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2)
2023(13923)
2022(11750)
2021(11256)
2020(9371)
2019(21971)
2018(21494)
2017(41380)
2016(21410)
2015(24523)
2014(24171)
2013(23543)
2012(21277)
2011(19082)
2010(18865)
2009(17257)
2008(16476)
2007(13783)
2006(11713)
2005(10261)
作者
(57489)
(48223)
(47781)
(45598)
(30625)
(22877)
(21906)
(19028)
(18339)
(16748)
(16140)
(16124)
(15107)
(14933)
(14852)
(14544)
(14271)
(13867)
(13772)
(13746)
(11683)
(11512)
(11355)
(11052)
(10753)
(10711)
(10281)
(10093)
(9444)
(9300)
学科
(95804)
经济(95706)
管理(60595)
(56638)
方法(47720)
(46492)
企业(46492)
数学(42637)
数学方法(41996)
(28803)
贸易(28790)
中国(28318)
(28075)
(22635)
(21814)
业经(18752)
地方(17429)
(15113)
(14964)
理论(14714)
(14688)
农业(14674)
技术(13620)
环境(13570)
(13145)
(12538)
银行(12526)
(12502)
财务(12445)
财务管理(12415)
机构
大学(303447)
学院(301309)
(135979)
经济(133605)
管理(121905)
理学(106994)
理学院(105878)
管理学(103933)
管理学院(103377)
研究(98664)
中国(75220)
(62953)
(57950)
科学(56058)
财经(47697)
(45822)
中心(45183)
(43919)
经济学(43475)
研究所(41883)
(40637)
业大(39792)
(39527)
经济学院(39406)
北京(39243)
(38192)
师范(37879)
(36611)
财经大学(36000)
商学(32926)
基金
项目(210727)
科学(170077)
基金(159390)
研究(154319)
(137808)
国家(136805)
科学基金(120255)
社会(103215)
社会科(98207)
社会科学(98189)
基金项目(83537)
(77732)
自然(76995)
自然科(75417)
自然科学(75400)
自然科学基金(74081)
教育(71569)
(66458)
资助(65667)
编号(60351)
(48519)
成果(47021)
重点(46942)
国家社会(44628)
(44519)
(44412)
教育部(42881)
创新(41588)
人文(41527)
科研(40554)
期刊
(134959)
经济(134959)
研究(87594)
中国(53392)
管理(44546)
(42921)
科学(40224)
学报(39706)
(34141)
大学(32201)
学学(30294)
教育(28064)
技术(27143)
经济研究(24841)
农业(23954)
(23197)
金融(23197)
财经(23165)
(21967)
业经(21300)
问题(20222)
(20069)
国际(18704)
统计(16579)
世界(15335)
(15182)
技术经济(14934)
商业(14371)
(13752)
决策(13336)
共检索到430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烨  谢凤燕  王珏  赵乙霖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首次构建中国城市-国家(地区)友好城市关系和城市出口二模网络,采用社会资本理论和跳板理论阐述友好城市关系促进城市出口的影响机理,利用2007—2015年中国友好城市关系数据和中国城市向世界各国(地区)出口数据,构建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对友好城市网络的贸易促进作用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友好城市网络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出口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相邻城市的友好城市网络所发挥的作用对友好城市网络具有一定替代效应,但后者对出口关系形成和发展作用明显更强。此外,友好城市关系对推动中国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发展出口关系的潜力有待挖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婧宇  陈强远  钱则一  
作为正式协议和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加强了中外城市之间的信任和深层次交流,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催化剂和助推器。本文从外贸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基于2002—2015年287个中国城市与136个国家或地区的匹配对数据,考察了国际友好城市形成的“朋友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间的出口贸易。研究发现:(1)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协议使得中国城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提高了10.0%和11.6%。(2)国际友好城市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多源于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3)除了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国际友好城市还从产品种类数和高技术行业所占比例等方面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4)以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事件冲击,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城市出口的风险抵抗能力。(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对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与地理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果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内涵以及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韦永贵  张艺川  
文章将跨国文化传播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法阐述了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逻辑,并深入分析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而以友好城市作为我国跨国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使用PSM-DID模型、SUR模型、TE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跨国文化传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文化传播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贸易产品差异性、洲际差异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以友好城市表征的跨国文化传播通过信任塑造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市场拓展产生的文化差异倒逼机制,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水平。该研究可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军  
本文从地方对外交往的视角寻找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方式,着重探讨国际友好城市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减少出口损失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友好城市能够显著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的负面冲击,发挥风险缓冲器和贸易稳定器的作用;国际友好城市建立的时间越长,数量越多,作用效果越明显,能够防范和缓解中长期风险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国际友好城市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负面冲击的机制主要包括:减少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市场退出,稳定贸易联系;缓和双边贸易摩擦,减少摩擦损失;提高目的国民众对华好感度,增强对华信任感与认同感。此外,国际友好城市能够应对重大危机事件产生的外部不确定性,但对于周边特定国家而言,政策效果取决于两国国际友好城市交往的历史积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韦永贵  李红  周菁  
