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1)
- 2023(10096)
- 2022(8626)
- 2021(8173)
- 2020(6965)
- 2019(16588)
- 2018(15933)
- 2017(30577)
- 2016(16671)
- 2015(19543)
- 2014(19452)
- 2013(19599)
- 2012(18592)
- 2011(16989)
- 2010(16985)
- 2009(15769)
- 2008(15813)
- 2007(13947)
- 2006(12003)
- 2005(11058)
- 学科
- 济(76601)
- 经济(76533)
- 管理(43367)
- 业(42917)
- 方法(36830)
- 企(33992)
- 企业(33992)
- 数学(32596)
- 数学方法(32395)
- 中国(22572)
- 贸(18889)
- 农(18886)
- 贸易(18879)
- 易(18476)
- 财(17991)
- 制(14729)
- 业经(14666)
- 学(14017)
- 银(13445)
- 银行(13420)
- 融(13313)
- 金融(13311)
- 行(12903)
- 地方(12464)
- 农业(12306)
- 理论(11273)
- 和(11247)
- 环境(10908)
- 体(10320)
- 出(10171)
- 机构
- 大学(249992)
- 学院(247322)
- 济(114499)
- 经济(112567)
- 管理(92772)
- 研究(89606)
- 理学(79730)
- 理学院(78801)
- 管理学(77718)
- 管理学院(77224)
- 中国(69782)
- 京(53155)
- 科学(51373)
- 财(50447)
- 所(45560)
- 研究所(41536)
- 财经(40781)
- 农(40774)
- 中心(39976)
- 经济学(37751)
- 经(37363)
- 江(35258)
- 经济学院(34365)
- 北京(34240)
- 业大(34171)
- 农业(32258)
- 范(31967)
- 师范(31702)
- 院(31607)
- 财经大学(30481)
- 基金
- 项目(161415)
- 科学(127319)
- 基金(119155)
- 研究(118872)
- 家(104069)
- 国家(103277)
- 科学基金(87606)
- 社会(77120)
- 社会科(73285)
- 社会科学(73266)
- 基金项目(62232)
- 省(59693)
- 教育(55681)
- 自然(54650)
- 自然科(53439)
- 自然科学(53421)
- 自然科学基金(52559)
- 划(51703)
- 资助(49806)
- 编号(46854)
- 成果(38459)
- 部(38225)
- 重点(37051)
- 发(35187)
- 国家社会(33417)
- 创(33341)
- 教育部(33126)
- 课题(32833)
- 中国(32332)
- 创新(31293)
- 期刊
- 济(119318)
- 经济(119318)
- 研究(76356)
- 中国(47870)
- 财(38226)
- 学报(37588)
- 农(36126)
- 科学(35120)
- 管理(32239)
- 大学(28390)
- 学学(26617)
- 教育(26211)
- 融(24943)
- 金融(24943)
- 农业(24556)
- 技术(21506)
- 经济研究(21053)
- 财经(20910)
- 经(18182)
- 贸(17944)
- 国际(17182)
- 业经(16911)
- 问题(16849)
- 业(14943)
- 世界(14534)
- 技术经济(12967)
- 统计(12181)
- 理论(11312)
- 版(10891)
- 商业(10852)
共检索到370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运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国际竞争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我国工业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效应要远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偏效应并不存在门槛条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行业国际竞争力会直接产生积极的正影响。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国际竞争力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中国工业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昭玲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正向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产业竞争力 中国工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中华
基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黑田法对其他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矩阵进行序列外推,并以此为基础采用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VSS指标)计算我国总体及行业VSS值。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迅速,从1990年的11.13%上升到2010年的26.79%,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进口日韩及东盟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实现;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行业,劳动(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分工 黑田法 中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运胜 杨阳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精准度量中国出口欧盟市场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本文采用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嵌入传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中,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欧盟竞争力进行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被"高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短期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将逐渐减弱,服务业总体处于竞争劣势,但交通运输、金融业、电水气供应、电信等呈现中间投入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则一定程度被低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李小平 张骋
垂直专业化分工拓展了传统意义上分工的深度和潜力,开除了生产率增长新源泉。文章运用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及其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溢出 国际分工 价值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昭玲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净附加值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炳南 魏润卿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今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证明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扩散,运用非参数分析法(DEA)分离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用Hummels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比率,最后通过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够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且其影响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加入研发与垂直专业化的交叉项后,发现研发与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非常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无显著作用,进口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