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8)
- 2023(15299)
- 2022(12886)
- 2021(12107)
- 2020(10061)
- 2019(23351)
- 2018(22702)
- 2017(42990)
- 2016(22907)
- 2015(25747)
- 2014(25240)
- 2013(25213)
- 2012(23490)
- 2011(21539)
- 2010(21324)
- 2009(19359)
- 2008(18792)
- 2007(16293)
- 2006(14495)
- 2005(13110)
- 学科
- 济(104017)
- 经济(103923)
- 管理(61452)
- 业(58111)
- 企(45575)
- 企业(45575)
- 方法(42101)
- 数学(37150)
- 数学方法(36650)
- 中国(32715)
- 农(27845)
- 地方(25051)
- 业经(22013)
- 财(21765)
- 贸(20274)
- 贸易(20255)
- 易(19677)
- 农业(18733)
- 学(18531)
- 制(17690)
- 环境(16312)
- 银(16153)
- 银行(16129)
- 和(15988)
- 融(15941)
- 金融(15939)
- 行(15652)
- 发(15441)
- 技术(14627)
- 理论(14091)
- 机构
- 大学(321330)
- 学院(319834)
- 济(140998)
- 经济(138378)
- 管理(123053)
- 研究(118640)
- 理学(104905)
- 理学院(103745)
- 管理学(102013)
- 管理学院(101413)
- 中国(91081)
- 京(70466)
- 科学(69666)
- 财(62318)
- 所(59680)
- 研究所(54095)
- 中心(53989)
- 农(52695)
- 财经(49193)
- 江(47435)
- 北京(45465)
- 业大(45170)
- 经(44957)
- 范(43700)
- 经济学(43550)
- 师范(43300)
- 院(43263)
- 农业(40865)
- 经济学院(39117)
- 州(37797)
- 基金
- 项目(216506)
- 科学(171627)
- 研究(159823)
- 基金(157981)
- 家(138406)
- 国家(137287)
- 科学基金(117414)
- 社会(103366)
- 社会科(98140)
- 社会科学(98111)
- 省(82729)
- 基金项目(82372)
- 自然(74075)
- 教育(72975)
- 自然科(72247)
- 自然科学(72225)
- 自然科学基金(70925)
- 划(70523)
- 资助(65244)
- 编号(63278)
- 发(51452)
- 成果(51343)
- 重点(49456)
- 部(49054)
- 创(45043)
- 课题(44480)
- 国家社会(44016)
- 创新(42218)
- 教育部(42073)
- 发展(41270)
- 期刊
- 济(156193)
- 经济(156193)
- 研究(98813)
- 中国(70500)
- 学报(48083)
- 农(47948)
- 管理(47651)
- 财(46439)
- 科学(46432)
- 大学(37061)
- 教育(36958)
- 学学(34296)
- 农业(33459)
- 融(30972)
- 金融(30972)
- 技术(30070)
- 经济研究(26079)
- 业经(24656)
- 财经(24289)
- 经(21110)
- 问题(20531)
- 业(19592)
- 贸(18327)
- 世界(17171)
- 图书(16919)
- 国际(16669)
- 资源(16506)
- 技术经济(16497)
- 统计(15864)
- 科技(14276)
共检索到496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章予舒 肖玉 曹淑艳 刘春兰
对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评估,不同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由自然资源基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总体协调发展5个系统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分别论述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原因,逐项评估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和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发展势头;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可控和可接受的范围内;③中国尽管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但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春兰 谢高地 甄林 鲁春霞 章予舒
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也不同,因此,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政策制定需要与区域发展实际相结合。选取上海、德州和固原三个地区作为中国发达、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选择可操作和可比性强的指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对比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环境发展的状态、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近20年来,虽然中国总体环境保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污染物排放压力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普遍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上海、德州和固原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分别为0.82、0.55和0.45,发达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最强,发展中地区一般,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 环境可持续性 趋势系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兴丽
运用能值理论,将河北省能值基础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货币流和废物流四大部分。通过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5个层面对该省2005~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人口增长过快,发展较为粗放,外部资源利用不足,开发程度不够,且在开发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既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影响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2)加大进口力度,转变进口结构,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3)加快产...
关键词:
河北省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可持续性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巍
分析了西部地区的资源特点,在资源安全评价公式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状态和程度以及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综合开发指标与东部和中部两地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考虑到西部地区相对脆弱的资源环境基础,这种开发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资源环境开发效益方面,目前西部地区只有0.43,这与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缓慢和部门产出较低有关。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效益 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宇辉 彭希哲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加拿大学者Mathis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就是一种测量可持续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支持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要的土地 (生态足迹 )与该区域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态承载力 )相比较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然后对中国 2 0 0 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2 0 0 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为 1.4743 5hm2 ,而人均承载力只有 1.0 5 3 0 6hm2 ,生态赤字为 0 .42 12 9hm2 ,中国发展具有强不可持续...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可持续性度量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家永 王立新 耿艳辉 余月兰
1977年创刊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最早专注于资源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她与同属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旗下的《自然资源学报》和《Journal of Resources&Ecology》同宗同源,构成我国资源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核心期刊。该刊发展经历了筹备试刊、方向定位、稳步发展、领域拓展和网络化等5个阶段,刊期由半年刊、季刊、双月刊发展到月刊,年载文量也由创刊初期的仅仅20来篇一直跃升到300篇左右。在刊载内容上,从准确、快速地传播自然资源考察的信息和成果,阐述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变化以及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发展到研究和讨论资源配置、资源流动过程、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茄莉
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依据1974年以来国外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总结了不同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根据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时是否考虑了系统内部组分之间及内部组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评价方法分为三类:指标列举法、流量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得出现有评价方法存在六点薄弱之处:对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背后的机理研究较少;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指标的标准化、赋权及集成方法的选取尚无统一标准;流量分析方法未包含与可持续性有关的全部强度参数;鲜有评价方法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规模;极少方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阈值范围。最后,指出了未来需要...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 评价 方法 指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本文从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能源决策的完整性、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技术与教育4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出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所处阶段及其薄弱环节。研究认为:①中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价格快速攀升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是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关键挑战,制订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需从能源安全供给、经济竞争力以及环境可持续性3个角度入手,协调好3者之间的关系,促进3者共同发展;②通过构建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中国现阶段能源政策处在由非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的过渡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综合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锁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源泉。本文在探讨自然资源代际转移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对自然资源持续性全面度量的原理与方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周期 动态均衡增长状态 发展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经纬 刘志锋 何春阳 高宾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全面地评估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家、区域和省三个尺度上系统评价了中国人类-环境系统1990—2010年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为中上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1990—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表现为增长趋势,中西部可持续性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指标呈增加趋势,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为下降趋势。可见,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均不协调,需进一步促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于贵瑞 高旺盛
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付出一定环境代价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将处于世界发展格局的工业文明边缘极 ,注定将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更为敏感 ,我国对国际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强 ,其它国家的“中国威胁感”增强。鉴于上述基本趋势 ,中国未来资源安全以不出现重大资源危机为目标相对合理 ,在争取资源安全策略方面应采取的方式为 :①逐渐调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使之适应自然资源短缺的现实 ,使整个经济体系资源利用效率化 ;②科学地养护我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 ,提高自然资源供给能力 ,使其免遭不可恢复的破坏 ;③全面增强各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建造有利于...
关键词:
资源消耗 资源安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甘晓龙 李世蓉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将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引入到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识别、分类和优化中,并详细介绍具体步骤,为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