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62)
- 2023(23071)
- 2022(19772)
- 2021(18307)
- 2020(15459)
- 2019(35599)
- 2018(35219)
- 2017(66294)
- 2016(36471)
- 2015(41300)
- 2014(41383)
- 2013(40915)
- 2012(38161)
- 2011(34748)
- 2010(35100)
- 2009(32401)
- 2008(31886)
- 2007(28353)
- 2006(24982)
- 2005(22421)
- 学科
- 济(158393)
- 经济(158229)
- 管理(101700)
- 业(97004)
- 企(78896)
- 企业(78896)
- 方法(67324)
- 数学(58586)
- 数学方法(57715)
- 中国(43402)
- 农(41173)
- 财(36574)
- 学(36173)
- 地方(33834)
- 业经(33777)
- 贸(29096)
- 贸易(29078)
- 易(28184)
- 农业(27749)
- 制(27651)
- 理论(24891)
- 环境(24234)
- 银(23782)
- 银行(23685)
- 和(23517)
- 融(23016)
- 金融(23012)
- 行(22709)
- 技术(22693)
- 务(22458)
- 机构
- 大学(530831)
- 学院(529815)
- 济(214853)
- 经济(210291)
- 管理(199395)
- 研究(187997)
- 理学(171866)
- 理学院(169805)
- 管理学(166322)
- 管理学院(165391)
- 中国(140175)
- 科学(119821)
- 京(114765)
- 所(98031)
- 农(97910)
- 财(96127)
- 研究所(89573)
- 业大(84476)
- 中心(84098)
- 江(79025)
- 农业(77292)
- 财经(76687)
- 北京(72996)
- 范(70234)
- 经(69580)
- 师范(69381)
- 院(67643)
- 经济学(64997)
- 州(63428)
- 经济学院(58325)
- 基金
- 项目(356352)
- 科学(277314)
- 基金(256378)
- 研究(251839)
- 家(227606)
- 国家(225745)
- 科学基金(190857)
- 社会(156944)
- 社会科(148667)
- 社会科学(148625)
- 省(139919)
- 基金项目(134641)
- 自然(126895)
- 自然科(123961)
- 自然科学(123922)
- 自然科学基金(121677)
- 划(118770)
- 教育(116807)
- 资助(107640)
- 编号(101267)
- 成果(82502)
- 重点(81121)
- 发(78042)
- 部(77467)
- 创(73178)
- 课题(71502)
- 科研(68800)
- 创新(68437)
- 计划(66992)
- 大学(65488)
- 期刊
- 济(239198)
- 经济(239198)
- 研究(154362)
- 中国(105521)
- 学报(94164)
- 农(88961)
- 科学(82901)
- 管理(74084)
- 财(73301)
- 大学(69652)
- 学学(65814)
- 农业(60895)
- 教育(59031)
- 技术(47317)
- 融(46067)
- 金融(46067)
- 经济研究(39088)
- 业经(38053)
- 财经(37625)
- 业(32773)
- 经(32391)
- 问题(30799)
- 技术经济(26639)
- 版(26515)
- 图书(26400)
- 统计(26216)
- 科技(25558)
- 贸(25383)
- 业大(24189)
- 策(23655)
共检索到790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敬水 陈稚蕊 李志坚
深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90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等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负向影响因素,其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陶东 夏青
利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分解出五个具体指标,运用STIRPAT模型框架作为基础,选择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各解释变量对于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五种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因素弹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建筑产业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建筑能源强度和建筑能源消费碳强度。结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加强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宏观调控房地产政策,以及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引导,对建筑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陶东 夏青
利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分解出五个具体指标,运用STIRPAT模型框架作为基础,选择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各解释变量对于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五种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因素弹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建筑产业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建筑能源强度和建筑能源消费碳强度。结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加强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宏观调控房地产政策,以及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引导,对建筑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霞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提炼出低碳经济系统、低碳技术系统、低碳生活方式系统、低碳生态系统等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并取得相关数据。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在信度、效度满足结果的前提下,利用AMOS17.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相关假设,得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低碳经济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广凤 张立华 昌军
厘清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是推进低碳发展重要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本文凝练出经济、科技、环境、生态等影响低碳发展的因素,认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科技、低碳环境、低碳生态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低碳科技与低碳环境、低碳生态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只有把握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因果关系,准确定位关键影响因素,才是有效提高低碳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政策实践中应从产业结构低碳化、推动低碳技术进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着手推动低碳发展。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低碳发展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元春 邹骥
文章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因素分解法(LMDI)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排放强度这几类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程度。通过与其它几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人口和排放强度都处于不利的阶段,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改进技术水平、提高能效、和改善能源结构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因素分解方法 低碳经济 能源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关键词:
碳排放 广东省 STIRPAT 驱动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阳阳 高建华 梁迪
运用建设用地综合扩展系数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差异显著,扩展变化由弱到强的城市数量和剧烈程度不断增加,整体以郑州为中心的北部、西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较为强烈;影响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中,总人口、城镇化水平、公路里程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共性的驱动因素。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应通过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统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莎 王军
设计狭义和广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指数,选取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在扩展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对绿色税收政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碳排放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狭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虽然不断下降,但广义绿色税收政策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狭义和广义绿色税收政策都显著抑制了中国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绿色税收政策会抑制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但西部地区的"倒逼减排效应"尚不显著;节能减排政策纳入地方政
关键词:
碳排放 绿色税收政策 STIRPAT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林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约因素 政策取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燕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选民 段晓琛
本文在假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EKC曲线的基础上构造了STIRPAT随机模型,利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EKC曲线,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将来依然会随人均GDP稳步增长。最后根据陕西省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嫣嫣 李爽 夏青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嫣嫣 李爽 夏青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向低碳经济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对制造业28个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动态面板数据检验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STIRPAT-Alasso模型实证研究
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约束下的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扩展的索洛模型分析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STIRPAT模型的京津冀经济圈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中亚五国与中国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