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5)
- 2023(4046)
- 2022(3304)
- 2021(3288)
- 2020(2671)
- 2019(6328)
- 2018(5992)
- 2017(10919)
- 2016(5704)
- 2015(6747)
- 2014(6377)
- 2013(6539)
- 2012(6234)
- 2011(6004)
- 2010(5639)
- 2009(5241)
- 2008(5137)
- 2007(4210)
- 2006(3740)
- 2005(3486)
- 学科
- 济(29476)
- 经济(29453)
- 方法(13194)
- 数学(12523)
- 数学方法(12474)
- 管理(12082)
- 中国(11580)
- 业(10841)
- 贸(8721)
- 贸易(8716)
- 易(8610)
- 企(7046)
- 企业(7046)
- 农(6689)
- 关系(5312)
- 出(5043)
- 制(4985)
- 学(4962)
- 财(4775)
- 环境(4743)
- 银(4718)
- 银行(4717)
- 行(4653)
- 发(4534)
- 融(4501)
- 金融(4501)
- 业经(4335)
- 农业(4226)
- 出口(4167)
- 出口贸易(4167)
- 机构
- 大学(89000)
- 学院(84872)
- 济(47036)
- 经济(46580)
- 研究(38460)
- 中国(30439)
- 管理(29582)
- 理学(25568)
- 理学院(25184)
- 管理学(24826)
- 管理学院(24662)
- 科学(21042)
- 京(20113)
- 所(19343)
- 财(18515)
- 研究所(17895)
- 经济学(16751)
- 中心(15713)
- 财经(15384)
- 经济学院(15109)
- 经(14468)
- 院(13740)
- 北京(13668)
- 农(12672)
- 科学院(12479)
- 范(11789)
- 财经大学(11746)
- 师范(11722)
- 研究中心(11179)
- 研究院(10541)
- 基金
- 项目(57975)
- 科学(47329)
- 基金(46410)
- 家(41715)
- 研究(41531)
- 国家(41498)
- 科学基金(34841)
- 社会(29743)
- 社会科(28450)
- 社会科学(28447)
- 基金项目(23642)
- 自然(21286)
- 自然科(20840)
- 自然科学(20835)
- 自然科学基金(20521)
- 资助(19558)
- 教育(18241)
- 省(17375)
- 划(16800)
- 中国(16351)
- 部(15057)
- 国家社会(14358)
- 重点(13727)
- 编号(13654)
- 教育部(12978)
- 发(12874)
- 重大(11723)
- 创(11582)
- 人文(11576)
- 成果(11484)
共检索到130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国丽 张永清 贾文毓 杨云龙 冀晴
对于中国古今人物时空分布的已有研究,多着眼于局域、断代和某领域人才的分析。从B.C.600年开始止于A.D.1970年,逐年逐省域地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1中国古今人物数量具有与时变化的特点:B.C.1—B.C.600年仅有45人;A.D.1—1850年,有6个人物数量"高峰"与6个"低谷";1851—1950年间,人物数量陡增,形成人物数量的巍然"山体"与"主峰"。2B.C.600—A.D.100年,人物的省域分布较为集中;101—1800年,人物重心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但省域人物数量分布的均匀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1801—1970年,人物省域分布趋于相对均匀化。3A.D.1000年之前,中国人物的分布以北方省域为重心,主要分布在豫、鲁、陕、冀、晋等省域;1000年之后,人物重心移至南方,截至1800年,主要分布在苏、浙、赣、皖、闽等省域;1801—1970年,中国人物主要分布于苏、浙、冀、鲁、湘、粤、川、鄂等省域。4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人物数量之比,近乎黄金数0.618;四个时段(B.C.600—A.D.100年,101—1000年,1001—1800年,1801—1970年)的人物数量,四六分割,其值不仅与黄金数接近,且与人物的实际省域分布相一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荣 丁贵杰 刘烈志 李平
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开花生物学习性,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控麻疯树雌雄花比例,提高麻疯树产量提供依据。对罗甸县麻疯树开花习性及花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芽为多次分化型,1 a中多次抽枝,枝顶多次分化出花芽。麻疯树在罗甸一般从5月初开始出现花序,到9月,陆续有植株开花,1 a中一般出现2次开花高峰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呈现交替生长动态;麻疯树新梢萌动是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的重要标志;二歧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新枝枝顶,花序数量、花下叶片数量、每个花序上小花数量以及每花序上雌花数量在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上中下位置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花序从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蔡文贵 李纯厚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正洪 万素琴 毛以伟
根据三峡水库坝区周边10个气象站1992~2002年逐日降雨资料,先用比值法将短期考察资料延长,再通过对比、回归等方法,客观分析降雨量、降雨日数、暴雨量、暴雨日数等指标随时间(年内、年际)和地形(高度、坡向)的变化,其特点如下:三峡坝区冬干、夏雨、秋雨明显,近年降雨增多;与武汉市相比,有降雨日多但降雨量、暴雨日及大暴雨日少的特点;降雨量、降雨日数、暴雨量、暴雨日数等多随高度上升而递增;由于受南北边山地阻挡和峡谷的影响,长江以南降雨大于长江以北;水体抑制库周降雨,且夜间比白天明显,强降雨过程比弱降雨过程明显。三峡地区降雨周边山地多于谷底,蓄水后差异将更明显,使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孝松 谢申祥
从2002—2009年,WTO成员方发起的"中国特保"调查中,很多案件导致了贸易限制措施的发生,抑制了中国产品出口,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中国特保"的主要使用者。在重大经济事件来临的时刻,"中国特保"会被各国加以利用,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对于不同成员方,以及同一成员方所处的不同时期,"中国特保"同对华反倾销之间有时是替代的,有时则是互补的。"中国特保"的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历史上不甚敏感的行业近年来也成为其重要打击对象。积极地优化贸易结构和流向,建立强大的"中国特保"预警机制,重视同申诉国利益集团的磋商和协调,甄别来自不同经济体的案件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中国特保"在未来的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兰若
一、东部地区保持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东北地区所占比重略有上升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强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54家、60家、57家和29家。与2008年相比,东部地区和东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红 杨玉欢 刘奔腾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网络属性特征和空间整合保护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遗产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6个阶段的数量与门类构成差别大。(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较强的“核心—边缘”特征,揭示出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宏观区域差异。(3)工业遗产网络的社会关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着显著的分层集聚现象,遗产集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和流域集聚特征。(4)工业遗产的空间整合保护应构建“井字轴、九节点、多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并重点分级保护16个遗产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欣 金李梅
