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4)
2023(10307)
2022(8720)
2021(8083)
2020(6454)
2019(14983)
2018(14617)
2017(27490)
2016(14528)
2015(16733)
2014(16368)
2013(16268)
2012(15709)
2011(14762)
2010(14907)
2009(13775)
2008(13497)
2007(11970)
2006(11056)
2005(10411)
作者
(42091)
(35062)
(34900)
(33093)
(22655)
(16855)
(15848)
(13629)
(13453)
(12478)
(12106)
(11660)
(11543)
(11200)
(11133)
(10782)
(10535)
(10116)
(10083)
(9875)
(9060)
(8602)
(8379)
(8031)
(7947)
(7902)
(7840)
(7733)
(7065)
(7012)
学科
(71930)
经济(71867)
管理(39858)
(38505)
(29663)
企业(29663)
中国(25560)
方法(24036)
数学(20460)
数学方法(20321)
地方(20033)
(19034)
(17590)
贸易(17575)
(17135)
环境(15715)
业经(15652)
(13963)
金融(13963)
(13418)
银行(13404)
(13312)
(13188)
(12909)
农业(12712)
(12696)
(11689)
地方经济(11388)
(11162)
(10701)
机构
学院(213184)
大学(212872)
(100562)
经济(98838)
研究(84618)
管理(77594)
中国(66809)
理学(65091)
理学院(64282)
管理学(63563)
管理学院(63133)
(47361)
科学(47019)
(43674)
(42949)
研究所(38774)
中心(36617)
财经(34061)
(32529)
经济学(31925)
(31781)
北京(31375)
(31052)
(30281)
(29791)
师范(29553)
经济学院(28654)
(25982)
业大(25958)
科学院(25720)
基金
项目(133740)
科学(106426)
研究(101385)
基金(97969)
(85097)
国家(84417)
科学基金(71538)
社会(67233)
社会科(63978)
社会科学(63966)
基金项目(50076)
(49481)
教育(45196)
(42718)
自然(42479)
自然科(41492)
自然科学(41482)
资助(40841)
自然科学基金(40764)
编号(39712)
(35385)
成果(33339)
(30922)
重点(30778)
发展(29376)
国家社会(28990)
课题(28900)
(28875)
中国(27881)
(27702)
期刊
(118801)
经济(118801)
研究(72704)
中国(49156)
管理(31906)
(31481)
(31016)
科学(29727)
学报(28673)
(25651)
金融(25651)
教育(24609)
大学(22293)
农业(22123)
学学(20652)
经济研究(20320)
业经(18713)
技术(17584)
财经(17283)
国际(17047)
(16873)
问题(15917)
(15124)
世界(14521)
(12930)
技术经济(10604)
(10457)
论坛(10457)
图书(10214)
资源(10037)
共检索到348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蕴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的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相东  
十八大报告指出,"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报告还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全球经济,世界经济至今复苏乏力,"十二五"开局前两年,世界似乎突然变得波诡云谲,我国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我们就此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朱邦宁教授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对话,向读者解读世界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以及如何利用好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友梅  
中国审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中国审计工作者及很多外国同行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审视我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提出2011—2020年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审计在审计体制、审计分工、工作思路、审计重点等方面将有战略性的突破。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晋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以及资本投资的多重驱动下,中国电子商务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新渠道,成为消费者便利消费的新选择,也成为政府部门促进消费、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抓手。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范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小芳  谭琦  
随着全球战略发展的不平衡和战略格局的重新调整,中国崛起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重新评估中国国际战略机遇期对于中国未来十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每个大国崛起无一不是抓住了国际战略机遇期。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外因的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内涵、条件新变化以及中国如何抓住国际战略机遇期的因应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今后20年左右是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世界经济政治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是战略机遇期的基础和动力。战略危机和转机的并存与转化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错失战略机遇期将导致极大的历史代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鲁世巍  
21世纪头 2 0年 ,国际力量对比将出现新变化 :曲折中发展的世界多极化面临机遇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调整 ,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 ;综合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总体缓和稳定与局部紧张动荡并存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经济迈向新经济时代。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也在增强。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以扩大出口的传统机遇正在弱化,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为此,中国新一轮的开放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需求市场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国内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学光  
21世纪 ,在世界格局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之中 ,中国经济崛起和亚洲经济整合 ,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富有生机的重要一极。中国面临着比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更为有利的战略机遇 ,但大国经济崛起必然要改变现存的世界格局 ,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摩擦和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义  
我国正面临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期。准确判断当前国际格局和安全威胁,并采取恰当的经济安全对策是营造和平、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延续战略机遇期,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