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6)
2023(9605)
2022(7884)
2021(7514)
2020(6169)
2019(13979)
2018(13220)
2017(25431)
2016(13338)
2015(15219)
2014(14590)
2013(14413)
2012(13689)
2011(12531)
2010(12842)
2009(12309)
2008(11624)
2007(10281)
2006(9510)
2005(9175)
作者
(34918)
(28756)
(28703)
(27665)
(18590)
(13816)
(13221)
(11210)
(11048)
(10368)
(9880)
(9668)
(9574)
(9233)
(9119)
(9118)
(8512)
(8487)
(8322)
(7805)
(7429)
(6970)
(6742)
(6660)
(6573)
(6556)
(6503)
(6189)
(5805)
(5784)
学科
(56455)
经济(56387)
(39203)
管理(38290)
(33119)
企业(33119)
(27447)
金融(27447)
中国(26647)
(25327)
银行(25327)
(24665)
方法(21879)
数学(18901)
数学方法(18759)
(16933)
(16518)
(15742)
贸易(15724)
(15569)
(15529)
业经(13525)
地方(11887)
中国金融(11341)
(11112)
(10245)
财务(10219)
财务管理(10199)
农业(10111)
企业财务(9739)
机构
大学(186772)
学院(184604)
(90202)
经济(88621)
管理(69341)
研究(68444)
中国(62583)
理学(58035)
理学院(57446)
管理学(56925)
管理学院(56544)
(43258)
(39860)
财经(33941)
科学(33312)
中心(33194)
(32303)
(31010)
经济学(30135)
研究所(28816)
经济学院(27167)
(27093)
北京(26372)
财经大学(25506)
(24395)
(23551)
(23293)
(23257)
师范(23157)
金融(23152)
基金
项目(113231)
科学(91151)
研究(89136)
基金(85493)
(72683)
国家(72100)
科学基金(62042)
社会(60745)
社会科(57917)
社会科学(57905)
基金项目(42913)
教育(40511)
(39418)
资助(35771)
自然(35291)
编号(35033)
自然科(34550)
自然科学(34544)
(34460)
自然科学基金(33996)
成果(30701)
(27539)
国家社会(26830)
重点(25861)
(25440)
中国(25356)
课题(24862)
教育部(24811)
(24429)
(24050)
期刊
(100115)
经济(100115)
研究(65898)
中国(40716)
(38135)
金融(38135)
(32577)
管理(27900)
科学(22867)
(22413)
学报(21478)
教育(20626)
大学(17988)
财经(17854)
经济研究(17254)
学学(16475)
国际(15973)
(15643)
(15495)
农业(14330)
技术(14121)
业经(13610)
问题(13463)
世界(12798)
理论(9248)
(8821)
论坛(8821)
技术经济(8714)
图书(8475)
现代(8402)
共检索到306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艾尚乐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认为中国应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有序构筑和金融系统的合理、通畅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界,中国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执行者,逐渐进入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并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呈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权、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等新趋势。美元本位制带来国际金融体系储备货币的天然缺陷、美元互换体系不断扩大挑战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数字货币出现及数字化金融治理作为国际金融治理新的内容,是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周期发展,提升金融治理制度能力;探索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跨国治理框架;提升国内金融治理能力,增强金融竞争力;完善区域金融治理,创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重塑国际金融治理改革规则,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为国际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德霖  
从企业层面上看,中国企业应对这场危机需要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需要抓住机遇、着力创新,力争实现"弯道超越"。其最重要的举措莫过于发展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环境更加开放,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整合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突飞猛进,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从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实意义和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了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典型模式,在分析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存问题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武桂馥  
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基点,是为本国垄断组织开拓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对外经济扩张中谋求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围绕这一基点,美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以扩展国外市场;在投资方面鼓励本国的跨国公司向全球扩张;在金融方面维持了20余年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通。这一战略是以美国在此时期的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它对维护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经济霸权地位,促进美国保持战后20多年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何光辉  
如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国内城市群升级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两个战略的整合决定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城市群战略在中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内在要求。尽管不同的城市群战略会得出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求,但多金融中心论不适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战略才符合我国城市群发展方向,当前最急迫的是要创造条件促进二者整合,确保它们之间的合力真正形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敏  柴青山  王勇  刘瑞娜  周巧云  贾钰哲  张莉莉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正在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这恰恰就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全球辐射的具体表现。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融资都要随之发生改变。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势必要迅速融合到这一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明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基于当今文化向经济全面渗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的时代特点,本文从文化与经济金融的逻辑关系入题,从美国经济和金融文化视角找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对于用科学发展观构筑我国金融文化,加强金融文化管理,提升战略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炳才  
欧洲货币崛起与国际金融制度演变的战略前瞻陈炳才一、欧洲货币崛起的目的和竞争的对象1欧洲人和美国人一样,对国际金融的作用和意义有充分的了解欧洲对国际金融制度的了解和熟悉,要早于美国。对统一国际货币的意义,也比美国更清楚。在古希腊的城邦各国之间,就存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建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定,强调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还将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财政部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新的形势下,地方财政应当如何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服务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本文以湖南省的探索实践为例,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需要金融智库的国际参与,为国家宏观战略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出谋划策,构筑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我国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各类智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以金融研究为重心的智库,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告认为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突出表现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报告强调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报告提出了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应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石建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