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5)
2023(12212)
2022(10020)
2021(9405)
2020(7426)
2019(17148)
2018(16595)
2017(30448)
2016(16683)
2015(19122)
2014(18771)
2013(18764)
2012(17805)
2011(16536)
2010(16574)
2009(15325)
2008(15377)
2007(13979)
2006(12920)
2005(12158)
作者
(49694)
(41368)
(41314)
(39216)
(26558)
(19809)
(18609)
(16153)
(16011)
(14867)
(14344)
(13885)
(13642)
(13456)
(13349)
(12845)
(12457)
(12085)
(12026)
(11893)
(10506)
(10323)
(10175)
(9541)
(9399)
(9374)
(9372)
(9195)
(8581)
(8340)
学科
(74678)
经济(74601)
管理(50318)
(44348)
(35274)
企业(35274)
中国(27179)
方法(24999)
数学(21043)
(20899)
数学方法(20878)
地方(20043)
业经(17582)
(17519)
(15591)
贸易(15574)
(15518)
(15146)
(14758)
银行(14728)
(14357)
(14252)
农业(14093)
(13431)
金融(13430)
(13047)
环境(12082)
(11311)
(11194)
地方经济(11118)
机构
大学(238740)
学院(238574)
(103946)
经济(101765)
研究(94171)
管理(85680)
中国(75769)
理学(70028)
理学院(69102)
管理学(68136)
管理学院(67659)
科学(55882)
(54657)
(49171)
(49007)
研究所(44316)
(42339)
中心(41708)
(38388)
财经(36724)
北京(36084)
(34064)
(33480)
农业(33080)
(32983)
业大(32891)
师范(32592)
经济学(32515)
(30765)
经济学院(28993)
基金
项目(149275)
科学(116712)
研究(110681)
基金(106947)
(94730)
国家(93903)
科学基金(78246)
社会(70612)
社会科(66886)
社会科学(66872)
(56903)
基金项目(54677)
教育(50193)
(49067)
自然(48147)
自然科(46972)
自然科学(46958)
自然科学基金(46134)
资助(44554)
编号(43589)
(38397)
成果(36956)
重点(34695)
(33575)
课题(32673)
(31009)
发展(30977)
(30454)
国家社会(29943)
中国(29547)
期刊
(128876)
经济(128876)
研究(80606)
中国(61087)
(40667)
学报(38627)
管理(38227)
(37986)
科学(37061)
教育(31073)
大学(29518)
(28486)
金融(28486)
农业(28049)
学学(27439)
技术(21174)
经济研究(21078)
业经(19957)
财经(19309)
(17258)
(16948)
问题(16350)
(14942)
世界(14558)
国际(14252)
技术经济(11826)
图书(11658)
现代(11232)
(11214)
资源(10950)
共检索到400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照云  李晶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应用到实践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中国管理学的真正发展却是在1978年以后,是以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工业化进程为背景。短短30多年,中国的管理学科在大量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曾对我国初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但是根植于西方价值观的西方管理模式难免也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更无法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融合。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这样评价: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很多东西可以引进,资金可以,机器可以,甚至先进的技术也可以,惟有一样东西——管理者不能引进。中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宝  
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管理科学,很有必要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其理由是:(一)从经营管理的性质看,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个方面,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本身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还含有鲜明的民族性。所以,一个国家的管理总是与这个国家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日本的管理尽管来之于美国,但由于它与日本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融合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的现代管理模式,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岐三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国。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有绚丽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利用、总结和发扬。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经营管理科学体系,实现中国经营管理现代化。这就要从我国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国家初起的夏王朝,其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兴林  
粮食加工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又是饮食消费的必要前提,一般说来,它应包括种植、收割后的脱粒和食品加工前的磨制等。我们权且把脱粒(包括简单的去壳行为)称为粮食的初加工,而把脱粒、仓储与食品加工之间的磨制称作粮食的精加工。中国古代,它们同属粮食加工业的范畴,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态势。对古代粮食初、精加工技术的认识,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再思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李向军中国是一个占老的农业国家。从原始农业诞生时起,水、早、雹、虫等农作物的天敌,无时不在困扰着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不要说生产力不发达的商、周、秦、汉,就是今天,自然灾害仍严重威胁着人类。1960年,中国半数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宇晟  
论述中国古代不仅有特殊教育 ,而且还得到发展 ,从而否定了中国古代没有特殊教育的观点。文章对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作了大体描述 ,展现出古代特殊教育产生、发展、衰落的演变情况 ,并试图分析古代特殊教育衰落的原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启定  
古代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必然与选拔官员的选士制度紧密联系。经历了汉代太学为选士的一个途径,唐代官学为科举的一个来源,宋代学校取士替代科举取士的尝试,到明清学校与科举的一体化,学校与选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选士的支配也越来越强化,乃至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归根结蒂是服从于封建政治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仅在其次。近代政治形势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后,科举的废除就是必然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平 ,宋剑波 ,刘元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国钧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云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