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6)
- 2023(11761)
- 2022(9614)
- 2021(8856)
- 2020(6872)
- 2019(15618)
- 2018(15154)
- 2017(28040)
- 2016(14663)
- 2015(16621)
- 2014(16582)
- 2013(16623)
- 2012(16085)
- 2011(15169)
- 2010(15242)
- 2009(14185)
- 2008(13824)
- 2007(12194)
- 2006(11402)
- 2005(10809)
- 学科
- 济(90636)
- 经济(90568)
- 管理(35174)
- 业(32544)
- 中国(28001)
- 方法(27438)
- 地方(25427)
- 数学(23979)
- 数学方法(23862)
- 企(22693)
- 企业(22693)
- 贸(22113)
- 贸易(22097)
- 易(21476)
- 农(21025)
- 业经(17943)
- 地方经济(15803)
- 学(14378)
- 农业(14330)
- 融(13876)
- 金融(13875)
- 发(13846)
- 制(13485)
- 银(13479)
- 银行(13471)
- 行(13281)
- 环境(13099)
- 财(12504)
- 关系(10987)
- 发展(10425)
- 机构
- 学院(223563)
- 大学(222770)
- 济(113893)
- 经济(112044)
- 研究(90668)
- 管理(77227)
- 中国(70370)
- 理学(64493)
- 理学院(63676)
- 管理学(62928)
- 管理学院(62498)
- 科学(49185)
- 京(48777)
- 财(47993)
- 所(45834)
- 研究所(41125)
- 中心(38524)
- 经济学(37995)
- 财经(37523)
- 经(34238)
- 经济学院(34038)
- 江(33333)
- 农(32853)
- 北京(32483)
- 院(32400)
- 范(30965)
- 师范(30734)
- 科学院(28006)
- 财经大学(27606)
- 州(26738)
- 基金
- 项目(137821)
- 科学(109480)
- 研究(106047)
- 基金(100503)
- 家(86806)
- 国家(86097)
- 科学基金(72367)
- 社会(71726)
- 社会科(68254)
- 社会科学(68244)
- 省(51150)
- 基金项目(50989)
- 教育(47021)
- 划(43471)
- 资助(41366)
- 编号(41119)
- 自然(40769)
- 自然科(39782)
- 自然科学(39772)
- 自然科学基金(39078)
- 发(37448)
- 成果(34367)
- 部(31933)
- 重点(31853)
- 发展(31590)
- 国家社会(31385)
- 展(31083)
- 课题(30350)
- 中国(29710)
- 创(28364)
- 期刊
- 济(138423)
- 经济(138423)
- 研究(79722)
- 中国(50523)
- 财(33544)
- 农(32730)
- 管理(31758)
- 科学(29878)
- 学报(29322)
- 融(26024)
- 金融(26024)
- 经济研究(24395)
- 教育(24214)
- 大学(23296)
- 农业(22912)
- 学学(21808)
- 业经(20371)
- 财经(19889)
- 技术(19562)
- 贸(19411)
- 问题(18919)
- 国际(17981)
- 经(17530)
- 世界(16515)
- 技术经济(12749)
- 业(12520)
- 经济问题(11376)
- 统计(10942)
- 商业(10622)
- 现代(10253)
共检索到369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地区之间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从而最终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异质性,是大国经济的核心特征之一。作为典型的大国经济,中国的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更体现在国内各区域之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应警惕违背比较优势理论的赶超战略而成为第三个"梅佐乔诺"。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中国的城市化存在诸多问题,其进一步的发展应体现如下理念:人口的城市化比土地的城市化更重要、新增人口作为市民的意义比作为劳动者的意义更突出、全体城市实际居民均等获得公共服务比获得居住权更加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一、引言阿瑟·刘易斯(Lewis, 1954)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即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在传统经济部门中,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众多从而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或者说,在这个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十分低下。由于这个部门的存在,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月
本文以刘易斯模型为基础理论,验证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此后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挑战,台湾地区采取针对性政策,弥补了台湾劳动力的短缺,实现了台湾经济的顺利转型。祖国大陆东部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类似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台湾,已逼近刘易斯转折点,可借鉴台湾经验;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距离刘易斯转折点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应抓住东部逼近转折点的时机,实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转折点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经济发展到达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因此,在劳动力继续转移的情况下,保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把中国农业发展置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背景之下,考察其面临的挑战,认为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有赖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朝着市场均衡方向持续提高。本文建议,在本世纪以来粮食比较优势提高的基础上,实施主动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一个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相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内嵌在二元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探索中国就业领域里诸多矛盾现象的切入点。中国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经济发展路径与二元经济理论大致相同,但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体制条件有着明显不同,可将中国简化为一个开放条件下加速解体的二元经济。要判断是否经过"刘易斯转折点",需要把数量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价格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中国虽然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年龄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占大多数,提高了转移难度;再加上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农民工工资的结构性上涨即主要由绩效工资(即计件工资)上涨支撑、基本工资上涨幅度不大,进一步排斥了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可转移劳动力已近...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开放条件 二元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军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部门消费潜力扩张,国民储蓄率随二元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此外,资金流量表的证据显示,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社会保险净福利为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逆向"调节,遏制了当下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经济失衡的矫正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消解二元体制张力,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利润进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军;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部门消费潜力扩张,国民储蓄率随二元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此外,资金流量表的证据显示,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社会保险净福利为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逆向"调节,遏制了当下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经济失衡的矫正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消解二元体制张力,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利润进行"削峰",合理调整政府支出结构,稳步提高劳动报酬,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升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民工荒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以人口转变为主线,提出中国社会经济已跨越了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章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其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工业化 结构转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结构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段,而阶段产物-人口红利则带来经济增长契机。本文在综合刘易斯转折点、人口红利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尝试揭示两者的一致性,进而结合中国国情,从工作年限入手,对传统的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和验证。结果表明:现行城市化发展体制是制约进城务工年限的主要因素,通过其工作年限的适当延长,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可以延长10-15年,并由此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陈莹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人口红利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航 赵景峰 吴航
我国二元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开始步入劳动力相对短缺的阶段,各项政策都应为顺应客观趋势而作出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作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变量,应及时调整以促进二元经济的转型,尽量降低其转型成本。本文先通过分析二元经济的三大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我国二元经济已面临转折的基本判断。然后通过回顾二元经济在开放经济中的发展历程,认为外贸政策是二元经济模式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变量。再然后运用系统分析法认识到了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关键在于促进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分析了不同导向外贸政策对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作用。最终得出在刘易斯转折点下,外贸政策要由单一出口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对外贸易政策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老龄化 工业化 结构转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斌
二元经济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非常著名,也比较重要的理论。但这个经济理论是有缺陷的理论,这表现在其赖以建立的基础并不坚实,其分析的逻辑存在漏洞,其使用的概念极为含糊,以及这个理论很难被应用到实践中去。正是理论上的缺陷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践中的失败,最终使得这个理论退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主流。试图对二元经济理论的这些缺陷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转折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