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2)
2023(7847)
2022(6410)
2021(6267)
2020(4888)
2019(11181)
2018(10644)
2017(19285)
2016(10360)
2015(11507)
2014(10464)
2013(10054)
2012(9490)
2011(8643)
2010(8404)
2009(7644)
2008(7288)
2007(6021)
2006(5318)
2005(5036)
作者
(25061)
(21180)
(20781)
(20311)
(13474)
(9886)
(9647)
(8279)
(8084)
(7361)
(7318)
(7004)
(6727)
(6670)
(6665)
(6539)
(6175)
(6136)
(6023)
(5724)
(5277)
(4991)
(4986)
(4854)
(4780)
(4615)
(4519)
(4363)
(4278)
(4099)
学科
(42721)
经济(42672)
管理(24121)
(22475)
方法(17790)
数学(16145)
中国(16128)
数学方法(16052)
(15881)
企业(15881)
(13056)
(11755)
贸易(11747)
(11620)
(9661)
业经(8985)
(8825)
农业(8563)
(7403)
金融(7403)
(7316)
银行(7316)
(7143)
(6991)
关系(6771)
环境(6680)
(6494)
(6294)
(6006)
产业(5556)
机构
大学(137327)
学院(134209)
(66290)
经济(65386)
研究(52709)
管理(48873)
中国(42245)
理学(41893)
理学院(41422)
管理学(40939)
管理学院(40671)
(29724)
(28842)
科学(26711)
(24461)
中心(23815)
财经(23436)
经济学(22997)
研究所(22277)
(21816)
经济学院(20846)
北京(19502)
(19238)
(18361)
师范(18236)
(17858)
(17763)
财经大学(17728)
研究中心(15805)
科学院(15480)
基金
项目(91537)
科学(73437)
研究(72822)
基金(68981)
(60057)
国家(59565)
科学基金(50547)
社会(49568)
社会科(47070)
社会科学(47063)
基金项目(34752)
教育(33744)
(30580)
编号(28687)
自然(28030)
资助(27622)
自然科(27417)
自然科学(27412)
(27342)
自然科学基金(26957)
成果(24546)
国家社会(23047)
(22744)
中国(22117)
重点(21229)
教育部(20416)
(19920)
课题(19718)
(19263)
(19229)
期刊
(69173)
经济(69173)
研究(45206)
中国(29762)
(20751)
教育(18300)
管理(18293)
科学(18027)
学报(17502)
(17110)
大学(14738)
(14099)
金融(14099)
学学(13425)
经济研究(12989)
财经(12224)
农业(12176)
技术(11569)
(11050)
(10742)
世界(10468)
国际(10321)
问题(9668)
业经(8827)
(7499)
图书(7431)
(6265)
论坛(6265)
技术经济(6048)
社会(6033)
共检索到208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宇  
随着数据跨境流动日趋频繁,数据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顺应数据全球化潮流,充分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推进数据要素安全而自由的跨境流动,加强全球数据治理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基于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现实机遇,以及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挑战,探究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进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的“中国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悦  
江苏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具备建设高校智库的良好基础。江苏高校智库存在着发展布局不均衡、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成果转化效度不高等问题,因而智库服务政府决策仍处于“有限介入”的困境,智库成果被采纳或形成政策的比例不高,决策支持力不足。对此,建议强化高校智库发展动力,构建智库发展新格局;凸显高校智库成果效力,提升智库资政产品质量;激发高校智库沟通活力,健全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形成高校智库协作合力,完善智库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清  
本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把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去把握、去认识,这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和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并以完善数据确权、要素定价、安全管理、公平分配四个方面为着力点,提出新时代推进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岩  郑永和  
智能学习干预是智能技术驱动学习变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依托。然而,干预目标的“短视化”、干预方式的“程式化”、干预条件的“粗放化”、干预成效的“模糊化”,严重制约了智能学习干预效用的发挥。文章重新界定了智能学习干预的内涵,指出智能学习干预旨在通过全景化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智能诊断和综合评估学生的个体特质、学业问题和学习需求,通过教师和机器的协同决策,找准学生的学习困境,“主动”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服务与策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克服学业困难、提高学业水平、提升学习素养;从主动性、适切性、渐进性、延展性、可解释性、可协商性六方面定义了智能学习干预的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教育数据感知、干预对象刻画、学业问题诊断、学习干预设计、干预措施甄选、干预成效检验等环节构建了人机协同支持的智能学习干预模型,并从价值定位与理念重构、干预成效的长周期检验、风险防范和伦理规约、基于数字人技术的干预模式设计方面展望智能学习干预的实践进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振  
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成为耕地治理的重点。当下的耕地“非粮化”治理面临立法理念冲突、法律禁令模糊、行政执法失范及治理依据存忧等现实困境。耕地“非粮化”的基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权利的“物权”基因意味着“非粮化”属于经济自由权,对其干预应当采取设定法律义务方式,同时对行政机关执法活动进行法律授权。具体来说,在法律约束机制方面,要明确“非粮化”的权利本位、建立效益与安全价值冲突平衡机制、完整列举“非粮化”的义务负担;在激励补偿方面,构建以财政补贴或行政奖励为核心的粮食补偿机制;在执法机制方面,规范“非粮化”执法主体及权限配置,建立“非粮化”行政执法暂停机制,尝试构建“非粮化”行政速裁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远本  陈思萌  
