象运用、题材扩展、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对传统诗歌范式的超越性。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草原诗歌的外形与内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文体类型意义以及显在与隐在的文学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中国古典诗歌中颇有关乎"廉政"这一话题者,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不无裨益。因而有必要深入挖掘这类作品中有助于反腐倡廉的内涵,进而有效发挥其鉴戒与启迪的功用。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剖白心志——藉隽永之辞句,示廉洁之情怀;其二是托古讽今——借古人之针砭,刺当代之痼疾;其三是直陈时弊——揭现实之疮痍,促朝廷之警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跃进  
把根留下─—关于《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与研究》刘跃进几千年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1982年开始在清华上文学课,当时抱着两个现实目的:一是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二是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感。其实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的根留在同学们的心中。这愿望当...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青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贞涛  解辉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独具特色的学校形式,它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为学品格;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践履理念。本文对书院文化精神的这些内涵进行了阐述。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芳毅  
美国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心中的诗神"萨福"是中国古代女性诗人,并在其晚年倾尽全力翻译她们的诗歌。女性主义思潮与雷氏的人生情感际遇及其"体验诗学"理念,促成了这一段跨域时空的诗歌因缘。雷克思罗斯创意英译的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歌,既再现了原诗的真挚情感,又融入了美国文化元素,做出了情欲诠释。雷克思罗斯的晚年诗歌创作是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歌的积极仿拟,投射出响亮的异国"她者"声音。相遇、翻译与仿拟中国古代女性诗人及其诗歌,凸显了雷克思罗斯传播中国文化的诗歌奇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敏慧  陈荣富  
本文通过对古代山水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旅游审美活动的剖析 ,论述了旅游审美心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包括旅游审美需求与动机 ,旅游审美意识 ,旅游审美个性 ,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因素及层次 ,并对其中的重点部分旅游审美感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文莉  
自古而今,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异文化之间的误读现象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种误读现象可分为无意识的误读和有意识的误读两种。所谓无意识误读,是指人们在接受一种异文化的时候,由于受到自身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对所接受的文化呈现出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有意识误读,是指异文化接受者由于先存在着一个"期待视野",所以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受其主观动机的支配,滤掉了不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端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峰  
本文叙述了中国古代丛书的概念、涵盖内容、历史发展过程及各个朝代出现的丛书代表著作。同时指出中国古代丛书在中华典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推动人类文化 ,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