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2)
2023(10822)
2022(9127)
2021(8500)
2020(6817)
2019(15636)
2018(15504)
2017(29031)
2016(15429)
2015(17695)
2014(17657)
2013(17798)
2012(17440)
2011(16243)
2010(16553)
2009(15400)
2008(15240)
2007(13624)
2006(12817)
2005(12307)
作者
(45845)
(38313)
(38162)
(36550)
(24740)
(18378)
(17207)
(14841)
(14762)
(13728)
(13539)
(12699)
(12530)
(12453)
(12194)
(11870)
(11443)
(11068)
(10986)
(10536)
(10052)
(9301)
(9261)
(8925)
(8670)
(8637)
(8466)
(8210)
(7863)
(7627)
学科
(92280)
经济(92195)
管理(39250)
(36587)
中国(29061)
方法(27588)
(26118)
企业(26118)
地方(25601)
数学(24391)
数学方法(24190)
(22133)
业经(18008)
(17139)
贸易(17123)
(16567)
地方经济(15906)
(15660)
(15613)
(15446)
农业(14989)
(14859)
银行(14845)
(14616)
金融(14616)
(14500)
(13960)
环境(13081)
(10898)
(10670)
机构
大学(233052)
学院(232129)
(115739)
经济(113703)
研究(94572)
管理(81156)
中国(75393)
理学(66847)
理学院(65988)
管理学(65123)
管理学院(64668)
科学(52036)
(51847)
(51818)
(48900)
研究所(43468)
中心(41071)
财经(39494)
经济学(37992)
(36136)
(35944)
(35863)
北京(34950)
经济学院(33854)
(33389)
(32240)
师范(32006)
科学院(29046)
(29018)
财经大学(28904)
基金
项目(138958)
科学(109883)
研究(105809)
基金(101161)
(87618)
国家(86900)
科学基金(72924)
社会(70828)
社会科(67300)
社会科学(67289)
基金项目(51559)
(51490)
教育(46885)
(43847)
资助(42620)
自然(42005)
自然科(41004)
自然科学(40994)
编号(40859)
自然科学基金(40277)
(37105)
成果(35170)
(32236)
重点(32044)
发展(31105)
国家社会(30704)
(30628)
课题(30186)
中国(29287)
(28096)
期刊
(144868)
经济(144868)
研究(85265)
中国(55028)
(38021)
(35528)
管理(34222)
科学(31649)
学报(31621)
(29487)
金融(29487)
教育(25478)
大学(24822)
经济研究(24601)
农业(24291)
学学(23032)
财经(21384)
业经(21179)
技术(20383)
问题(19350)
(18803)
(17942)
国际(16625)
世界(16267)
技术经济(13442)
(13346)
经济问题(12077)
统计(11566)
经济管理(11035)
现代(10622)
共检索到396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飞  张占斌  
当前,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正在引领着经济增长新周期。但是,新经济持续发展也面临着相关的制度创新不足、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互联网+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监管模式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五个层面的瓶颈问题。研究发现,加快发展新经济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新经济相关制度供给;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以"互联网+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发展新经济的治理能力;发挥有效政府作用,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飞  张占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在投资和出口两大基本需求因素的强劲拉动下,GDP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更是达到11.9%。然而,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减缓,致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快速发展的经济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2008年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承东  
私人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成为国际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辉  张术环  
低碳农业是循环、高效、可持续、安全型农业。当前,传统思想的束缚、资金的短缺、低碳农业技术的滞后、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国际交流的不足等是我国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科技兴农、农业规模经营、低碳政策和低碳型政府建设、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敏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实力,但粗放模式下累积起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逐步显现。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产业链"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局面,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大多面临增长动能转换的迫切性。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一直积极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其他地区县域经济转型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士梅  
中国的制造业究竟实力如何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外两方面因素入手 ,分析了当前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不仅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和市场集中度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 ;还特别强调了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以及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严重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等问题 ;主张消除外部因素制约是中国制造业壮大的更重要任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红雷  
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播种面积产量连年下降,价格低迷,进口量持续增长,主产区加工利润低等困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大豆进口对国产大豆替代性强,冲击严重;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与跨国粮商的竞争,提振中国大豆产业的关键是实施差异化战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任增强  刘文达  张玉清  
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师范院校学科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师范教育由“定向型”转为“开放型”;基础学科偏多,学科布局不合理;专业学位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等。并提出了五点相应的对策,即调整学科结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加强教育学科的建设;提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水平;积极发展体育和艺术学科;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敏  张国亭  
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各地集群的发展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分工和协作水平、市场秩序混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外部约束日益严重、园区建设过热等,因此各地必须要端正思路,重视集群本身的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集群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昕  
1.起步晚、环保意识差导致对绿色金融的认知程度低。我国绿色金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仍处于由"概念"向"实践"的过渡阶段。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有些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已经先行先试,但就整体而言,大多数金融机构仍将短期利益作为目标,将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作为工作重点,对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缺乏整体布局和战略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目前,我国有一半多的贫困人口集 中于占县域总数五分之一的贫困 地区,这些地区与全面小康社会有巨 大的差距。如何确定贫困地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 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 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 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霞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实践的关系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等问题,以推动高等教育学发展成为自立、自为、成熟的学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艳芳  
入世后我国国企面临着外国企业、洋品牌的挤压和激烈竞争;面临着人才的急剧流失。应对策略是:从创新入手,促进技术进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产权模糊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