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1)
- 2023(10112)
- 2022(8466)
- 2021(8002)
- 2020(6497)
- 2019(14932)
- 2018(14510)
- 2017(27431)
- 2016(14768)
- 2015(16921)
- 2014(16847)
- 2013(16881)
- 2012(16209)
- 2011(14754)
- 2010(14966)
- 2009(13775)
- 2008(13898)
- 2007(12112)
- 2006(10871)
- 2005(10124)
- 学科
- 济(72222)
- 经济(72149)
- 管理(43900)
- 业(41065)
- 企(32183)
- 企业(32183)
- 财(28061)
- 中国(26440)
- 方法(25834)
- 数学(22929)
- 数学方法(22838)
- 地方(21212)
- 农(19223)
- 制(15231)
- 业经(15027)
- 贸(14814)
- 贸易(14800)
- 易(14369)
- 财政(13386)
- 银(13105)
- 银行(13091)
- 务(12937)
- 财务(12920)
- 财务管理(12869)
- 农业(12631)
- 行(12623)
- 融(12403)
- 金融(12403)
- 企业财务(12392)
- 发(11993)
- 机构
- 大学(210913)
- 学院(210493)
- 济(98929)
- 经济(97255)
- 研究(81354)
- 管理(76238)
- 中国(65360)
- 理学(64376)
- 理学院(63573)
- 管理学(62808)
- 管理学院(62413)
- 财(52874)
- 京(46010)
- 科学(45257)
- 所(41625)
- 财经(37957)
- 研究所(36923)
- 中心(35347)
- 经(34609)
- 经济学(32065)
- 农(31870)
- 江(31479)
- 北京(30585)
- 院(28956)
- 经济学院(28848)
- 范(28326)
- 师范(28112)
- 财经大学(27851)
- 业大(25618)
- 州(25177)
- 基金
- 项目(131314)
- 科学(104488)
- 研究(99520)
- 基金(96786)
- 家(83565)
- 国家(82857)
- 科学基金(70524)
- 社会(66853)
- 社会科(63575)
- 社会科学(63562)
- 基金项目(50047)
- 省(48547)
- 教育(44495)
- 自然(41539)
- 划(41211)
- 自然科(40590)
- 自然科学(40580)
- 资助(40140)
- 自然科学基金(39910)
- 编号(38615)
- 发(33791)
- 成果(32950)
- 部(30743)
- 重点(29884)
- 国家社会(28925)
- 发展(28222)
- 展(27778)
- 课题(27738)
- 中国(27355)
- 创(27082)
- 期刊
- 济(116823)
- 经济(116823)
- 研究(74621)
- 中国(50139)
- 财(44029)
- 农(30871)
- 管理(29999)
- 学报(29097)
- 科学(29074)
- 融(24875)
- 金融(24875)
- 大学(22914)
- 教育(22199)
- 学学(21466)
- 农业(21417)
- 经济研究(20760)
- 财经(20139)
- 业经(18086)
- 经(17449)
- 技术(16071)
- 问题(15589)
- 贸(14532)
- 世界(13534)
- 国际(12877)
- 业(11811)
- 会计(10375)
- 技术经济(10358)
- 经济问题(9736)
- 商业(9435)
- 经济管理(9179)
共检索到346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建国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这一关系与国家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夏商周时期,部落联盟组成的夏代国家雏形向周的分封制过渡,形成了松散型的分权关系;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从确立到逐步强化,形成了紧密型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国家初起的夏王朝,其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谭建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我们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综合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实际,本文谈几点看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谭建立 马宁
合理划分政府财权与事权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建立数量控制模型,在明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和支出划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指出了目前政府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财权 事权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社会公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启定
古代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必然与选拔官员的选士制度紧密联系。经历了汉代太学为选士的一个途径,唐代官学为科举的一个来源,宋代学校取士替代科举取士的尝试,到明清学校与科举的一体化,学校与选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选士的支配也越来越强化,乃至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归根结蒂是服从于封建政治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仅在其次。近代政治形势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后,科举的废除就是必然的。
关键词:
选士发展 学校与选士 科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照云 李晶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应用到实践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中国管理学的真正发展却是在1978年以后,是以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工业化进程为背景。短短30多年,中国的管理学科在大量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曾对我国初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但是根植于西方价值观的西方管理模式难免也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更无法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融合。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这样评价: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很多东西可以引进,资金可以,机器可以,甚至先进的技术也可以,惟有一样东西——管理者不能引进。中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成林
各级政府边界划分主要包括跨行政区域环境责任和环境治理资金的出资责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基础上,重点保障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水环境保护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确保地方政府拥有足够财力实施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晶
政府在公共投资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现阶段,我国公共投资在中央与地方间事权划分上存在模糊,错位等现象,而财权的划分又与相应事权不相匹配,严重地影响公共投资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对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与财权重新划分,完善政府公共投资职能。
关键词:
公共投资 中央与地方 事权 财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向军
试论中国古代荒政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李向军中国是一个占老的农业国家。从原始农业诞生时起,水、早、雹、虫等农作物的天敌,无时不在困扰着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不要说生产力不发达的商、周、秦、汉,就是今天,自然灾害仍严重威胁着人类。1960年,中国半数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宇晟
论述中国古代不仅有特殊教育 ,而且还得到发展 ,从而否定了中国古代没有特殊教育的观点。文章对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作了大体描述 ,展现出古代特殊教育产生、发展、衰落的演变情况 ,并试图分析古代特殊教育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特殊教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关键词:
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文献保护方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姜国钧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济波动 教育盛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云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关键词:
古代城市旅游 发展 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