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3)
- 2023(14461)
- 2022(12189)
- 2021(11452)
- 2020(9820)
- 2019(22922)
- 2018(22465)
- 2017(43033)
- 2016(22945)
- 2015(26321)
- 2014(26060)
- 2013(26101)
- 2012(24066)
- 2011(21828)
- 2010(21484)
- 2009(20277)
- 2008(20086)
- 2007(17439)
- 2006(14762)
- 2005(13487)
- 学科
- 济(104018)
- 经济(103926)
- 管理(66079)
- 业(64390)
- 企(53620)
- 企业(53620)
- 方法(53285)
- 数学(47376)
- 数学方法(46895)
- 中国(27273)
- 财(26187)
- 农(24893)
- 贸(21407)
- 贸易(21395)
- 易(20832)
- 业经(20460)
- 制(19075)
- 学(19037)
- 地方(17376)
- 农业(16382)
- 务(16291)
- 财务(16240)
- 财务管理(16200)
- 理论(15816)
- 银(15527)
- 银行(15502)
- 融(15462)
- 金融(15459)
- 企业财务(15417)
- 和(15158)
- 机构
- 大学(338620)
- 学院(334073)
- 济(148275)
- 经济(145649)
- 管理(133006)
- 理学(115713)
- 理学院(114526)
- 管理学(112719)
- 管理学院(112089)
- 研究(111006)
- 中国(87516)
- 京(70063)
- 财(66490)
- 科学(64579)
- 所(54468)
- 财经(54248)
- 中心(52324)
- 农(50580)
- 经(49644)
- 研究所(49598)
- 经济学(47549)
- 江(46632)
- 业大(46520)
- 北京(44140)
- 经济学院(43055)
- 范(41987)
- 师范(41601)
- 财经大学(40759)
- 农业(39936)
- 院(39649)
- 基金
- 项目(225225)
- 科学(179632)
- 基金(168496)
- 研究(163422)
- 家(146073)
- 国家(144966)
- 科学基金(125800)
- 社会(107497)
- 社会科(102175)
- 社会科学(102152)
- 基金项目(88126)
- 省(84435)
- 自然(80671)
- 自然科(78907)
- 自然科学(78886)
- 自然科学基金(77553)
- 教育(75888)
- 划(72337)
- 资助(70426)
- 编号(64048)
- 部(52053)
- 成果(51706)
- 重点(50563)
- 发(47469)
- 创(46811)
- 国家社会(45950)
- 教育部(45445)
- 创新(43886)
- 科研(43711)
- 课题(43677)
共检索到48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
我国将于2012年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是否成立是我国能否顺利参与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中外购买力平价(PPP)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变量模型,对1950~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及其中美CPI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我国参与ICP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结构突变 人民币汇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云航 郑挺国
本文利用Markov区制转移方法,对我国1980年1月 ̄2004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的Engel-Granger协整检验分析。我们发现购买力平价检验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内生区制来加以刻画,而这些区制的划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政策调整和通货膨胀率变化等重要经济事件相联系。我们还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购买力平价假说成立,但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我们度量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偏离程度,从购买力平价假说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发现支持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汇率 购买力平价 区制转移 协整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必须适应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2月实行经常项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卓琳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萍
本文介绍了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开放经济理论的基石———购买力平价及实际汇率的相关实证检验方法。以发达国家双边汇率作为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发现在样本期间足够长、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 ,PPP假设成立。此外 ,由于实际汇率对PPP的均值复归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建立非线性汇率动态模型。
关键词:
PPP 综述 实证研究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国希 王少平 黄丹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齐佩金 孙刚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 (bounds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 ,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 ,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 ,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 ,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 ,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冬阳 邓璇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柏
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为此,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了1987-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我国价格水平和美国价格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存在,购买力平价的对称性也成立,但比例性不成立,这与某些发达国家间的汇率特征类似。
关键词:
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 协整对称性 比例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冬阳
本文回顾了中外购买力平价(PPP)的实证研究,选择了三变量模型,运用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间人民币汇率及中美两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和以往的实证研究相比,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采用近期PPI数据并得出结论,支持人民币PPP成立。(2)采取了非约束与约束的协整检验,得出一般条件下相对PPP成立,而作为特例的严格PPP不成立的差别化结论。(3)在PPP成立的基础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反映、方差分解技术等深入剖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吕德宗 杜金柱
购买力平价作为其他汇率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中汇率决定的重要依据,仍然备受关注。特别是伴随着计量技术和数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不断累积。购买力平价之谜便是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脉络和购买力平价之谜的内涵,然后采用中国、日本和美国三国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多角度验证了购买力平价之谜和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并对购买力平价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升值 适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彻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