从时空思维视角对我国会展业的空间集聚及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E展网"这一中文网页作为研究样本,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展会数量、场馆、展览面积、类型等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采用地理集中指数等相关指数,并结合SPSS17.0和ArcGIS软件对各地区会展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区域、季节、类型集聚程度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且这些差异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场馆建设情况、各地区的季节气候特征以及参展产品属性等因素之间有关联。
关键词:
会展业 时空分布 集聚程度 场馆 中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私家藏书楼作为一种物态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国私家藏书中丰富的文化意蕴。传统研究多注重于对藏书楼个案的研究或史实考述,缺乏从宏观上对私家藏书楼分布特征的整体研究。文章通过提取史料中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数据,建立地理时空数据库,以文化地理学为研究视角,运用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法,展现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历史空间演变规律,并以此对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总体上呈现聚集型,在空间上构成以“江苏—浙江—上海”为高密度核心区的环东南滨海的弧形分布格局,在时序上经历了“基础—兴盛—缓慢—繁荣—鼎盛—收缩”的历史轨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表现特征。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演变过程体现了私家藏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文化扩散现象,其分布特征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友兵 陈彪
科学合理的旅游投资对旅游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衡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泰尔系数分析中国旅游投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中局域G*系数探讨中国旅游投资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结果发现:时间尺度上,2003-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且上升幅度大于相对差异缩小幅度,导致中国旅游投资差异一直较明显;空间尺度上,2003-2015年西部区域差异最大,且呈"N"型轨迹波动上升,东部区域差异次之且呈持续缩小态势,中部区域差异最小且较稳定;冷热点变动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陆海云 黄震方 朱志刚
文章选择中国815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传统村落整体上南多北少,呈现集聚分布的形态。(2)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的态势,且有较高的集中度。(3)从空间分布密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大致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集聚区、东南沿海及其周边集聚区、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集聚区、云南边境集聚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集聚区。(4)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早期传统村落选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传统村落的保留及后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和民族风俗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宝珍
期刊文献的分布特点与利用陈宝珍Abstract:Thedistributionofperiodicalliteraturehasthecharacteristicsofenrichmentandconcentrationaswellasthedece...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清光 李勇强 牛亮云 吴林海 洪巍
筛选了"掷出窗外"网站数据库中我国在2005—2014年间发生的有明确时空定位的2 617起食品安全事件,以省区为基本单元,描述并聚类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区域分布特点,测算了食品安全事件空间重心分布、移动距离与集中度,据此绘制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分布地图,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集中度较高地区随时间变化的空间转移趋势。研究发现,发生的安全事件所涉及的食品主要种类存在着地区的差异性,可根据各省区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种类的结构性差异实现区域划分,不同食品种类所发生的安全事件的空间重心分布和移动趋势并不相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大多集中东南沿海省区,并呈现由东南沿海向中部地区扩散趋势,传播中相邻地块影响较大,横纵交替传播的轨迹较为明显。故此,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点,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食品种类治理食品安全风险,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相似地区的治理经验交流和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慧 闫业超 岳书平 孟冰祥 王喜元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本文采用1993-2012年756个国家基本站和122个辐射站逐日气象数据,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模型计算各气象站点的人体感知温度,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舒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包括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5种地域类型;各类避暑型气候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西南高原型避暑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中东部山岳型避暑气候地势高、风速大,夏季舒适偏冷;环渤海低山丘陵型避暑气候地势低、湿度大,夏季舒适偏热且舒适度受海风影响明显;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气候温度适宜、天气晴朗,但略显干燥;东北山地平原型避暑气候凉爽、风速不大、辐射不强、湿度适中,综合条件相对优越。从各类避暑型气候夏季人体感知温度的变化来看,环渤海低山丘陵型舒适期较短,其余类型舒适期相对较长,东北山地平原型和西北山地高原型人体感知温度曲线呈良好的单峰对称变化,其余类型大致呈单峰不对称形态。本文不仅丰富了避暑型气候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也可为避暑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人们的避暑旅游活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