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4)
- 2023(11922)
- 2022(10143)
- 2021(9777)
- 2020(8422)
- 2019(19839)
- 2018(19550)
- 2017(37484)
- 2016(20052)
- 2015(23089)
- 2014(22876)
- 2013(22720)
- 2012(21050)
- 2011(18972)
- 2010(18611)
- 2009(17353)
- 2008(16919)
- 2007(14538)
- 2006(12185)
- 2005(10912)
- 学科
- 济(87938)
- 经济(87846)
- 管理(54553)
- 业(53242)
- 方法(44465)
- 企(42664)
- 企业(42664)
- 数学(40058)
- 数学方法(39622)
- 中国(24016)
- 财(22465)
- 农(22408)
- 贸(20082)
- 贸易(20075)
- 易(19659)
- 业经(16440)
- 制(15588)
- 学(15384)
- 农业(14528)
- 地方(14356)
- 融(14045)
- 金融(14042)
- 务(13874)
- 财务(13832)
- 财务管理(13799)
- 银(13429)
- 银行(13406)
- 企业财务(13083)
- 行(12818)
- 和(12788)
- 机构
- 大学(288447)
- 学院(285438)
- 济(128956)
- 经济(126789)
- 管理(112365)
- 研究(97932)
- 理学(97570)
- 理学院(96548)
- 管理学(95058)
- 管理学院(94511)
- 中国(75770)
- 京(60075)
- 科学(56514)
- 财(56489)
- 所(48207)
- 财经(46020)
- 中心(45446)
- 农(44808)
- 研究所(44049)
- 经(42174)
- 经济学(41259)
- 业大(40414)
- 江(39176)
- 北京(37926)
- 经济学院(37451)
- 范(35509)
- 农业(35439)
- 师范(35179)
- 院(35012)
- 财经大学(34543)
- 基金
- 项目(193709)
- 科学(153927)
- 基金(144569)
- 研究(141153)
- 家(125735)
- 国家(124781)
- 科学基金(107502)
- 社会(91985)
- 社会科(87433)
- 社会科学(87410)
- 基金项目(76003)
- 省(72090)
- 自然(68912)
- 自然科(67371)
- 自然科学(67350)
- 自然科学基金(66183)
- 教育(65237)
- 划(62086)
- 资助(60283)
- 编号(55447)
- 部(45197)
- 成果(44673)
- 重点(43724)
- 发(41473)
- 创(40301)
- 国家社会(39476)
- 教育部(39221)
- 科研(37863)
- 创新(37832)
- 课题(37705)
共检索到41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克
本文分析了中国双顺差的成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国际经验角度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合理结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的借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收支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显然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适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调整双顺差的方法主要在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以及取消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运婷 张彩云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论主要以经常账户为分析框架,作者将这种分析方法拓展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引起的,其中经常账户不平衡可能与一国的产业结构有关,而资本账户失衡则可能是国内金融结构缺陷造成的。具体到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双顺差"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针对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作者认为无论是支出转换型政策还是支出增减型政策,只能起到数量和规模上的调节作用。要根本解决一国国际收支失衡,需要通过供给政策实现结构性的调整。
关键词:
结构分析法 国际收支失衡 “双顺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立 张坤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世界范围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一种普遍现象;接着,从5个方面分析了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并对我国双顺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短期和中期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和对外资产积累与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长期苦于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承受着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历史上,自从清朝中期外国走私商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以来,逆差就是中国贸易收支的常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Naoyuki Yoshino Erik Nielsen Wolfgang Munchau 张文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凌
近年来,在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从过去的“轻入重出”实现了向“进出并重”平衡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既出于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包含有经济和政治安全的考虑。本文试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走势做一预测。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外汇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薇 陈仲常 Nicole Quan Kep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这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在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与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正在以廉价劳动力、环境的恶化、外汇储备过高等方面为成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劳动力 环境 外汇储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张立军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货币分析法 货币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少军 张少华
我国双顺差形成及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的原因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在加入GVC时,由于处在"世界工厂"的低端位置,形成了以外资代工为主的生产贸易模式。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只是中国经济嵌入GVC模式的货币镜像。从微观视角探究到的双顺差的国际分工基础,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顺差 全球价值链 外汇储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栋 曾建馀
本文以建模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对国际收支调整速度做了尝试性研究。通过对东南亚各国的经验研究结果 ,比较了各因素对于国际收支调整速度影响的相对显著性 ,并对危机前这些国家缓慢的调整速度做了初步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东南亚各国在危机前缓慢的国际收支调整速度源于独特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失误。
关键词:
国际收支调整速度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莹
本文阐述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实行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双语教育不仅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现象,它通常还会展示一种应用语言所涉及的经济利害关系。因此经济学可以适用于语言问题的学习,并提供相应的观察方法和应用信息,这是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文章还分析了中国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系列参考意见。
关键词:
全球化 双语教育 经济学 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以贸易差额和福利水平为研究对象,以流入发展中国家"新型出口贸易"部门FDI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然后以1999~2007年为样本期间,利用所选取的代表新型出口贸易部门的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贸易顺差及福利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既定的假设条件下,流入到新型贸易部门的FDI"升级"对中国贸易顺差及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根据上述结果,提出其政策启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蔡兴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2001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依然表现良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2001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但是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1年1月-9月,我国外贸出口达到1948亿美元,增长6.9%;进口达到1814亿美元,增长11.2%,进出口顺差134.4亿美元,同比下降30%。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进一步缩小。 其次,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扩大趋势。200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项目收入与支出均平稳增长,服务项下逆差为32亿美元。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