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7)
2023(12709)
2022(10584)
2021(9720)
2020(7899)
2019(18072)
2018(17750)
2017(32663)
2016(17803)
2015(20068)
2014(19944)
2013(19688)
2012(18764)
2011(17246)
2010(17361)
2009(15995)
2008(15881)
2007(14083)
2006(12665)
2005(11912)
作者
(52425)
(43498)
(43433)
(41321)
(27796)
(20937)
(19689)
(16974)
(16801)
(15586)
(15026)
(14667)
(14155)
(14114)
(13949)
(13477)
(12971)
(12782)
(12534)
(12373)
(11163)
(10745)
(10684)
(10049)
(9769)
(9753)
(9683)
(9499)
(8916)
(8784)
学科
(81435)
经济(81352)
管理(46971)
(43791)
(32938)
企业(32938)
中国(28658)
方法(28363)
数学(25088)
数学方法(24919)
(22177)
地方(21906)
(18552)
业经(17045)
(16947)
贸易(16932)
(16428)
(16030)
(15918)
(15151)
金融(15144)
(15031)
银行(15008)
农业(14835)
(14708)
(13223)
环境(12797)
地方经济(12199)
(11942)
技术(11215)
机构
大学(254635)
学院(254100)
(112749)
经济(110577)
研究(100277)
管理(90876)
中国(77982)
理学(76390)
理学院(75429)
管理学(74278)
管理学院(73794)
科学(58467)
(56497)
(52313)
(51546)
研究所(46560)
中心(44056)
(43696)
财经(40490)
(39240)
(36885)
北京(36796)
(36670)
经济学(35425)
(35265)
业大(34937)
师范(34881)
农业(34068)
经济学院(31820)
(31165)
基金
项目(165172)
科学(130783)
研究(122155)
基金(120349)
(106050)
国家(105232)
科学基金(88780)
社会(79082)
社会科(75136)
社会科学(75121)
(62667)
基金项目(62132)
教育(55530)
自然(54970)
(53958)
自然科(53735)
自然科学(53717)
自然科学基金(52733)
资助(49807)
编号(48186)
(41218)
成果(40383)
重点(38492)
(37375)
课题(35357)
(34071)
国家社会(33912)
发展(33354)
(32806)
中国(32276)
期刊
(131408)
经济(131408)
研究(85290)
中国(60585)
(41087)
学报(39735)
(38766)
科学(37641)
管理(35892)
教育(32000)
大学(30281)
学学(28336)
农业(28288)
(28100)
金融(28100)
经济研究(22685)
技术(21940)
业经(20642)
财经(20462)
(17806)
问题(17531)
(16474)
(15992)
国际(15930)
世界(15136)
技术经济(12341)
统计(11876)
资源(11578)
(11521)
论坛(11521)
共检索到41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微茵  扈天韵  张晓涛  
双边投资协定(BITs)是调节与规范跨国资本流动的国际制度,在保护外商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演进逻辑有利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分为谨慎探索、趋向自由与平衡发展三个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签订时间较早,内容相对陈旧;缔约国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差异性明显;协议异质性显著。文章在计算中国主要双边投资协定质量指数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质量特征,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推动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发展的建议,包括:签订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为企业海外投资保驾护航;提高双边投资协定内容的灵活性,面向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双边投资协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高质量双边投资协定签署与生效,促进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光  卢进勇  
本文以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进程为背景,从"阶段特征"、"区域特征"、"发展趋势"三个维度对中国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国际投资规则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的背景下,以双边投资协定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两种形式为载体的国际投资规则将会逐步融合,其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斌  程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国投资和跨国贸易成为国际经济的两大支柱。多边投资保护机制除《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ICSID)、《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外,仍然较为脆弱,对国际投资的保护更多依赖国家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BIA)。截至2011年底,全球的双边投资协定已经达到2833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力  
双边投资协定在数量上占国际投资协定的主导地位,是保护和促进国际投资的有效方式。国际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经历了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到投资自由化、便利化3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和频繁的国际投资活动,促使现代的双边投资协定更加注重市场自由化、透明度、公共利益等条款义务的细化。通过研究国际双边投资协定发展的趋势,可以有助于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完善。目前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能力和范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投资发展的趋势,通过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签订、更新双边投资协定,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投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光福  周超  孙义  
基于79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就双边投资协定是否改善了东道国的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双边投资协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双边投资协定总体还是已生效部分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正向影响。在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双边投资协定对于发展中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增强。双边投资协定对于开办企业和破产处理等7个方面的改善效应较为明显,而对于获得信贷和保护少数投资者则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光  代睿  林长松  邵宇佳  
