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6)
2023(8591)
2022(7199)
2021(6715)
2020(5356)
2019(12490)
2018(12126)
2017(22867)
2016(12140)
2015(14017)
2014(13885)
2013(14006)
2012(13627)
2011(12895)
2010(12956)
2009(11735)
2008(11609)
2007(10177)
2006(9346)
2005(8817)
作者
(35444)
(29728)
(29523)
(28004)
(19034)
(14193)
(13395)
(11670)
(11488)
(10557)
(10282)
(9869)
(9700)
(9582)
(9457)
(9106)
(8802)
(8521)
(8455)
(8280)
(7743)
(7273)
(7159)
(6792)
(6672)
(6663)
(6555)
(6467)
(5998)
(5991)
学科
(64972)
经济(64912)
管理(30057)
(29569)
中国(23996)
方法(22281)
(21159)
企业(21159)
数学(19876)
数学方法(19796)
地方(18624)
(16994)
(14313)
贸易(14298)
(13879)
业经(13395)
(11694)
农业(11505)
(11168)
银行(11154)
(11061)
金融(11061)
(10998)
地方经济(10920)
(10796)
(10661)
(10273)
环境(10179)
发展(8879)
(8853)
机构
大学(181302)
学院(179351)
(85894)
经济(84452)
研究(73809)
管理(63814)
中国(57022)
理学(53753)
理学院(52988)
管理学(52317)
管理学院(51956)
科学(41285)
(40921)
(37666)
(37093)
研究所(34020)
中心(31385)
财经(28993)
(28688)
经济学(27861)
北京(27491)
(27032)
师范(26834)
(26554)
(26514)
(26325)
经济学院(24992)
业大(22577)
科学院(22393)
农业(22104)
基金
项目(113303)
科学(90672)
研究(85977)
基金(83126)
(72422)
国家(71799)
科学基金(60554)
社会(57467)
社会科(54589)
社会科学(54582)
基金项目(42645)
(41495)
教育(39254)
(36235)
自然(35677)
自然科(34877)
自然科学(34868)
资助(34602)
自然科学基金(34284)
编号(33106)
(30957)
成果(28040)
(26840)
重点(26219)
发展(25857)
(25422)
国家社会(24807)
课题(24726)
中国(24524)
(23389)
期刊
(101348)
经济(101348)
研究(64489)
中国(43328)
(28020)
科学(26123)
管理(25894)
(25570)
学报(25228)
教育(24573)
(20718)
金融(20718)
农业(19755)
大学(19722)
学学(18156)
经济研究(17853)
业经(16030)
技术(15425)
财经(15011)
问题(13586)
(13156)
(13108)
世界(12605)
国际(12210)
(11215)
技术经济(9266)
(8563)
论坛(8563)
经济问题(8517)
商业(8448)
共检索到295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启定  
古代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必然与选拔官员的选士制度紧密联系。经历了汉代太学为选士的一个途径,唐代官学为科举的一个来源,宋代学校取士替代科举取士的尝试,到明清学校与科举的一体化,学校与选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选士的支配也越来越强化,乃至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归根结蒂是服从于封建政治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仅在其次。近代政治形势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后,科举的废除就是必然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国家初起的夏王朝,其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李向军中国是一个占老的农业国家。从原始农业诞生时起,水、早、雹、虫等农作物的天敌,无时不在困扰着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不要说生产力不发达的商、周、秦、汉,就是今天,自然灾害仍严重威胁着人类。1960年,中国半数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宇晟  
论述中国古代不仅有特殊教育 ,而且还得到发展 ,从而否定了中国古代没有特殊教育的观点。文章对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作了大体描述 ,展现出古代特殊教育产生、发展、衰落的演变情况 ,并试图分析古代特殊教育衰落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平 ,宋剑波 ,刘元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国钧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云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凤芹  史卫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起源于原始部落时期,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多元办学结构,到唐宋时期达到高峰,明清时期开始走向衰落。职业教育在历史上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直接兴办职业技术学校且鼓励多元化办学;将经世致用、技术教育等理念引入普遍教育;总结提炼先进技术并编写教材进行推广等。技术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对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尊重,一度带动了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重政轻技、重道轻器倾向始终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汲取,同时,我们也需要从文化层面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满足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创造创新和传承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晓春  
传统儒家倡导的华夷观念,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在中国古代社会,华夷观念与国家统一的格局密切相关,伴随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华夷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夷狄大多是生活在作为古代中国主体王朝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近代以后,人们观念上的夷狄有了国际的含义。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华夷观念在本质上带有民族歧视的特征,与现代民族平等观念是相违背的。当代中国人应该抛却传统的华夷观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实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当代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兴林  
粮食加工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又是饮食消费的必要前提,一般说来,它应包括种植、收割后的脱粒和食品加工前的磨制等。我们权且把脱粒(包括简单的去壳行为)称为粮食的初加工,而把脱粒、仓储与食品加工之间的磨制称作粮食的精加工。中国古代,它们同属粮食加工业的范畴,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态势。对古代粮食初、精加工技术的认识,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再思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琦  
文学传播作为人类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流变后认为,从传播者、传播观念、接受群体、传播方式等方面看,中国古代文学还是属于小众传播,并非像有的学者所言的那样已经大众传播化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