友好城市对经贸合作的促进效应在理论界得到了论证,但在实证界并未得到充分检验。文章将友好城市纳入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基于消费者偏好角度建立文化差异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并阐述了友好城市作用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机制。进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系统评估2011~2016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友好城市能够有效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且这种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2)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影响。据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持续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以友好城市为载体促进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昕炜  陈丰龙  
一国的驻外使领馆与该国的出口贸易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一个有趣的学术话题,也与现实密切关联,国外有类似研究,但国内文献却鲜有提及。本文通过对中国及其152个出口目的国1995—201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整体而言,驻外使领馆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驻外使领馆是出口增长的催化剂这一理论假说是成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驻外使领馆对中国出口的相关性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关性影响要强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从时间上看,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在2001年之前也不如2001年之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韦永贵  李红  周菁  
基于2000-2015年中国对50个贸易伙伴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以友好城市作为城市外交的代理变量,对城市外交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构建基于消费者偏好角度的理论模型,进而采用LSDV、PCSE和POISSON三种估计方法对总体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城市外交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随后,从经济发展属性、文化圈层属性、贸易制度推进程度以及洲际属性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外交的文化出口贸易促进效应在不同的国家属性特征下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性和洲际非均衡性。据此,在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倩渝  隋广军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文章构建了系统GMM模型评估中国与东道国建立友好城市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友好城市显著提高了中国OFDI水平;且与外交伙伴关系等级较低、建交时间较长、制度质量较高的东道国建立友好城市,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越大。从影响路径看,友好城市对中国OFDI的调节效应受经济、制度、文化距离的大小及中国OFDI流向方向影响,表现为国家距离越大,且投资流向经济发展水平、制度质量指标、文化维度指数更高的东道国,可增强建立友好城市对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据此,在"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应持续推进友好城市建设,加强城市间沟通交流,优化友好城市全球布局,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凯伦  李瑞萍  温焜  
通过以我国主要版权贸易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距离和友城关系对我国版权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1)文化距离对我国版权贸易具有负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要高于地理距离;(2)友好城市关系对版权贸易具有正向影响;(3)通过分别增加文化距离与语言、友好城市的交互项进行回归,发现后两者对文化距离具有替代效应,能够削弱文化距离的负向影响程度。此外,文章又通过分位数回归和异质性检验,发现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的理论框架,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自由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参与,本研究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角度的稳健性分析,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2)贸易自由化通过竞争效应与成本效应两个不同渠道促进了企业出口参与,其中成本效应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的出口参与,其中对本土企业的推动作用更大,并且入世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的途径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岚   向红福   范红忠  
文章采用渐进DID和PSM-DID模型,利用中国地级城市对世界167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中国内陆城市与非一线城市与外国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具有更强的进出口贸易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城市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对贸易的促进效应更强;国际友好城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促进效应不具备叠加效应,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岳文   李雪飞   韩剑  
本文基于DESTA数据库提供的各国RTA签订情况数据库构建了1995—2021年全球RTA网络,测算了各国在RTA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随后运用扩展引力模型从网络地位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了具有不同网络地位的RTA(用伙伴国在全球RTA网络中的地位来衡量)的出口贸易效应大小。研究发现:与网络地位越高的伙伴国签署RTA越有利于促进一国对伙伴国的出口,即网络地位越高的RTA,其产生出口贸易促进效应越大;促进技术扩散和降低出口贸易成本是高网络地位的RTA促进本国对伙伴国出口的两条主要渠道;不同网络地位RTA的出口贸易效应大小随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出口产品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建设以及充分利用RTA网络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兵  张明  
本文在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结果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研发能力、二元结构状况、金融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等因素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等多个变量的平均值尚未达到促进这一作用发挥的临界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本文在传统的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变量,利用中国1980~2005年与26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数据,重点考察华侨社会网络的贸易效应。与先前文献不同,本文的实证考虑了社会网络效应的国别差异,引入制度变量和FDI来加以控制,并以固定效应来获取。结果显示,以华侨移民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对我国贸易促进作用显著,但社会网络效应的有效性随着时间而减弱。结论认为,世界各国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加速以及制度创新与发展,减弱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社会网络依赖性;同时在华FDI的跨国企业分支网络也部分替代了华侨社会网络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