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8)
2023(10514)
2022(8752)
2021(8141)
2020(6647)
2019(15208)
2018(14645)
2017(26602)
2016(14424)
2015(16366)
2014(16000)
2013(15737)
2012(14393)
2011(13243)
2010(13014)
2009(11794)
2008(11748)
2007(10268)
2006(8954)
2005(7949)
作者
(43230)
(36032)
(35961)
(33935)
(22792)
(17425)
(16279)
(14251)
(13692)
(12699)
(12371)
(11928)
(11664)
(11238)
(11190)
(10993)
(10962)
(10709)
(10402)
(10292)
(9057)
(8819)
(8604)
(8173)
(7999)
(7932)
(7928)
(7858)
(7245)
(7232)
学科
(59318)
经济(59254)
管理(38348)
(35747)
方法(27316)
(27249)
企业(27249)
数学(23996)
数学方法(23843)
(23363)
贸易(23351)
(22756)
中国(19137)
(16375)
(14553)
业经(12414)
(11622)
(11096)
农业(10804)
(10160)
关系(9862)
(9748)
银行(9704)
环境(9587)
(9293)
地方(9281)
(8873)
金融(8872)
(8666)
财务(8653)
机构
大学(209813)
学院(209517)
(94597)
经济(93142)
研究(76189)
管理(74474)
理学(64584)
理学院(63818)
管理学(62822)
管理学院(62461)
中国(58204)
科学(46017)
(44256)
(40513)
(39923)
(39165)
研究所(35911)
业大(33373)
中心(33356)
财经(32709)
农业(32320)
经济学(30952)
(30089)
(29811)
经济学院(28235)
北京(27957)
(27210)
(25832)
师范(25452)
财经大学(24461)
基金
项目(141129)
科学(110077)
基金(104107)
研究(99304)
(93817)
国家(93056)
科学基金(77656)
社会(65446)
社会科(62204)
社会科学(62190)
基金项目(54488)
(52438)
自然(49922)
自然科(48827)
自然科学(48808)
自然科学基金(48015)
教育(45646)
(45347)
资助(42580)
编号(37766)
重点(32592)
(32076)
(30585)
(29816)
成果(29793)
国家社会(28752)
中国(28208)
创新(28013)
科研(27605)
教育部(27342)
期刊
(97642)
经济(97642)
研究(62125)
中国(40912)
学报(38661)
(35875)
科学(33423)
(29927)
大学(28725)
学学(27238)
管理(26300)
农业(24629)
教育(20623)
(18608)
经济研究(18593)
(17676)
金融(17676)
国际(16535)
财经(16213)
技术(15749)
业经(15447)
问题(14384)
(14339)
(14149)
世界(12469)
(10698)
商业(10167)
技术经济(9861)
业大(9676)
科技(9338)
共检索到31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健  邓茂杰  
以中国与20个最大贸易伙伴在2005—2011年的双边贸易流量数据为分析依据,建立引力模型,试图寻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因素。研究表明:空间距离、GDP、是否为APEC成员、汇率以及人均国民收入对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关联关系,这也是影响当前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APEC成员的经贸往来,特别是深化和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史朝兴  顾海英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樊莹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中的中方顺差一直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新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及由中欧生产要素的结构差异导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等。日趋严重的中欧贸易失衡不仅使表面上拥有贸易逆差的一方在贸易谈判中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同时也进一步助长了全球经济失衡,并强化了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着的严重缺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金龙  赵明哲  
CAFTA的建立是我国构建FTA战略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施对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93—2012年中国大陆与其116个贸易伙伴国20年间的贸易数据,运用双重倍差分析法,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显示:CAFTA对我国与东盟六国间的双边商品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CAFTA的实施使得中国对东盟6个国家的年平均出口量增加了18%~42%,同时令中国从东盟六国的进口年平均增加31%~62%。这一研究结论既证实了实施CAFTA带来的良好经济效应,又为深化CAFTA合作、打造CAFTA"升级版"提供了现实支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关美宝  
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贸易近年来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继1991年首次突破200亿美元之后,1992年更上一层楼。在日方的出口大幅度跃升及进口持续稳定增长下,又较1991年大增了26.7%至289.391亿美元,再创历年最高纪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文浩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  梁力铭  金珂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且研究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双边贸易额扩大的关键因素。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双边贸易成本加速下降,对双边贸易额增长贡献显著。通过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多边贸易未对双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力  梁力铭  李永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测量了中国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尝试探讨其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且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文章还考察了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存在,而中国的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媛媛  彭星  
本文首先使用Novy(2008)放松了双边贸易成本对称性假设的贸易成本估计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准确地估计;随后,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从距离、语言、人均GDP差额、汇率波动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及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成本在1995-2009年间平均下降了33.34%;收入增长、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下降分别解释了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92.52%、45.16%和-37.68%;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共同语言、距离和人均GDP差额。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叶青  刘志雄  尹湘源  
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2002年CAFTA的建立以及双边经济差距均能促进双边贸易;距离及东盟对华投资影响中国出口东盟,但却不影响东盟出口中国。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存在差异,中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潜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继续深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减少双边贸易竞争;加强相互直接投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钦  
在通过贸易结合度分析双边贸易关系基础上,基于SITC Rev.3分类标准,利用RCA指数对新疆与中亚五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和比较,针对性地提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双边贸易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保建云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神勇  
正确评价贸易结构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由1985年到1988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45.8%增加到64.4%,机电产品的比重也从8.5%增加到14.3%。但是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以低价取胜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来自出口数量的扩大。评价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高低不仅要看分类商品出口额比重结构,还要考察商品的质量、档次。一般地说,商品价格是产品质量、层次、加工度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考察商品结构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林发勤  
利用中国与其他42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在经典截面引力模型、理论截面引力模型的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中非参数的配对估计方法探讨FTAs对促进中国双边贸易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国2003年开始签订FTAs后,从2003年到2008年,FTAs显著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因此,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开展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以保持我国的出口平稳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