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8)
- 2023(10380)
- 2022(8823)
- 2021(8266)
- 2020(6636)
- 2019(15287)
- 2018(15036)
- 2017(27597)
- 2016(14805)
- 2015(17108)
- 2014(16950)
- 2013(17077)
- 2012(16466)
- 2011(15490)
- 2010(15579)
- 2009(14232)
- 2008(14067)
- 2007(12214)
- 2006(11104)
- 2005(10395)
- 学科
- 济(74092)
- 经济(74026)
- 管理(36953)
- 业(36006)
- 中国(26854)
- 企(26624)
- 企业(26624)
- 方法(25358)
- 数学(22276)
- 数学方法(22164)
- 地方(20229)
- 农(19649)
- 贸(16305)
- 贸易(16291)
- 易(15813)
- 业经(15400)
- 财(13580)
- 融(13471)
- 金融(13470)
- 银(13242)
- 银行(13224)
- 农业(13050)
- 制(13001)
- 行(12974)
- 发(12582)
- 学(12514)
- 地方经济(11544)
- 环境(11507)
- 和(10233)
- 技术(9609)
- 机构
- 大学(213602)
- 学院(213202)
- 济(99179)
- 经济(97481)
- 研究(86644)
- 管理(76080)
- 中国(68012)
- 理学(63900)
- 理学院(62994)
- 管理学(62124)
- 管理学院(61709)
- 科学(48887)
- 京(47858)
- 所(44490)
- 财(43945)
- 研究所(40062)
- 中心(37852)
- 农(34817)
- 财经(33872)
- 江(31841)
- 北京(31754)
- 经济学(31430)
- 经(31007)
- 院(30993)
- 范(30886)
- 师范(30650)
- 经济学院(28184)
- 业大(27358)
- 农业(26862)
- 科学院(26430)
- 基金
- 项目(135499)
- 科学(107704)
- 研究(102508)
- 基金(98583)
- 家(85931)
- 国家(85189)
- 科学基金(71789)
- 社会(67525)
- 社会科(64076)
- 社会科学(64064)
- 基金项目(50724)
- 省(50395)
- 教育(46546)
- 划(43761)
- 自然(42698)
- 自然科(41709)
- 自然科学(41698)
- 自然科学基金(41001)
- 资助(40667)
- 编号(40468)
- 发(35282)
- 成果(34306)
- 部(31342)
- 重点(31276)
- 课题(29572)
- 发展(29164)
- 国家社会(28921)
- 展(28698)
- 中国(28276)
- 创(27997)
- 期刊
- 济(117270)
- 经济(117270)
- 研究(73692)
- 中国(52783)
- 农(33561)
- 财(31884)
- 科学(31026)
- 学报(30849)
- 管理(30460)
- 教育(27407)
- 融(25091)
- 金融(25091)
- 大学(23789)
- 农业(23395)
- 学学(21928)
- 经济研究(20417)
- 业经(18322)
- 技术(18122)
- 财经(17210)
- 贸(15509)
- 问题(15423)
- 国际(15181)
- 经(15075)
- 世界(14793)
- 业(13582)
- 图书(10589)
- 坛(10557)
- 论坛(10557)
- 技术经济(10474)
- 资源(10119)
共检索到35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廖茂林
文章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发展总体格局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力量变化后,指出了中国在目前发展阶段所存在的身份矛盾状况。在参与2015年后发展议程当中,中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调整参与策略,充分利用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关联问题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确保发展目标优先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谈判参与机制,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洪燕秋
2015年已经逐渐临近,如何塑造一个新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优缺点,提出了2015年后新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思路,并且根据联合国发展合作论坛(UN DCF)的相对优势与不足,分析它在推动新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构建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DCF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文星
随着千年发展目标最后期限日益临近,国际社会对2015年后全球发展框架正在热烈讨论之中。该文就新框架中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在考查"基于方案的援助"与"基于结果的援助"这两种提高援助有效性方式的基础上,探讨贸易与投资在国际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中将要扮演的角色,研究劳动力迁徙对减贫与千年发展目标的贡献以及在2015年后发展框架中的地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慧 祁春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于2005年6月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4国协议发起并签署,之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分别加入,至今已经历了18轮谈判,其具有跨区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一般自由贸易协定(FTA)所没有的特点。如果TPP成功,意味着美国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度竞争中极有可能全面领先中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中国在亚太的经济利益。为此,中国应提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关注TPP的谈判进程,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TPP谈判。二是加快与TPP发达成员国签署双边FTA,为顺利进入TPP创造条件。三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关键词:
TPP 中国 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金芳
本文介绍了合作举办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思路与模式:在思路上,他们兼顾了理论指导作用、管理者转化作用、教师实践作用等几个层面;在做法上,他们分为"理论讲座""观摩交流""行动研究"等三个阶段。
关键词:
共同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伙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4年3月3日,FAO举行了常驻粮农机构代表非正式吹风会。FAO总干事JoséGraziano da Silva出席会议并讲话。FAO经济及社会发展部助理总干事Jomo Sundaram先生通报了罗马粮农3机构(FAO、IFAD、WFP)关于参加《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简称《议程》)的磋商情况,与会代表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沟通与讨论。FAO作为联合国系统负责粮食与农业事务的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柳丰华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柳丰华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锡海在《高教探索》2013年第3期中撰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大学与TAFE学院合作的历史及背景,系统分析了二者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策略及政策保障。在21世纪之前,澳大利亚大学与TAFE学院的合作主要经历了被动合作和互动合作两个阶段。在被动合作阶段,TAFE学院合作意愿较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英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球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 ,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世纪伊始 ,放眼展望中俄两国关系 ,其发展充满希望与挑战
关键词: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合作 利益 挑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丽华 张宏斌 杨晓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海洋 贾海涛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海洋 贾海涛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敏 黄亮雄 王方方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是中国实施积极外交的重要举措。"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手段。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全球119个国家或地区的OFDI流量数据,检验建立双边伙伴关系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伙伴关系能使中国OFDI提高约80%,该效应在考虑了样本数量和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影响伙伴关系促进OFDI的效应,建立伙伴关系促进中国OFDI的效应在与中国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越小的东道国越大,在与中国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越大的东道国越小;制度距离中的政治制度距离和经济制度距离的这种调节效应尤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