鉴于已有研究缺少对双边投资协定之间差异性的考虑,文章首先尝试构建了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指数,然后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PSM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从双边投资协定的整体异质性与具体条款的异质性角度去实证分析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民待遇"水平较低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更关注东道国是否提供较高标准的"公平公正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未来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谈判与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思路与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鲁青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签署双边投资协定(BIT)来吸引FDI,但BIT在吸引FDI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检验。本文基于47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和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利用STATA10.0计量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BIT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全面研究BIT对吸引FDI的影响,还考察了BIT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BIT有利于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增长,且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梁勇  东艳  
2014年以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规定强化了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意义,并为文本谈判指明了方向;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同时进行,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规则重塑中由被动转向主动提供了机遇。2014年1月、3月和6月的三轮中美BIT谈判开始文本谈判。本文就中美BIT谈判新阶段的两大重点问题,即文本内容确定和制度调整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在核心条款方面的谈判建议。制度分析是研究中美BIT谈判不可或缺的一环,中方必须充分研究美方对外经济政策的决策机制及特点,了解其背后的利益角力,否则,将很难彻底摸清对方的要价,容易使谈判原地徘徊。中国要从全球政治经济布局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雯  王鹏  
中国在双边投资协定中国民待遇条款的行为逻辑包括需求、类型和供给三个维度,分别与国家资本流动活跃度、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以及国内国际规则差异度密切相关。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三个时间节点上中国国民待遇的国际和国内法律实践分析,阐明中外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国民待遇条款和中国对外开放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合理平衡中国对外开放与规制主权,适当规避中国卷入投资争端风险,中国未来投资协定应谨慎明晰准入前国民待遇适用条件,明确国民待遇例外,逐步扩大准入前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范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宏恩  孟庆强  王晶  李浩  
在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背景下,双边投资协定(BIT)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以往有关双边投资协定对FDI流动影响的研究较少且都是立足于双边投资协定同质性的角度,缺乏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角度开展的研究。本文在构建中国双边投资协定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对10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法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视角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国别差异;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敏  
最惠国待遇使得缔约国国民有权根据本国与东道国签订的旧的双边投资协定享受到东道国在新协定中给予第三国国民的优惠待遇,这个待遇扩展了投资者东道国签订的投资协定中规定的优惠待遇的作用。一向以来,各国只从实体方面规定最惠国待遇的适用与排除,而对程序性方面,双边投资协定均没有做出规定。ICSID受理的Maffezin i案对最惠国待遇条款进行了发展,仲裁庭裁决可以将该条款扩大适用于争端解决条款(即B IT中的程序条款),从而开启了ICSID仲裁庭对此问题作出不同裁决的实践争议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本文对发生此种争议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ICSID和最惠国待遇条款两方面的原因。从IC-SID的角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晶   焦永香  
吸引国际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而能否有效利用国际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与什么国家签订什么样的双边投资协定(BITs),因此关于双边投资协定选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09—2019年83个发展中国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探讨BITs数量与质量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BITs数量策略不能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BITs质量选择策略(即与区域性生产网络核心国家共同签订BITs)能够显著提升发展中国家宏观投资效率;与不同生产网络核心国家签订BITs可以通过“引资”“引技”“引制”渠道提升发展中国家投资效率。研究结果为发展中国家选择BITs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BITs发展自身经济提供政策启示,同时也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利用BITs网络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何杨  孟晓雨  刘曦琳  
G20和OECD倡导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使得国际税收协调进一步从双边走向多边,多边公约的签署正是这一趋势的又一重要成果。多边公约覆盖的税收协定将不同程度地体现BEPS成果,在一些重要条款上突出解决双重不征税问题,但也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本文对BEPS多边公约的框架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我国的立场以及多边公约签署对我国双边税收协定带来的影响。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胡雯析  李娜  
《多边公约》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协调跨境投资所得税收政策的第一份多边法律文件,将用于修订缔约方被涵盖的税收协定,预示着多边工具可能会成为后BEPS时代国际税收治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在2017年6月签署了《多边公约》,提交了102份双边税收协定作为暂定被涵盖的税收协定,也对公约中的实质性条款逐一表明了立场。实施《多边公约》不仅将影响我国谈签、解释和实施双边税收协定,也会影响我国税收协定政策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