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0)
2023(6119)
2022(5284)
2021(5225)
2020(4233)
2019(9869)
2018(9600)
2017(17911)
2016(9833)
2015(11340)
2014(10978)
2013(10862)
2012(10446)
2011(9851)
2010(9833)
2009(9247)
2008(9249)
2007(7860)
2006(7142)
2005(6546)
作者
(28311)
(23733)
(23721)
(22466)
(15247)
(11235)
(10591)
(9196)
(9170)
(8398)
(8308)
(7989)
(7674)
(7612)
(7533)
(7269)
(7045)
(6900)
(6848)
(6485)
(6037)
(5809)
(5600)
(5436)
(5374)
(5235)
(5216)
(4993)
(4828)
(4759)
学科
(42157)
经济(42102)
管理(25601)
(20919)
方法(18022)
数学(15983)
(15945)
企业(15945)
数学方法(15802)
中国(14687)
环境(12171)
(10632)
贸易(10626)
(10464)
(10429)
(9992)
(9124)
(8174)
(7821)
业经(7283)
(7079)
金融(7078)
(7011)
银行(6996)
(6858)
(6842)
(6774)
农业(6627)
关系(6483)
(6124)
机构
大学(149797)
学院(144120)
(67298)
经济(66218)
研究(59623)
管理(50345)
中国(45883)
理学(43136)
理学院(42514)
管理学(41844)
管理学院(41575)
科学(34493)
(33782)
(30534)
(29364)
研究所(28056)
中心(24944)
财经(23826)
(23107)
经济学(22800)
北京(22210)
(21987)
(21637)
(21143)
师范(20989)
经济学院(20551)
(19851)
业大(18888)
科学院(18309)
农业(18246)
基金
项目(95156)
科学(75838)
基金(72583)
研究(69239)
(64699)
国家(64264)
科学基金(53572)
社会(46711)
社会科(44284)
社会科学(44273)
基金项目(37227)
自然(33161)
自然科(32374)
自然科学(32358)
自然科学基金(31809)
(31756)
教育(31306)
资助(30406)
(29715)
编号(25331)
(23379)
成果(22328)
中国(22273)
重点(22174)
国家社会(21153)
(20786)
教育部(19999)
(19094)
大学(18483)
课题(18220)
期刊
(71307)
经济(71307)
研究(48057)
中国(30436)
学报(23638)
科学(23435)
(21273)
(20947)
管理(18714)
大学(18094)
学学(16793)
教育(16073)
农业(14888)
(12947)
金融(12947)
经济研究(12519)
财经(12422)
(11031)
(10855)
世界(10798)
国际(10361)
问题(9999)
技术(9781)
(9309)
资源(8251)
业经(7924)
(7157)
图书(6907)
技术经济(6574)
现代(6306)
共检索到222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武  许玮頔  
中国古代水文环境规划思想涵盖国家、区域、城镇等多重空间尺度,在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等视角百花齐放。在国家层面,先贤以系统性的思维认知自然、治理环境、规划都城、建构岳渎体系,形成了整体经营水文环境的世界观;在区域尺度,统治阶级借助水文环境对内加强社会治理、对外实现“耕战结合”,社会各阶层相向而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现了追求水文环境与政治、经济要素相辅相成的发展观;在城镇范畴,地方官府在时空统一性中考察人水关系,在水文环境规划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生态、人文与技术的平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上述思想对我国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探索营建未来城市、完善当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晶瑛  
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到人才的鉴别、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方面,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分析、总结历史上的人才思想,有助于今天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战略的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莉光  
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逐步推进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以充沛的活力走上世界舞台.尤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精神的鼓舞下,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大胆进行试验和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应该很好地回忆历史,特别是自秦汉以来至鸦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群忠  
论“孝”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启示●肖群忠《孝经》引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关于孝为德之本,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拟论“夫孝,……教之所由生也”。所谓“生”,以笔者之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亚光  
经济周期问题是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现象,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汲取了数千年间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思想元素。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的实证数据尚不完善,但有关经济周期的理论和思想十分丰富,既有经济周期循环的直观描述,也有应对经济萧条的具体措施。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的形成及特征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解释,其中相关的政策应对措施对今天的反周期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晟鹏  孔燕  
本研究通过对434则古代超常儿童案例的质性编码和特征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在中国古代超常教育实践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显示出中华民族德智并重的育人智慧,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的实施路径。启示:强化以家庭教育为主阵地的孝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三次重要的税费改革: 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总结了三次税费改革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分析了三次税费改革的经验教训, 对我国当前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深层次的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天平  
从文字起源的视角分析古代的教育惩罚,可以清楚地看出,惩罚是教育的伴生物,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古代教育惩罚与古代礼仪规范等传统文化相适应,具有合理性和神圣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对下一代实施惩戒教育,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借古鉴今,应当以客观、辩证、冷静的思维认识和使用教育惩罚,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雍中  
我国古代山水文学十分发达,而且源远流长。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词赋和山水游记,后者最能体现山水美学思想。山水文学滥觞于秦汉而兴于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而发展于明清。而山水美学发展的脉络,与山水文学基本同步或稍后,即:萌芽于先秦两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两代。本文不揣浅陋,谨就山水文学中的美学思想略陈己见,以就教各位专家和山水文学爱好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南阅  
现今各领域交互相融的趋势下,现代化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指引,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其中关于对人性、天道、真知之路、治国之道等内容的研究,对探索和解决现代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展开古哲学思想及其现代化启示的研究,对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战略思维和提高管理质量具有现实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