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6)
2023(13767)
2022(11337)
2021(10651)
2020(8695)
2019(19855)
2018(19194)
2017(35871)
2016(19348)
2015(21749)
2014(21236)
2013(20836)
2012(19158)
2011(17759)
2010(17900)
2009(16737)
2008(16462)
2007(14433)
2006(12838)
2005(10952)
作者
(58434)
(49053)
(48976)
(46238)
(30916)
(23433)
(21844)
(19029)
(18735)
(17296)
(16934)
(16476)
(15799)
(15422)
(15262)
(15038)
(14476)
(14414)
(14043)
(13974)
(12216)
(12128)
(11938)
(11280)
(11011)
(10915)
(10771)
(10448)
(9924)
(9839)
学科
(84627)
经济(84539)
(52282)
管理(50243)
方法(39503)
(38145)
企业(38145)
数学(35940)
数学方法(35345)
(33514)
中国(24810)
农业(22154)
业经(20497)
(18652)
(17848)
贸易(17839)
(17469)
(17209)
(16391)
地方(13482)
(12834)
银行(12783)
(12303)
(12291)
(12261)
金融(12259)
环境(12190)
理论(11489)
(11330)
(11273)
机构
大学(287974)
学院(286969)
(121648)
经济(119491)
管理(107488)
研究(102287)
理学(94381)
理学院(93284)
管理学(91311)
管理学院(90825)
中国(76977)
科学(63875)
(60481)
(59337)
(52000)
(51653)
研究所(48118)
业大(47570)
农业(46063)
中心(45446)
财经(42302)
(40238)
(38849)
经济学(38798)
北京(37877)
(37480)
师范(37006)
(36011)
经济学院(35076)
(31681)
基金
项目(199570)
科学(157615)
基金(148175)
研究(139444)
(132970)
国家(131884)
科学基金(111367)
社会(92420)
社会科(87522)
社会科学(87498)
基金项目(77430)
(75706)
自然(72486)
自然科(70941)
自然科学(70917)
自然科学基金(69682)
(65210)
教育(64214)
资助(60675)
编号(53308)
重点(45756)
(44891)
成果(42901)
(42830)
(41446)
国家社会(39895)
创新(38899)
科研(38448)
教育部(38112)
课题(37526)
期刊
(129943)
经济(129943)
研究(80540)
(59248)
中国(55108)
学报(53308)
科学(48676)
大学(40464)
农业(39984)
学学(38675)
管理(37081)
(36961)
教育(27214)
(24843)
金融(24843)
业经(23157)
经济研究(22096)
技术(22063)
财经(21061)
(19489)
(18205)
问题(17346)
(16701)
统计(15172)
业大(15134)
世界(14823)
(14769)
(13796)
技术经济(13759)
科技(13599)
共检索到41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翔  陈建华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乡村治理分成官方主导治理模式、官绅结合治理模式、士绅主导治理模式三个时期,把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新  于珍  
中国古代的技术发明熠熠生辉,无论建筑物的雕梁画栋,还是工艺品的精美绝伦,无不显示着中国技艺的精湛超然,这些辉煌的篇章皆依托于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传承。原始社会孩子模仿父母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方式被认为是学徒制的起源;奴隶社会对官府工匠出现早期的管理,同时学徒制开始走出家庭,家庭以外的成员获得了传承技艺的机会,学徒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发展;封建官营作坊学徒制的建立,使学徒制形成正规的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艺徒训练的制度,有了专门的训练教材,学徒制的发展达到了鼎盛;近代前夕由于行会的控制,学徒制逐渐衰落。本文在学徒制发展变迁的脉络里探寻规律,以期带给现代职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一点思考和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新荣  
环境 ,是人类在实践中与之发生关系并与之互相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周代起 ,通过各种手段美化环境形成了风气 ,在诗文中处处可见。从古代对于农村环境美的描述可以看到环境美的五大标准 :背山、临水、面南、坐高、幽雅 ,基本就是后世遵循的环境美的要求。环境美中还有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 ,这就是生活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 ,客观上也是有利于环境美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蔡龙威  
从我国古代贰臣词人的作品中,能够窥见贰臣词一个重要抒情模式的演化:由故国之思的哀怜转向自身功名未就的苦叹,再到内心失路之痛的悔恨的一条由外到内的情感演进过程。此种演变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的缘由,体现为君臣关系由二而一的转变和夏夷之辩由松到严的变化两方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晔  
从远古到现代,我国家庭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普遍存在的家庭模式仍是宗法制大家族下的个体小家庭。家族制度深深地影响着个体小家庭的消费模式。大家族有祠堂,有族长,有家族公田。家族内部一方面贫富悬殊、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定族公产有时也用于救济本家族的穷人。我们不探讨大家族制度对个体家庭消费的影响,只就一般个体家庭的消费模式加以简要分析。第一,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家庭消费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传统的中国虽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但“农”始终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士、工、商都依附于农而存在。由于工商业及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以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云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任何乡村旅游发展都必须面对的环节,本文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对"公司+农户"模式、"社区+公司+农户"模式、整体租赁模式、"村办企业开发"模式、循环经济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各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及简要的评论,从资金、市场、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评论,最后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周期与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指出了与乡村旅游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区位条件三种类型不同组合相对应的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大川  
自战国时代起的"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元朝政府在政策和思想上"重商",对商业的限制放宽,商人地位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官商勾结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政商关系和文化表现。通过对古代社会"抑商"到"重商"过程发展变化的梳理,特别是元代"重商"政策下出现的政商新关系,剖析与之相对应形成的文化现象,以期对当代经济生活中正确处理政商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商业文化思想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柳  
中国古代审计史历经数千年,恰当的历史分期是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和基础。现有分期虽有其合理性,但已不能适应建立富有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时代需要。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审计活动、审计的类型和审计制度的演变驱动力等方面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以古代审计活动的实际为出发点,回归审计制度作为经济监督方式的本质属性,以经济形态变迁作为审计制度历史分期的核心依据,将中国古代审计史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夏至战国;第二期为秦汉至唐;第三期为宋至清。如此一以贯之的标准,有助于打通中国古代与当代审计制度演变之间的隔阂,以史为鉴,从历史视野的角度认识经济形态的发展与审计制度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苏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苏南乡村发生了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多层面转型,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经济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转型的主要调控措施是乡村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超凡  
中国古代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其产生并发展出的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的研究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也将之视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在村落中的影响与表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武恒光  王爱华  綦好东  
本文以农村经济制度和财政体制演变为背景,总结了我国建国后农村义务教育融资制度的变迁模式,并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通过该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政府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融资制度的诱致性创新:(1)发展本地经济,增加收入水平和资本存量;(2)界定和保护私有产权;(3)创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4)促进当地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杨会晏  
《易经》博大精深,但往往被后世研究者所忽视的是,《易经》也是一部包涵很多商贸思想和观点的经典著作。《易经》高度强调商贸的重要性,认为商贸活动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认为商贸活动中应该讲究礼节和诚信。这些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后世诸多重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古代商贸思想的发展,《易经》也影响着当代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宝春  
《华林遍略》是萧梁时期梁武帝敕众学士所撰类书,其领修人是徐勉。以类事为重、追求宏富、一事多录是《华林遍略》的特点。《华林遍略》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数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