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0)
- 2023(13853)
- 2022(11507)
- 2021(10897)
- 2020(8989)
- 2019(21184)
- 2018(21050)
- 2017(38690)
- 2016(21918)
- 2015(24784)
- 2014(25036)
- 2013(24459)
- 2012(23036)
- 2011(21241)
- 2010(21553)
- 2009(20117)
- 2008(20106)
- 2007(18357)
- 2006(16172)
- 2005(14625)
- 学科
- 济(87393)
- 经济(87280)
- 管理(56484)
- 业(55276)
- 企(40984)
- 企业(40984)
- 方法(37193)
- 农(34189)
- 数学(33322)
- 数学方法(33015)
- 中国(31270)
- 财(24449)
- 农业(22211)
- 制(22101)
- 教育(20963)
- 业经(20735)
- 学(18490)
- 贸(17776)
- 贸易(17768)
- 易(17386)
- 地方(15756)
- 银(15141)
- 银行(15114)
- 体(14748)
- 行(14517)
- 融(14168)
- 金融(14164)
- 发(14086)
- 理论(13974)
- 务(13083)
- 机构
- 大学(315436)
- 学院(310318)
- 济(131189)
- 经济(128405)
- 研究(113549)
- 管理(110615)
- 理学(94635)
- 理学院(93434)
- 管理学(91888)
- 管理学院(91261)
- 中国(83371)
- 京(67878)
- 科学(65270)
- 财(61990)
- 所(57077)
- 农(53728)
- 研究所(51565)
- 中心(51063)
- 范(48665)
- 财经(48376)
- 师范(48322)
- 江(47885)
- 北京(43985)
- 经(43966)
- 业大(43393)
- 经济学(42080)
- 农业(41201)
- 院(40182)
- 师范大学(39402)
- 经济学院(37950)
- 基金
- 项目(198907)
- 科学(157957)
- 研究(152770)
- 基金(143612)
- 家(124263)
- 国家(123093)
- 科学基金(103837)
- 社会(97996)
- 社会科(92494)
- 社会科学(92471)
- 省(76430)
- 教育(75671)
- 基金项目(74813)
- 划(66302)
- 编号(63390)
- 自然(62649)
- 自然科(61148)
- 自然科学(61128)
- 自然科学基金(60076)
- 资助(58322)
- 成果(54980)
- 部(47253)
- 课题(46458)
- 重点(46287)
- 发(44371)
- 制(41277)
- 教育部(41157)
- 创(41062)
- 国家社会(40804)
- 性(40442)
- 期刊
- 济(148905)
- 经济(148905)
- 研究(104158)
- 中国(72665)
- 教育(57708)
- 农(53984)
- 财(48513)
- 学报(46797)
- 科学(43955)
- 管理(38438)
- 大学(37107)
- 农业(35867)
- 学学(33743)
- 融(30313)
- 金融(30313)
- 技术(27851)
- 财经(24863)
- 业经(24686)
- 经济研究(23708)
- 经(21471)
- 问题(20079)
- 业(17568)
- 贸(17201)
- 版(15730)
- 世界(15716)
- 职业(14626)
- 国际(14562)
- 技术经济(14529)
- 统计(13576)
- 理论(13398)
共检索到482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私学 乡村士绅 城乡教育一体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关键词:
技术职官 中国古代 职业教育 师资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柯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初等教育根植于乡村,是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对乡村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必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密不可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白芸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成教授邀请了10位扎根乡村中小学的乡村教师和一位带动乡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的大学教授,整理出版了《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一书,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发行面世。
关键词:
初等教育 研究者 乡村振兴 李家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新荣
环境 ,是人类在实践中与之发生关系并与之互相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周代起 ,通过各种手段美化环境形成了风气 ,在诗文中处处可见。从古代对于农村环境美的描述可以看到环境美的五大标准 :背山、临水、面南、坐高、幽雅 ,基本就是后世遵循的环境美的要求。环境美中还有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 ,这就是生活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 ,客观上也是有利于环境美的
关键词:
美学 古代 农村 环境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灾害频发 ,因此 ,荒政是历代政府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旨在对灾荒进行及时申报和检查的报灾检灾制度 ,是荒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此制发端于先秦时期 ,经汉魏时期的发展 ,至两宋时期趋于成熟 ,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最终完善。它的发展历程 ,集中反映出历代政府在赈灾救荒方面的制度化进程 ,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在小农经济安全运行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报灾制度 检灾制度 荒政制度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周若冲 李柔萱
受历史材料限制,会计史学界对上计制度的认识与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典籍之中,为此,以出土简牍账簿为研究材料,考察上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时期秦汉至三国两晋上计文书、上计内容、上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计文书形式不断丰富进步,上计内容以及上计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社会封建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这为揭示上计制度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关键词:
简牍账簿 上计制度 会计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胡邦栋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仓储制度、漕运制度等有关财务行政的具体制度。皇室控制下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预算制度,可以溯及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其本质是对官吏的考核,其中也含有财政预决算制度的因素。各地方政府每年年终,要把一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核实上报到郡,各郡汇总后上报中央政府。大司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文德 方宝璋
上计制度渊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舜禹时代,春秋时期正式称为上计,汉代达到成熟完善,魏晋南北朝逐渐衰亡。上计制度中包含有审计职能,主要审核稽查地方的户口、垦田、钱谷收支,课校其功。这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督促官吏勤政廉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对当前的启示有:一是当代国家审计应不断加强,二是国家审计应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三是发挥审计在维护中央权威、政令畅通、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方面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审计史 上计制度 审计职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家治理 财计组织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黄玉玺
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重农思想和"灾异天谴"观念的制约下,古代社会形成了"救灾"与"救政"并存的两种救灾框架,这一模式贯穿历朝历代,救灾这种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救济事件亦成为政治领域的应急事务。从统治者的反应看,他们往往是救政先于救灾,对政治安定的考虑始终重于灾民的救济,救灾也服务于政治的救济。这种与重农与保民思想相悖的行为,显示对政权稳固的关注才是统治者考虑的重点。
关键词:
灾荒 救灾 救政 王朝循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晓
官府藏书的来源主要分四个方面:继承前朝官府藏书;当朝修书;民间征书;邦交献书。这四个官府藏书的来源中,以官府征书最为重要,官府征书不仅弥补了国家藏书的不足,而且集中保存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古籍资源,并为国家编修书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源。梳理中国古代官府征书制度的演变脉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国家藏书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古代 官府 征书制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魏
中国古代服饰历经数千年,深深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政治制度限制了服装尤其是男式服装的自由发展,使中国服装缺乏个性风采,在艺术样式上趋于单一规范;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又使服装朝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方向行进,始终保持着传统哲学奠定的理性气质,起着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国辉 袁世忠
乡村治理结构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同的乡村治理结构,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模式各不相同,而与其相应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也会存在着显著差异,尤其是乡村治理的组织体制或治理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可以说,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公共物品合理筹资和有效供给的前提,而有效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又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现行的乡村治理结构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供给制度 改革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翔 陈建华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乡村治理分成官方主导治理模式、官绅结合治理模式、士绅主导治理模式三个时期,把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
古代 乡村治理 影响因素 变迁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