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6)
- 2023(7878)
- 2022(6537)
- 2021(6231)
- 2020(4861)
- 2019(11270)
- 2018(11013)
- 2017(19747)
- 2016(10607)
- 2015(12272)
- 2014(12358)
- 2013(12260)
- 2012(11554)
- 2011(10921)
- 2010(10976)
- 2009(10240)
- 2008(10070)
- 2007(9053)
- 2006(8179)
- 2005(7185)
- 学科
- 济(48249)
- 经济(48201)
- 业(27720)
- 管理(27313)
- 农(26452)
- 中国(17693)
- 方法(17658)
- 农业(17347)
- 企(17101)
- 企业(17101)
- 数学(15680)
- 数学方法(15588)
- 业经(12915)
- 环境(11938)
- 财(11542)
- 贸(11330)
- 贸易(11321)
- 易(11162)
- 制(10890)
- 发(10097)
- 地方(9315)
- 学(8479)
- 发展(8463)
- 展(8449)
- 银(8399)
- 银行(8396)
- 行(8150)
- 划(7900)
- 农业经济(7759)
- 融(7635)
- 机构
- 学院(158087)
- 大学(155797)
- 济(72703)
- 经济(71318)
- 研究(57606)
- 管理(55808)
- 理学(47101)
- 中国(47018)
- 理学院(46552)
- 管理学(45948)
- 管理学院(45645)
- 京(33415)
- 财(32378)
- 科学(31625)
- 所(28250)
- 农(27660)
- 中心(26590)
- 财经(25505)
- 研究所(25337)
- 经济学(24169)
- 江(23670)
- 经(23294)
- 范(22029)
- 师范(21884)
- 经济学院(21828)
- 北京(21687)
- 业大(20261)
- 院(20244)
- 农业(20227)
- 州(19003)
- 基金
- 项目(99400)
- 科学(78561)
- 研究(78237)
- 基金(72964)
- 家(62740)
- 国家(62152)
- 科学基金(52626)
- 社会(52493)
- 社会科(49431)
- 社会科学(49422)
- 基金项目(37681)
- 省(36538)
- 教育(34960)
- 编号(31876)
- 划(30491)
- 资助(29678)
- 自然(29663)
- 自然科(28908)
- 自然科学(28900)
- 自然科学基金(28399)
- 成果(26784)
- 部(23473)
- 国家社会(23063)
- 发(22878)
- 重点(22415)
- 课题(22345)
- 中国(22123)
- 性(20631)
- 教育部(20421)
- 创(20138)
共检索到249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新荣
环境 ,是人类在实践中与之发生关系并与之互相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周代起 ,通过各种手段美化环境形成了风气 ,在诗文中处处可见。从古代对于农村环境美的描述可以看到环境美的五大标准 :背山、临水、面南、坐高、幽雅 ,基本就是后世遵循的环境美的要求。环境美中还有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 ,这就是生活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 ,客观上也是有利于环境美的
关键词:
美学 古代 农村 环境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施克灿
社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地方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化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举行乡约、举行各种礼俗活动、进行社会评议,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风俗习惯。社学的教化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地方教化及地方自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儒家德育社会化和世俗化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社学 教化职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翔 陈建华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乡村治理分成官方主导治理模式、官绅结合治理模式、士绅主导治理模式三个时期,把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
古代 乡村治理 影响因素 变迁特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私学 乡村士绅 城乡教育一体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韦克俭
韦克俭同志认为,卫生工作与经济工作密不可分。作为卫生经济学,它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的西方,五六十年代后逐步形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但作为卫生与经济紧密联系的一种思想——卫生经济思想,则从周朝就已开始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志琴 胡玉鑫
文人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群体。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一分子,中国古代文人必然受到来自"三农"的强烈影响。有赖于其时全社会"重农""敬农"的整体氛围,"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的阐发讨论在他们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大量呈现:(1)文人官僚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天然地站在利于国家运转的宏观角度,他们对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借助作品"劝农",如陶渊明《劝农》组诗、戏曲《牡丹亭》之《劝农》一出;(2)面对身负重压却仍勤恳劳作的古代农民,感性的古代文人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同情、怜惜之感,是为《田草赋》等"悯农"文艺作品的精神根源;(3)文人群体中也不乏信奉"士农一体""耕读传家"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谢灵运《山居赋》中所描绘的那般,这类选择"事农"的文人所创作的作品能"零距离"体现出古代"三农"的真实面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明杰 周亚
从知识组织的视角,对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将之比照于基于"编述"和"抄纂"的古代文献组织结构,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把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划分为基于自然及社会名物、基于文献单元、基于知识单元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成果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对于揭示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文献编纂 知识组织 图书馆学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波
在新兴的基于图像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建议以《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和《中国美术全集》作为资料基础,梳理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以开辟阅读学、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为读书图的专题收藏和利用提供线索,以弘扬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为阅读史、图书史上很多问题的研究带来富有趣味的图像证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凡
中国古代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其产生并发展出的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也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在村落中的影响与表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野 罗丽
当今社会是平民社会,社会诸多问题也是平民文化过渡发展的结果,因此,对平民社会进行追究十分必要。从意识形态主要话语权主体的不同来考察,可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划分为贵族社会、士人社会、平民社会。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贵族社会的体制保障,制礼作乐是其行为规范。秦以后,没落贵族嬗变为"士"。"士"以"道"为标杆,博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定位,或充任于各级政府部门,或不仕为"乡绅",国家意志与乡村日常管理由他们实际操作,形成士人社会。宋朝科举制度开启平民进入管理层的通途,士大夫最终演化成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有血缘、门阀的特质,活在当下,务实、注重短期效益的平民意识更具社会合理性和适应性,整个社会呈现平民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晓燕 王军
中国古代的图书文献一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以期起到更好的社会作用。本文分析了甲骨文献、青铜文献、石刻及简帛文献等对书法艺术美的追求和展现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图书文献,书法艺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於清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坚持整体的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以崇尚和谐的人地观为基本取向,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态为独特视角。中国古代游记中蕴含着丰厚的环境伦理学思想是古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思考,揭示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融洽与亲和,强调人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挖掘和活化这些宝贵资源,对于走出当下的生态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游记 环境伦理 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秋根
大体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中国古代商品货币经济起源较早,城乡人们有了闲置的货币,既可以深藏在地下,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窖藏,也可以购买土地或投入各式各样的工商业经营,进行高利放贷等等,这便形成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但是,在资金较少,不足以形成经营资本,却又不愿闲置钱财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为适应这一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