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7)
- 2023(11778)
- 2022(9663)
- 2021(9023)
- 2020(6994)
- 2019(15858)
- 2018(15257)
- 2017(29084)
- 2016(15392)
- 2015(17214)
- 2014(16844)
- 2013(16639)
- 2012(15910)
- 2011(14825)
- 2010(15000)
- 2009(14189)
- 2008(13871)
- 2007(12423)
- 2006(11573)
- 2005(10792)
- 学科
- 济(88005)
- 经济(87935)
- 管理(44768)
- 业(41438)
- 企(32981)
- 企业(32981)
- 方法(27943)
- 数学(24697)
- 中国(24578)
- 数学方法(24502)
- 农(21177)
- 地方(20828)
- 业经(17462)
- 贸(16332)
- 财(16330)
- 贸易(16321)
- 易(15930)
- 制(15461)
- 地方经济(14010)
- 策(13754)
- 农业(13746)
- 学(13147)
- 环境(12802)
- 银(12560)
- 银行(12560)
- 融(12444)
- 金融(12443)
- 行(12270)
- 体(11739)
- 发(11405)
- 机构
- 学院(229769)
- 大学(228397)
- 济(116827)
- 经济(114909)
- 研究(87701)
- 管理(86323)
- 理学(73076)
- 理学院(72293)
- 管理学(71577)
- 管理学院(71096)
- 中国(68287)
- 财(51927)
- 京(47900)
- 科学(44940)
- 所(42432)
- 财经(40758)
- 经济学(38216)
- 研究所(37981)
- 中心(37917)
- 经(37145)
- 经济学院(34143)
- 江(33804)
- 院(31450)
- 北京(31338)
- 财经大学(30037)
- 范(29934)
- 师范(29793)
- 农(29175)
- 州(26400)
- 科学院(25919)
- 基金
- 项目(142200)
- 科学(114825)
- 研究(111378)
- 基金(105911)
- 家(90282)
- 国家(89556)
- 科学基金(76984)
- 社会(76381)
- 社会科(72579)
- 社会科学(72563)
- 基金项目(53244)
- 省(51498)
- 教育(49955)
- 划(43828)
- 自然(43794)
- 编号(43642)
- 资助(43613)
- 自然科(42759)
- 自然科学(42750)
- 自然科学基金(42036)
- 成果(36931)
- 部(33801)
- 发(33638)
- 国家社会(33195)
- 重点(32203)
- 课题(31458)
- 中国(30273)
- 教育部(30038)
- 性(29394)
- 创(29329)
- 期刊
- 济(140211)
- 经济(140211)
- 研究(80271)
- 中国(46091)
- 财(37616)
- 管理(35361)
- 科学(28887)
- 农(28815)
- 融(26325)
- 金融(26325)
- 学报(25940)
- 经济研究(24236)
- 教育(22887)
- 财经(21695)
- 大学(21551)
- 学学(20259)
- 业经(19884)
- 农业(19769)
- 技术(19593)
- 经(19005)
- 问题(18200)
- 贸(17479)
- 国际(16155)
- 世界(15723)
- 技术经济(13275)
- 统计(11261)
- 经济问题(11253)
- 现代(11105)
- 经济管理(10687)
- 改革(10479)
共检索到367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汤莉 翁东玲
中国在治理实践中不仅遵行全球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规则和安排,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有的正逐步被世界所认同和接纳。中国通过IMF、WTO、世界银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G20对话与合作机制、参与各类区域合作、借助各种国际性会议和论坛等途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一些治理规则的制定者和贡献者,但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障碍。今后中国应当从四个方面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继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以保证全球治理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佳 任嘉 施箐
全球经济目前面临传统治理模式指导乏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足、G20机制长效化困难等问题。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推进金融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机制,推动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公信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讨论:第一,探讨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起点,在此基础上回顾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第二,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点,考察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动力;第三,从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框架;第四,中国的参与战略。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化 G20 IMF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鲍艳珍
G20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为中国提供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应持之以恒落实杭州峰会成果,通过推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实,主动适应全球投资新规则,提升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营造有益的全球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价值链包容协调发展,实现全球贸易包容协调、可持续增长;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持续完善。
关键词:
G20机制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伟
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动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超高速增长,得益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引入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开拓外部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深入融入全球经济秩序之中。客观来说,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但总体上讲还是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人骏 赵海月
全球化下的世界市场是自由的,社会资源在全球市场下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市场经济也在全球化中得到广泛和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下的自由市场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是为了消除自由发展的障碍,治理市场失灵,构建公平、开放、理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善治"。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广泛开展多边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龙跃 李家胜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公正有效的组织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推动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金融机构,形成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鼎足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不仅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隋广军 陈伟光 程永林 蔡伟宏
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金融、贸易、科技等指标的考察表明,未来10~15年,继续崛起的中国将从全球性经济大国提升为经济强国,贡献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将得到强化。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改革现实需求,中国应作为国际制度体系的深度参与者、重要建设者和共同改善者,按照参与进程的渐进性、参与方式的合作性和参与层面的国内外统筹性原则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与综合实力相适应、权力和责任基本对称、发展共同利益和促进本国利益相结合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框架,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法性、有效性,最终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凌云 苏庆义
随着以大稳定为主要特征的"旧常态"的结束,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与再平衡的"新常态"。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的深刻结构性变化,亟须新型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与此同时,伴随中国从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主要领导者,中国如何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改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国军 黄亚楠
现存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存在参与赤字、信任赤字、大国责任赤字、和平发展赤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中国要坚持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努力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中国可以通过支持改革和完善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借力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构建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参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改善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晓华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挑战与机遇并存。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主要有:积极缓解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所产生的供需矛盾;积极推动区域间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实现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格局的优化升级;促进金融资本的全球均衡配置;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中,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和要素就业,中国宏观调控当局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消费扩张是中期行为,在短期内无法抵补投资和出口增幅下降所带来的增长真空。第二,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面临信用风险及不良资产上升的挑战,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第三,中国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短期,货币当局应面对信用风险导致的通货紧缩;在中期,有必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必亮 周晔馨 范莎
本文重点对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地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基本思路。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新七国集团"经济总量赶超"七国集团",世界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以及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等几个方面。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不断显现、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红利效应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中国应相应地实施经济发展新战略,即确立面向全球的、更加开放的经济大循环战略。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努力加深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合作,积极实施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