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4)
- 2023(8777)
- 2022(7640)
- 2021(7357)
- 2020(6266)
- 2019(14834)
- 2018(14689)
- 2017(27600)
- 2016(15189)
- 2015(17920)
- 2014(18232)
- 2013(18260)
- 2012(17396)
- 2011(15945)
- 2010(16042)
- 2009(14923)
- 2008(15165)
- 2007(13727)
- 2006(11747)
- 2005(10810)
- 学科
- 济(67446)
- 经济(67380)
- 管理(40011)
- 业(36708)
- 方法(31790)
- 数学(28534)
- 数学方法(28328)
- 企(28015)
- 企业(28015)
- 中国(21063)
- 农(18566)
- 财(17333)
- 贸(15580)
- 贸易(15571)
- 易(15214)
- 学(13632)
- 制(13225)
- 业经(12157)
- 农业(11836)
- 地方(11568)
- 银(10779)
- 银行(10756)
- 行(10297)
- 和(10119)
- 融(9927)
- 金融(9925)
- 理论(9476)
- 务(9460)
- 财务(9437)
- 财务管理(9397)
- 机构
- 大学(228208)
- 学院(225586)
- 济(99887)
- 经济(97906)
- 管理(82379)
- 研究(81202)
- 理学(69878)
- 理学院(69018)
- 管理学(67946)
- 管理学院(67495)
- 中国(63122)
- 京(49465)
- 科学(47773)
- 财(45799)
- 所(41953)
- 农(38173)
- 研究所(37894)
- 中心(36976)
- 财经(36153)
- 江(34163)
- 经(32869)
- 经济学(32640)
- 北京(32147)
- 业大(31654)
- 农业(30102)
- 范(29983)
- 师范(29708)
- 经济学院(29613)
- 院(28517)
- 州(27141)
- 基金
- 项目(141990)
- 科学(110214)
- 研究(105744)
- 基金(102926)
- 家(89520)
- 国家(88807)
- 科学基金(74244)
- 社会(67000)
- 社会科(63426)
- 社会科学(63407)
- 基金项目(53547)
- 省(52771)
- 教育(48830)
- 自然(45589)
- 划(45367)
- 自然科(44500)
- 自然科学(44484)
- 自然科学基金(43710)
- 编号(43460)
- 资助(43391)
- 成果(36864)
- 部(33144)
- 重点(32294)
- 发(31019)
- 课题(30020)
- 创(28714)
- 国家社会(28606)
- 中国(28520)
- 教育部(28363)
- 大学(27671)
- 期刊
- 济(110071)
- 经济(110071)
- 研究(70664)
- 中国(46149)
- 财(36677)
- 学报(35167)
- 农(34518)
- 科学(31714)
- 管理(27889)
- 大学(26232)
- 教育(24937)
- 学学(24298)
- 农业(23178)
- 融(20552)
- 金融(20552)
- 技术(19669)
- 经济研究(18802)
- 财经(18557)
- 业经(16248)
- 经(16093)
- 问题(15356)
- 贸(14721)
- 图书(14101)
- 业(13551)
- 国际(12542)
- 世界(12476)
- 技术经济(11861)
- 统计(10970)
- 版(10856)
- 理论(10555)
共检索到344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华莉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成广雷 夏敬源 张春庆
【目的】明晰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对种子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和种子科学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现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采用古籍查阅、文献检索、辨析推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探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对种子发育的整体认识、水肥及其它农艺措施对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败育现象的发现及防治、种子成熟及后熟等方面知识。【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发育生物学知识,特别是对影响种子发育的各种现象有较多描述,虽然主要是经验积累和感官记录,但这些知识与现代研...
关键词:
种子 发育生物学 中国 古代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童年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古代遗产。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它在开创中国古代辉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来,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不同看法,如旧中国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中国的经济思想遗产“与今之欧美经济科学比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西方的一名学者也曾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古老文化中没有“足以同中世纪西方的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良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课时 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敏 曾玉婷
借贷活动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出现的,根据简牍中的记载以及相关史料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借贷活动开始出现并存在不同形式。借贷关系经历着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多种性质的借贷活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并存阶段。最终,以利他为导向的无偿给予走向了消亡,而以利己为导向的高利贷开始逐渐活跃并成为主流。
关键词:
简牍 借贷 楚简 秦简 汉简 起源 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增礼 肖永明 唐亚阳
中国古代书院采用肯定生徒个体性的"分年"教育和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的品德践履,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和实施颇具实效的考评制度等德育方法。书院的德育实施方法具有注重在逻辑上的贯通性,在程序上的完整性,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等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倩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学历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人文基础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科书作为深化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编写时应该如何体现这一内容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认为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挖掘中国古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以多元一体理论解释中华民族形成史,以“大一统”视角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以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雪飞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国的居民银行储蓄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储蓄存款的高成长性。 而在居民储蓄总量快速扩张的背后,则是储蓄分布的不均衡和结构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居民储蓄差别巨大;城市居民家庭之间储蓄存款数量的分布同样也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同地区之间居民储蓄分布极不均衡。 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现象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外经济学家的兴趣。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J·阿罗也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他认为,“中国高储蓄率是一个困惑的现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许可峰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於清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坚持整体的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以崇尚和谐的人地观为基本取向,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态为独特视角。中国古代游记中蕴含着丰厚的环境伦理学思想是古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思考,揭示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融洽与亲和,强调人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挖掘和活化这些宝贵资源,对于走出当下的生态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游记 环境伦理 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锦红
尽管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其鲜明的"礼"法相结合的特色并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但传统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文化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古代城市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耕织图》即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历代《耕织图》的创作意义,已有研究均强调其技术推广价值,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由《耕织图》的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如前后因袭而少有变化、存在大量的技术描绘错误、重场景描绘而轻操作流程与技术细节等,由此使其很难发挥技术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
《耕织图》 技术的“幻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施克灿
社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地方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化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举行乡约、举行各种礼俗活动、进行社会评议,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风俗习惯。社学的教化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地方教化及地方自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儒家德育社会化和世俗化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社学 教化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