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4)
- 2023(7623)
- 2022(6044)
- 2021(5864)
- 2020(4342)
- 2019(9861)
- 2018(9281)
- 2017(17034)
- 2016(8990)
- 2015(10039)
- 2014(9508)
- 2013(9325)
- 2012(8585)
- 2011(8011)
- 2010(7662)
- 2009(7208)
- 2008(6864)
- 2007(5716)
- 2006(5065)
- 2005(4677)
- 学科
- 济(40420)
- 经济(40386)
- 管理(22800)
- 业(20449)
- 方法(15844)
- 企(15267)
- 企业(15267)
- 中国(14851)
- 数学(14465)
- 数学方法(14323)
- 农(11848)
- 贸(10672)
- 贸易(10666)
- 易(10548)
- 业经(8550)
- 制(8429)
- 财(8077)
- 农业(7403)
- 环境(7229)
- 体(6939)
- 银(6693)
- 银行(6689)
- 融(6669)
- 金融(6668)
- 行(6549)
- 发(6476)
- 关系(6364)
- 学(5940)
- 出(5924)
- 地方(5686)
- 机构
- 大学(127886)
- 学院(126641)
- 济(62366)
- 经济(61551)
- 研究(50693)
- 管理(45806)
- 理学(39519)
- 中国(39446)
- 理学院(39056)
- 管理学(38647)
- 管理学院(38406)
- 京(27369)
- 科学(26918)
- 财(26566)
- 所(24104)
- 研究所(22112)
- 财经(21704)
- 中心(21665)
- 经济学(21332)
- 经(20191)
- 经济学院(19235)
- 院(18568)
- 北京(17968)
- 农(17252)
- 范(17004)
- 师范(16914)
- 财经大学(16394)
- 江(15715)
- 科学院(15584)
- 研究中心(14914)
- 基金
- 项目(86917)
- 科学(70319)
- 研究(66344)
- 基金(66239)
- 家(58267)
- 国家(57849)
- 科学基金(49060)
- 社会(46130)
- 社会科(43819)
- 社会科学(43808)
- 基金项目(33376)
- 教育(29661)
- 省(29461)
- 自然(28436)
- 自然科(27819)
- 自然科学(27814)
- 自然科学基金(27354)
- 资助(26626)
- 划(26559)
- 编号(24970)
- 中国(21145)
- 部(21120)
- 国家社会(21100)
- 成果(20719)
- 重点(20211)
- 发(19827)
- 教育部(18605)
- 创(18097)
- 课题(17820)
- 制(17765)
共检索到189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赓
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发展和延续,气候治理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中国一直坚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全球气候治理起始阶段(1972—1992年)、全球气候治理发展阶段(1992—1997年)、全球气候治理“自上而下”进展阶段(1997—2001)、后京都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停滞阶段(2001—2015年)和《巴黎协定》下全球气候治理“自下而上”推进阶段(2015年至今)。中国跟随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经历了谨慎参与、战略防御、发展协同和主动引领四个时期,完成了消极观望、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和积极引领四种角色的转换。角色定位决定了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路径选择:一是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二是增强与其他气候治理主体的合作与协调;三是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四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赓
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发展和延续,气候治理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中国一直坚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全球气候治理起始阶段(1972—1992年)、全球气候治理发展阶段(1992—1997年)、全球气候治理“自上而下”进展阶段(1997—2001)、后京都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停滞阶段(2001—2015年)和《巴黎协定》下全球气候治理“自下而上”推进阶段(2015年至今)。中国跟随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经历了谨慎参与、战略防御、发展协同和主动引领四个时期,完成了消极观望、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和积极引领四种角色的转换。角色定位决定了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路径选择:一是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二是增强与其他气候治理主体的合作与协调;三是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四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钮松 王九思
当代国际社会面临一个巨大挑战: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应如何妥善解决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本文针对该挑战不但提出了建立一个WTO模式的治理组织的解决方案,还针对体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应对措施:第一,建立如WTO模式的经济法律体系;第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团体共享排放额度;第三,借鉴和整合现有的排放贸易组织。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维护自身利益和充分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岚
全球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职业教育治理需要探索转“危”为“机”的新路径。“鲁班工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在后疫情背景下,以全球“鲁班工坊”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新角色,揭示已建和备建“鲁班工坊”的现实挑战,并从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建立并提升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塑全球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创新“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以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突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璐瑶 万淑贞 葛顺奇
数字经济增长及其治理已经演化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在重塑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数字资源禀赋差异、国家间数字战略竞争、发达经济体对数字规则的实质垄断等,给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已是全球数字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但在治理领域缺少制度性话语权,被排除在发达经济体主导的规则制定体系之外。未来,中国在坚持以WTO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提下,还可以"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援助体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为抓手,凝聚沿线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大合力,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球治理 中国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伟
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动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超高速增长,得益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引入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开拓外部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深入融入全球经济秩序之中。客观来说,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但总体上讲还是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礼茂 屈秋实 牟初夫 方叶兵 熊琛然
全球缺乏权威、统一和协调的能源治理机构,治理架构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国际能源署(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全球能源治理机构,分别代表能源消费国和能源出口国,各自存在明显的缺陷;国际能源论坛(IEF)虽然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搭建了交流平台,但仅限于对话机制,缺乏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约束机制;能源宪章条约(ECT)早期主要局限于欧洲,且缺乏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参与;而7国集团(G7)和20国集团(G20)等更多的是高层协调作用,缺乏现实操作性。中国如何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下发挥作用、参与治理?本文提出以转型后的能源宪章条约,即国际能源宪章条约(IECT)为基础,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以能源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参与—加入—改造—重塑的路径,发挥中国能源消费大国的作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勇 张译文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贡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人骏 赵海月
全球化下的世界市场是自由的,社会资源在全球市场下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市场经济也在全球化中得到广泛和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下的自由市场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是为了消除自由发展的障碍,治理市场失灵,构建公平、开放、理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善治"。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广泛开展多边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宗良 黄雪菲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暗流涌动。虽然历经诸多波折,但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全球化的重要作用,揭示"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打造"新型全球化"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中国应以"中国智慧"引领构建"新型全球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宗良 黄雪菲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暗流涌动。虽然历经诸多波折,但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全球化的重要作用,揭示"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打造"新型全球化"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中国应以"中国智慧"引领构建"新型全球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淼
基于2001—2020年全球70个重点国家天然气贸易数据,结合加权有向网络模型,探索2005年、2015年、2020年重点年份"碳中和"目标下全球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复杂贸易网络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整体看,全球PNG天然气贸易结构较为分散,网络演化速度较慢,而全球LNG网络格局演化进程加快。深层次看,全球PNG与LNG网络密度均偏低,但LNG网络密度显著高于PNG;全球LNG平均聚类系数、贸易规模提升速度均远大于PNG。从对中国具体影响看,全球LNG节点强度数大幅提升,中国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LNG贸易频次增加;受全球LNG进程加速的集群效应影响,中国与他国天然气贸易合作关系并不稳定。最后,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进口路径的优化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