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3)
2023(18088)
2022(15408)
2021(14375)
2020(11701)
2019(27124)
2018(26767)
2017(50907)
2016(27736)
2015(31286)
2014(31691)
2013(31389)
2012(29174)
2011(26596)
2010(26687)
2009(24546)
2008(24231)
2007(21542)
2006(19259)
2005(17792)
作者
(81120)
(67270)
(67001)
(63383)
(43072)
(32100)
(30368)
(26261)
(25729)
(24228)
(23004)
(22999)
(21540)
(21532)
(20987)
(20808)
(19997)
(19582)
(19361)
(19293)
(16935)
(16516)
(16098)
(15330)
(15045)
(15005)
(14956)
(14868)
(13588)
(13268)
学科
(118180)
经济(118034)
管理(82415)
(76110)
(62638)
企业(62638)
方法(47486)
数学(40642)
数学方法(40240)
中国(36192)
(31404)
(29339)
业经(26997)
地方(26518)
(26197)
(24108)
(22913)
贸易(22890)
(22227)
环境(21196)
(21176)
银行(21127)
(20546)
金融(20543)
农业(20514)
(20365)
(18932)
理论(18192)
(17703)
技术(17648)
机构
大学(402666)
学院(399312)
(167213)
经济(163673)
管理(153986)
研究(142455)
理学(131357)
理学院(129851)
管理学(127841)
管理学院(127106)
中国(109974)
(88030)
科学(84096)
(78650)
(71748)
研究所(64627)
中心(63569)
(63126)
财经(61577)
(59493)
北京(56915)
业大(56504)
(56014)
(53339)
师范(52835)
(51481)
经济学(50965)
农业(48999)
(47811)
财经大学(45709)
基金
项目(262887)
科学(207140)
研究(195146)
基金(191063)
(166053)
国家(164671)
科学基金(140913)
社会(123752)
社会科(117330)
社会科学(117302)
基金项目(100438)
(100428)
自然(89743)
教育(89309)
自然科(87627)
自然科学(87607)
自然科学基金(86035)
(85247)
资助(79001)
编号(78757)
成果(65472)
(59070)
重点(59037)
(58978)
课题(55320)
(54225)
国家社会(51221)
教育部(50994)
创新(50748)
(50112)
期刊
(192603)
经济(192603)
研究(127305)
中国(85118)
学报(60672)
管理(60661)
(59749)
(58639)
科学(57510)
教育(46914)
大学(46754)
学学(43648)
(41203)
金融(41203)
农业(40467)
技术(35232)
财经(31118)
经济研究(30611)
业经(30374)
(26680)
问题(24913)
(21298)
(20720)
图书(20551)
理论(19744)
技术经济(19285)
世界(18998)
科技(18797)
国际(18644)
现代(18240)
共检索到61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周怡圃  王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正标  莫兰  
2021年7月,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开始交易。全国碳市场在首个履约周期内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碳价格从48元/吨的初始补贴价格开始温和上涨。全国碳市场已完成首个履约周期,无论是减排总量还是行动决心都表现亮眼。我国立志走出一条减排增效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新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挑战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邹亚生  孙佳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课题。现阶段,碳交易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总体把握碳交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聂力  
当前我国面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经济稳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加快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和展望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前景,并在评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具体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余晓燕  
与行政命令手段相比,碳排放权交易以更低的社会减排成本实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目标。2011年我国开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创新试点结合,中央、地方和企业结合,发展与减排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子。但与国际上成熟的碳市场相比,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还处在建设初期,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亟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用能单位自主减排积极性,实现低碳发展道路。建议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统筹区域碳交易市场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协调发展等方面促进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诗鸿  秦路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项目与签发核证减排量(CERs)的大国,从按减排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从减排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蒙古、江苏省、云南省,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2)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进入第三阶段(2013~2020年),将对交易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从目前来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碳排放权价格的下降或者剧烈波动;(3)从欧洲能源交易所2008年3月25日至2012年1月31日的交易数据发现,期货市场对于非均衡状态的敏感性不如现货市场,调整速度滞后于现货市场;(4)从世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展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劲松  
低碳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要在碳定价权的博弈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实施碳交易市场的支持策略,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张静雯  刘鑫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凭证种类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同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日趋紧密。如何认识并利用产品价格的关联关系,对于及时掌握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依据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交易产品的类型,稳定和调控市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以及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比较上述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在市场上处于主导作用,对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价格有引导作用,碳排放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对碳排放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