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6)
2023(13604)
2022(11345)
2021(10298)
2020(8274)
2019(18642)
2018(17971)
2017(33651)
2016(17789)
2015(19859)
2014(19231)
2013(19256)
2012(17888)
2011(16616)
2010(16389)
2009(15259)
2008(14909)
2007(12861)
2006(11482)
2005(10583)
作者
(52968)
(44089)
(44059)
(41483)
(28057)
(21217)
(19682)
(17254)
(16924)
(15574)
(15224)
(14559)
(14171)
(13975)
(13750)
(13578)
(13244)
(12963)
(12705)
(12648)
(11081)
(10902)
(10586)
(10114)
(9946)
(9901)
(9624)
(9590)
(8813)
(8777)
学科
(84510)
经济(84436)
管理(51015)
(50671)
(38516)
企业(38516)
方法(31192)
中国(27972)
数学(27676)
数学方法(27524)
(23547)
地方(21098)
(19456)
贸易(19442)
(18949)
业经(18744)
(17036)
农业(15885)
(14841)
(14442)
银行(14404)
(14372)
金融(14372)
环境(14281)
(14269)
(14019)
(13475)
技术(12327)
地方经济(11901)
(11106)
机构
学院(258860)
大学(258543)
(118050)
经济(116239)
研究(98193)
管理(97124)
理学(83740)
理学院(82756)
管理学(81666)
管理学院(81186)
中国(75208)
科学(58100)
(55838)
(50002)
(49769)
(47917)
研究所(45691)
中心(42868)
财经(39814)
业大(39098)
农业(37710)
经济学(37208)
(36983)
(36489)
北京(35935)
(35037)
(34029)
师范(33616)
经济学院(33564)
科学院(30427)
基金
项目(175099)
科学(139049)
基金(129693)
研究(124878)
(115341)
国家(114393)
科学基金(97085)
社会(84301)
社会科(80153)
社会科学(80138)
基金项目(67722)
(66389)
自然(61411)
自然科(60040)
自然科学(60023)
自然科学基金(59013)
(56999)
教育(55732)
资助(52507)
编号(47046)
(43488)
重点(39996)
(39334)
(37238)
成果(37072)
国家社会(36396)
创新(34974)
发展(34849)
(34324)
教育部(33671)
期刊
(130163)
经济(130163)
研究(80063)
中国(54619)
(44273)
学报(42846)
科学(40328)
管理(36684)
(35621)
大学(32200)
农业(30642)
学学(30538)
(26218)
金融(26218)
教育(24929)
经济研究(23391)
业经(21931)
技术(20574)
财经(19928)
问题(17497)
(17488)
(17299)
(16564)
国际(15785)
世界(15225)
商业(12926)
技术经济(12813)
科技(12452)
(11888)
资源(11734)
共检索到395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王妍  
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中国与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提高了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存在国别异质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双向FDI提高了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发展中国家的双向FDI对中国双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依托“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内外联动,积极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对外投资结构,主动参与重构全球价值链,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李若曦  王子睿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余珮  彭歌  
以制造业跨境资本流动产生的正负效应为切入点,考察行业技术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双向FDI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为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从整体上看,行业技术水平对单向FDI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产生正向调节效应,并且双向FDI良性互动显著加强了这一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仅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能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并且现有行业技术水平仅能扩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向FDI的正向效应;由于外向FDI、双向FDI互动仍处于初始阶段,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暂时无法有效通过行业技术水平来扩大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正向作用;国内生产配套能力的加强有助于同一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体现出国家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支持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斌   梁树广  
文章在分别测度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基础上,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促进效应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劳动力流出地高于流入地以及2003—2009年高于2010—2021年的特征。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不同分位数上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呈现效应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OFDI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明显高于IFDI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林桂军  
本文作者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GVC分工地位指数,发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化趋势,且GVC分工地位排名前列的发展中国家多为某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制造业整体GVC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制度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行业层面回归显示研发投入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电子及光电行业分工地位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林桂军  
本文作者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GVC分工地位指数,发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化趋势,且GVC分工地位排名前列的发展中国家多为某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制造业整体GVC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制度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行业层面回归显示研发投入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电子及光电行业分工地位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鹏飞  
本文通过对2004-2011年中国1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对中国GVC分工地位的提升、在GVC中占比的扩大、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和前向参与度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但阻碍了中国后向参与度的提升。从具体影响机制来看,FDI促进就业但不显著,增加资本,提高技术水平但不显著,降低人力资本。FDI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中国GVC分工地位。FDI增加资本、提升技术水平是其提升中国GVC分工地位的两条机制,增加资本为主要促进机制。FDI增加就业、降低人力资本是其降低中国GVC分工地位的两条机制,降低人力资本是主要抑制机制。面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下降,甚至想方设法抑制中国研发的形势,为进一步提高中国GVC分工地位,应在引进FDI基础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各级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提高待遇吸引人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萍  
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当前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数字贸易开放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攀升GVC中高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ADB-MRIO(2021)与OECD的DSTRI数据库构建了2014—2020年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贸易成本削减、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及研发创新激励效应是其重要作用机制;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因出口市场、产业类别、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及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而呈现明显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年松   李柯   柴正猛  
文章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9年的国别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RCEP其他成员国制造业GVC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后者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国家样本来看,无论是对RCEP中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趋势,但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高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璇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助力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企业实现高产能、高质量转型,从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然而,数字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尚待提升。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企业提升数字化程度,进而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本文构建价值链分工地位模型,并收集相关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总体上,数字经济、出口总额、研发力度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在劳动密集产业中,仅有数字经济对价值链分工地位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在资本密集产业中,数字经济、出口总额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在技术密集产业中,数字经济、研发力度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永明  张亚楠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双向FDI协同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国际生产分割理论,匹配WIOD数据库并利用中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双向FDI协同发展程度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金融危机后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程度增大,且其对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促进作用大于服务业;双向FDI的协同溢出效应通过技术内化渠道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渠道,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王高凤  姜青克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测算出19992011年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嵌的国内、国外服务附加值以衡量制造业国内、国外服务中间投入,并以此为依据采用FGLS估计国内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与嵌入结构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来看,国内服务价值嵌入总额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显示负向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价值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国外现代与传统服务价值嵌入均呈现负向影响。第二,从分样本层面来看,国内现代与传统服务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本文利用WIOD、《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创业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著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在进一步分析中,基于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的测算,再次证明创业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份额,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本文据此提出了激发企业家精神、有效构建创业网络、推动创业组织学习、倡导创业知识溢出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岚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不同,导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中高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锁定"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