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6)
- 2023(16530)
- 2022(13731)
- 2021(12755)
- 2020(10583)
- 2019(24286)
- 2018(23766)
- 2017(45491)
- 2016(24512)
- 2015(27718)
- 2014(27626)
- 2013(27931)
- 2012(26360)
- 2011(24001)
- 2010(24410)
- 2009(23026)
- 2008(23337)
- 2007(21316)
- 2006(19098)
- 2005(17625)
- 学科
- 济(118367)
- 经济(118240)
- 业(95991)
- 企(76899)
- 企业(76899)
- 管理(76881)
- 农(49147)
- 方法(46560)
- 数学(37502)
- 数学方法(37255)
- 中国(34701)
- 业经(34260)
- 农业(32652)
- 财(31783)
- 地方(26051)
- 制(24278)
- 贸(23049)
- 贸易(23031)
- 易(22387)
- 务(21338)
- 财务(21310)
- 财务管理(21270)
- 技术(20130)
- 企业财务(20102)
- 和(19430)
- 学(19037)
- 银(18880)
- 银行(18851)
- 策(18744)
- 行(18258)
- 机构
- 学院(366862)
- 大学(360698)
- 济(163742)
- 经济(160700)
- 管理(141776)
- 研究(128456)
- 理学(120403)
- 理学院(119097)
- 管理学(117583)
- 管理学院(116874)
- 中国(102758)
- 京(77095)
- 科学(74670)
- 财(73932)
- 农(72368)
- 所(65759)
- 研究所(58963)
- 中心(58816)
- 财经(57960)
- 江(57900)
- 农业(55611)
- 业大(54517)
- 经(52507)
- 经济学(49939)
- 北京(49297)
- 范(46606)
- 师范(46216)
- 州(45400)
- 院(45255)
- 经济学院(45147)
- 基金
- 项目(231147)
- 科学(183121)
- 研究(173323)
- 基金(167965)
- 家(145010)
- 国家(143635)
- 科学基金(123362)
- 社会(113186)
- 社会科(107055)
- 社会科学(107024)
- 省(91068)
- 基金项目(88521)
- 教育(77189)
- 自然(76081)
- 划(75063)
- 自然科(74291)
- 自然科学(74269)
- 自然科学基金(72999)
- 编号(70784)
- 资助(67774)
- 成果(56859)
- 发(55287)
- 部(52171)
- 重点(51751)
- 创(50142)
- 课题(48351)
- 国家社会(47237)
- 业(46705)
- 创新(46279)
- 发展(45438)
- 期刊
- 济(196072)
- 经济(196072)
- 研究(112512)
- 中国(77436)
- 农(72426)
- 财(58769)
- 管理(54245)
- 学报(52812)
- 科学(52475)
- 农业(48739)
- 大学(40916)
- 融(40512)
- 金融(40512)
- 学学(38772)
- 业经(36523)
- 教育(34800)
- 技术(32578)
- 经济研究(30049)
- 财经(29307)
- 业(26432)
- 问题(26410)
- 经(25395)
- 贸(21126)
- 技术经济(21122)
- 世界(20900)
- 国际(18585)
- 商业(17938)
- 版(17754)
- 现代(17526)
- 经济问题(17480)
共检索到573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牛若峰
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集约经营。即在原用有限的土地上继续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力求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出量;二是粗放经营。即把一切宜农土地资源尽量用于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在较多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这两种经营方式代表了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受到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从农业发展史来看,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佩成 易秀
从国情出发 ,采取与国外对比的方法 ,通过大量数据图表 ,分析出中国发展农业的特殊背景 :人多耕地少 ;人口绝对值增加快 ;占世界人口比重大 ;农业设施底子薄 ,生产水平落后 ;农业综合生产力落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 ,经验分散 ;农业人口素质差 ,劳动生产率低。针对这些特殊背景 ,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的相应要求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保证较高的农产品增长率 ;力争稳定增产 ,做到自己养活自己 ;长期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积极发展为农工业和为农事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 ,提高农业
关键词:
中国国情 农业 为农事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蒲明
农业具备碳汇和碳源的双重特征,所以低碳农业必定是"低碳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既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有着广阔的前景。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倡低碳生活,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促使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等措施,可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必要性 前景 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丽梅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迅速升温,农业旅游异军突起。中国的农业旅游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业界人士对农业旅游概念内涵缺乏系统的认知。必须厘清农业旅游的基本内涵,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才能有效提高中国农业旅游人才的适用性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农业旅游 旅游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龙斌
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广新农作模式、发展精准农业、重视技术研究与教育,以及财政支持力度大等。在总结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中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不同国情进行了比较,分析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期为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可持续农业 美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启中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实现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思路 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佩民 安成福
21世纪初中国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佩民,安成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我国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队伍已初具规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思源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较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综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欧洲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对德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政策体系、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技研发与推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庸萍 袁冬梅
本文从农业自身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身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 生态经济 政策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凤麟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山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潜力,进行深入分析后,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问题差距 潜力优势 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兼业化和老龄化严重,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通过采取农地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和信贷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收获规模经济效益。中国与日本国情相似,借鉴日本的经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通过创新和完善农地产权机制、建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日本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敬水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轨时期,对中外农业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加以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不仅能使我们从质量上区别其不同,而且从数量上做出量化比较和把握差距,为国家制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目标、重点和政策取向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科技投入少;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资源利用率低,土地产出率低,商品转化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一、土地经营和劳动效率的比较。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承担的可耕地面积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印度的2/5,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余永定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取得了成功,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国际市场容纳能力有限;二是产业体系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下降;三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四是资源跨境跨时错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须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深化教育和科研体系改革。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受到来自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效率较低、人口老龄化、绿色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议采取更为扩张性的、积极的宏观政策,使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
关键词:
双循环 产业结构 效率 安全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家祥
邓子恢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途径提出了大量理论见解和对策建议。他较早论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发展农业要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应用科技成果、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制度、扩大基本建设,阐明了农业经营方针。产业结构、发展乡村企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文化技术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他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做出的贡献,应予以肯定和继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