全球经贸规则助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协调和保障了商品的跨境流动。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国际利益等多层面的影响,全球经贸秩序不断失衡。本文围绕全球贸易规则和国际货币制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发现现行贸易规则滞后于价值链贸易发展,且美元本位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治理,无论是区域协定签订数量还是在国际货币组织中的话语权均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异。事实上,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全球经贸治理能力不足、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实力和治理能力增强共同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塑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抓住转型机遇期,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各项公共事务,从四个方面实现全球经贸治理话语权的提升:第一,坚持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投资有益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增长,推动全球贸易包容协调;第三,坚持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全球领域认同感;第四,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数字经济规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璇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科技—人才—制度“三位一体”的框架,即以科技为根本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依托、以制度为必要保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着科技赋能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制度保障不力三大困境,突出表现为农业科技与产业相互脱节、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量质齐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不相协调。为此,未来我国要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即通过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科技的“乘数效应”;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人才“育、用、留”并举,构筑人才“三脚架”结构;通过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丽  董昕烨  
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矿业治理随着全球矿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在不断变革,冲突矿产议题的影响不断扩大,透明度议题不断深入,人权、环境、社区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成为矿业治理规则和实践的主要内容,并且对国际矿业发展趋势、中国矿业及电子信息、通信和新能源等相关行业参与全球利益分配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全球矿业治理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包括全球矿业治理的权利结构、制度规则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当前全球矿业治理规则主要反映发达国家政府及其跨国公司的关切和利益诉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及其矿业企业在全球矿业治理中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和成本,无法获得公平的利益分配。基于此,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提升话语权,推动全球矿业治理规则能够平衡关注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问题(EESG),使全球矿业治理规则向更加平衡、更加公平方向变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佳  任嘉  施箐  
全球经济目前面临传统治理模式指导乏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足、G20机制长效化困难等问题。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推进金融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机制,推动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公信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钊  程扬  李丽军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兵  郭开宇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在共同的利益基础、责任担当和价值遵循的基础上,为全面治理乡村公共事务而形成的有机联合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现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与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层配套制度设计有所欠缺、基层政府治理手段刚性化、村干部动员能力不足、村民主体性缺失和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迟滞等现实困境,为了充分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潜能,需要构建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强化情感认同、树立村干部权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发展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等实践路径,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雪园   闫广芬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质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法》中权利本位理念所蕴含的权利制约、权利让渡和权利维稳功能,能够有机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在高职院校治理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权利本位视域下,当前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权利意识和权利能力不足的现状阻碍了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行政管制思维亟待转变、多元治理模式亟待优化、规章制度优势亟待转化、技术治理方式亟待创新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急需通过奉行权利本位文化、遵循功能适当原则、发挥良法善治作用以及防范数据潜在风险等方式,突破权力逻辑的制约,建构权利逻辑的合法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京波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化,数字乡村治理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振兴战略的驱动力量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实践形式。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始探索数字乡村治理的实现路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因为数字化乡村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存在数字治理模式强制嫁接、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数字治理对乡村性侵蚀、乡村内部数字鸿沟等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规避“技术规训”风险,回归服务村民本位;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性有效融合,构建“有温度”的治理体系;弥合数字鸿沟,提升乡村治理的包容性。从而将数字技术逻辑与乡村治理情境相结合,推动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盼  董江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已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对各行为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依托联合国、WTO等组织在世界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原有弊端制约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区域一体化发展困境,反向作用阻碍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拓展、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济基础有待夯实等挑战。基于此,从全球、区域以及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