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4)
2023(7679)
2022(6602)
2021(6300)
2020(5502)
2019(13114)
2018(12787)
2017(24611)
2016(13438)
2015(15802)
2014(15943)
2013(16180)
2012(15475)
2011(14063)
2010(13919)
2009(13127)
2008(13318)
2007(11938)
2006(10049)
2005(9189)
作者
(39288)
(33118)
(32954)
(31688)
(21011)
(15850)
(15235)
(12959)
(12436)
(11615)
(11417)
(10971)
(10616)
(10463)
(10360)
(10307)
(10114)
(9812)
(9490)
(9465)
(8265)
(8154)
(8027)
(7515)
(7506)
(7462)
(7281)
(7221)
(6733)
(6644)
学科
(62518)
经济(62466)
管理(33127)
(32391)
方法(31524)
数学(27814)
数学方法(27636)
(25269)
企业(25269)
中国(19162)
(16275)
(14624)
贸易(14619)
(14303)
(13947)
(11912)
业经(11519)
(10950)
农业(10450)
地方(10352)
(9847)
(9460)
银行(9440)
(9085)
(8960)
金融(8957)
环境(8469)
理论(8114)
(8023)
(7885)
机构
大学(204346)
学院(200701)
(92050)
经济(90424)
管理(73955)
研究(73806)
理学(63506)
理学院(62720)
管理学(61793)
管理学院(61391)
中国(56591)
(43881)
科学(43242)
(39794)
(37850)
研究所(34586)
(34214)
中心(33174)
财经(32280)
经济学(30407)
(29498)
(28507)
北京(28416)
业大(28413)
经济学院(27618)
农业(27214)
(27149)
师范(26931)
(25657)
财经大学(23979)
基金
项目(130084)
科学(102126)
基金(95914)
研究(95656)
(83634)
国家(82983)
科学基金(69611)
社会(62229)
社会科(59027)
社会科学(59010)
基金项目(50124)
(47558)
教育(43877)
自然(42971)
自然科(41972)
自然科学(41956)
(41479)
自然科学基金(41256)
资助(40250)
编号(38045)
成果(32059)
(30982)
重点(29829)
(28668)
中国(26841)
国家社会(26665)
教育部(26594)
(26494)
课题(26252)
大学(25212)
期刊
(97349)
经济(97349)
研究(61440)
中国(38059)
学报(31870)
(30797)
(30440)
科学(29466)
管理(25038)
大学(23901)
学学(22341)
农业(20978)
教育(20121)
(17643)
金融(17643)
经济研究(16949)
财经(16779)
技术(16174)
(14567)
问题(13888)
业经(13754)
(13706)
(12686)
世界(11899)
国际(11821)
技术经济(10720)
统计(10103)
图书(9729)
(9695)
理论(9104)
共检索到29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桂生  张礼永  
先秦儒家倡导尊师,其主张的"师"与"天"、"地"、"君"、"亲"并尊之说,对后世影响甚大。到了唐代,现实的教师状态成为有识之士反思的课题,韩愈的《师说》首开风气,故而可视之为一分水岭,古代师说也因之可分为前后两期。两期师说的核心议题,乃是师道问题。师道并非对举"师德",而是师资文化,属"教"—"道"—"师"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具体可分为治国的"尊师之道"、学子的"求师之道"以及师者的"为师之道"。三者的权重有别,"尊师之道"最重,"求师之道"次之,"为师之道"又次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德成  
中国古代对林木主伐宜忌月份有大量记载,为全面了解古人对林木主伐宜忌月份的认识及其依据,通过摘录古代文献中相关记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确定宜忌月份的依据,对各个月份是否适合主伐加以辨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确定林木主伐宜忌月份的依据主要有顺应时气、防蛀、保证材性、阴阳调和、利于施工、保障再生等。不同的依据造成主伐宜忌月份的不同主张,多个月份都是宜忌兼有,使确定主伐月份这个问题呈现复杂化特点,反映了古人在林木采伐时思考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大体上古人认为阴历一月至三月禁止林木主伐,对四月至九月是否适宜主伐存在不同观点,在六月至七月可采伐竹材,在十至十二月较适宜采伐木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凡  
中国古代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其产生并发展出的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也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在村落中的影响与表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北直  
"园篱"是中国古代农宅、园圃、农田外围所建造的以绿篱为主要形式的分隔、围合景观要素,集合了建筑功能、景观功能及实用功能。"园篱"的取材、栽培管理、造景技法、实用功能在农学传世文献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农家学者与耕读士人在"园篱"中寄寓了亲近自然的逸趣、勤勉务实的美德及柔而不犯的气度。以农学传世文献和古典诗赋为基础,浅析"园篱"的制作技术和实用功能,阐述"园篱"中寄寓的古人的道德情操、审美情怀,分析园篱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园篱文化映射着中国古代景观艺术与农耕文化的渊源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向善"之美,将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生态原理与人居环境美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贞涛  解辉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独具特色的学校形式,它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为学品格;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践履理念。本文对书院文化精神的这些内涵进行了阐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贝力  
闲居是脱离公共空间后居所空间内的休闲生活,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而言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作用。居所空间有着与天地有着本质与形式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也体现在人自身和休闲的内涵上,这使得闲居生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构筑了重要的形式载体。闲居不管是在儒家、道家还是佛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也是文人士大夫表达价值取向与意志观念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古代文化作品的创作与理论中也发挥着效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曰达  
Analyzing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rough statistics is one of an important aspects of statistics thoughts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some situatio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ancient China.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家真  
本文对古代药水去污的科学原理及清洗方法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皂角、枇杷籽成分的分析,发现皂角、枇杷籽水溶液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清洗液,其含有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润湿性、对污垢的悬浮作用、低发泡、容易冲洗等有效清除污垢的功能,还具有良好的消毒性能,护色、护纸及去酸作用。其清洗技法及水温选择等,均具有科学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锦红  
尽管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其鲜明的"礼"法相结合的特色并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但传统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文化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古代城市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端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岐三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国。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有绚丽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利用、总结和发扬。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经营管理科学体系,实现中国经营管理现代化。这就要从我国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