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7)
2023(5399)
2022(4324)
2021(4297)
2020(3477)
2019(8248)
2018(8052)
2017(14626)
2016(7590)
2015(8965)
2014(8738)
2013(8818)
2012(8501)
2011(8075)
2010(7866)
2009(7172)
2008(7082)
2007(6354)
2006(5650)
2005(4940)
作者
(21258)
(17803)
(17740)
(16909)
(11376)
(8310)
(8002)
(6961)
(6888)
(6258)
(6250)
(5969)
(5744)
(5702)
(5687)
(5534)
(5280)
(5196)
(4975)
(4749)
(4680)
(4322)
(4273)
(4075)
(4048)
(3984)
(3949)
(3775)
(3689)
(3570)
学科
(35835)
经济(35808)
管理(20661)
(15868)
方法(14960)
中国(14467)
数学(13275)
数学方法(13209)
(12219)
企业(12219)
(9195)
(9154)
贸易(9147)
(9042)
(7091)
业经(6922)
(6823)
(6494)
(6095)
银行(6089)
(5966)
(5911)
地方(5855)
环境(5798)
关系(5722)
农业(5683)
(5657)
(5569)
(5499)
金融(5499)
机构
大学(113547)
学院(109097)
(54533)
经济(53707)
研究(44895)
管理(40847)
中国(36259)
理学(34144)
理学院(33750)
管理学(33447)
管理学院(33231)
(25788)
科学(24125)
(22862)
(21860)
中心(20037)
研究所(19908)
经济学(18421)
财经(18049)
北京(17041)
(16816)
经济学院(16532)
(16024)
(15179)
师范(15084)
(15053)
(14872)
科学院(13921)
财经大学(13590)
研究中心(12963)
基金
项目(72069)
科学(57797)
研究(55694)
基金(54510)
(47916)
国家(47590)
科学基金(40099)
社会(37565)
社会科(35702)
社会科学(35698)
基金项目(27952)
教育(25018)
(23393)
自然(23266)
自然科(22751)
自然科学(22745)
资助(22457)
自然科学基金(22387)
编号(21609)
(21480)
成果(19057)
中国(18200)
(17939)
国家社会(17313)
重点(16499)
(15865)
教育部(15723)
(14916)
课题(14857)
人文(14310)
期刊
(58809)
经济(58809)
研究(37388)
中国(26607)
管理(15981)
(15978)
科学(15364)
学报(14987)
教育(13757)
(13721)
大学(11875)
(10821)
金融(10821)
经济研究(10562)
学学(10487)
农业(9939)
技术(9856)
财经(9662)
图书(9489)
(9183)
世界(8724)
(8549)
国际(8441)
问题(8061)
书馆(7046)
图书馆(7046)
业经(6951)
(6554)
(5939)
论坛(5939)
共检索到177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古典知识库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综合性知识总集,是实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性工具。古典知识库建设是将散布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的知识析出,经过整理,将无序的知识有序化、体系化、结构化,变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古典知识库的建设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如何表达知识,如何认识古代知识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知识单元如何抽取和标引,如何处理隐性知识,如何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一个能够完整、准确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古典知识库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支持古代文献的阅读、研究,支持古代文献的全文检索和语义检索,是拥有知识且具智能性的系统,是结构化、标准化、开放的、可扩展的知识平台。类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知识工具,类书的编纂过程就是一个从知识发现到知识标引、知识分类与组织,再到汇编成专门或综合性知识工具的过程。类书从性质、特点到具体的编纂方法,与古典知识库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为后者提供借鉴和素材。同时,用古代知识名称进行标注的文献如《山海经》《尔雅》《事林广记》《永乐大典》等也是建设古典知识库重要的语料资源。图5。参考文献48。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丹  徐健  何琳  桂思思  
基于农耕图像历史及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的目标,文章探讨了数字时代农耕图像知识组织的建设现状、特征、原型系统、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提出数字人文视角下农耕图像研究的新范式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图像资源组织案例,结合农耕图像特征,提出一种面向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的四层架构原型系统。该框架揭示了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资源加工层、图像标注层、数据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实现路径。同时,本文还提出农耕图像资源知识组织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文化遗产和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洪捷  
本文通过历史考察,提出高等教育中的三种知识的分析框架,即通识性知识、学术性知识和职业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种知识在传统上处于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呈现三个特征,即通识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合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合一,通识教育与学术知识合一。换句话说,意识形态化的通识教育在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导作用,抑制了学术知识和职业知识的发展。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丁海斌  顾雪晴  梁仙保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及其管理的相关知识积累与其认识对象的发生、发展相始终,并包括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个方面。对于科技档案类事物,中国古代已具有一定的内涵、性质和分类方面知识,出现了诉诸文字的属类范畴内的分类方案,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知识,但其认识尚未上升到学术理性和整体、统一的高度,主要停留在较简单的操作层面和具象、属类的阶段,没有产生统一的通用性名词,没有出现科技档案学及其相关著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明杰  周亚  
从知识组织的视角,对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将之比照于基于"编述"和"抄纂"的古代文献组织结构,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把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划分为基于自然及社会名物、基于文献单元、基于知识单元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成果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对于揭示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典当是我国古代一种广泛存在的金融机构,有悠久的历史。从汉代"以物质钱"的记载看,它就是与后世质库、当铺业务形式类似的动产抵押贷款。与其他种类的放贷行业一样,典当业的主要收入也是客户支付的利息,而利息暨利率高低是影响典当利润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同时,典当业还有一个特殊性,即它主要针对的是社会的下层民众,故明代顾起元称之为"穷民之库"。这就是说,利率还反映着当商对下层百姓的剥削程度,所以它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的阶级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双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文明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的精神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汉语是中国通用语言,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专业学科课程,以其独有的人文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耿崇  庞跃霞  苏建华  
提出一种基于引用关系构建知识库的方法,通过提取文献间相互引用的知识内容来建设知识库。把该方法应用于图书情报学科领域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最后探讨了该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端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岐三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国。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有绚丽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利用、总结和发扬。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经营管理科学体系,实现中国经营管理现代化。这就要从我国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峰  
本文叙述了中国古代丛书的概念、涵盖内容、历史发展过程及各个朝代出现的丛书代表著作。同时指出中国古代丛书在中华典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推动人类文化 ,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