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9)
- 2023(17859)
- 2022(15413)
- 2021(14605)
- 2020(12154)
- 2019(28256)
- 2018(27837)
- 2017(53250)
- 2016(28752)
- 2015(32677)
- 2014(32033)
- 2013(31582)
- 2012(28648)
- 2011(25713)
- 2010(25583)
- 2009(23429)
- 2008(22537)
- 2007(19138)
- 2006(16386)
- 2005(14048)
- 学科
- 济(114803)
- 经济(114671)
- 管理(80597)
- 业(77234)
- 企(63842)
- 企业(63842)
- 方法(55595)
- 数学(49031)
- 数学方法(48243)
- 中国(31001)
- 农(30233)
- 财(27253)
- 业经(25031)
- 学(24725)
- 贸(22009)
- 贸易(21998)
- 易(21466)
- 农业(20070)
- 地方(19971)
- 理论(19390)
- 制(19100)
- 和(18166)
- 环境(17769)
- 技术(17514)
- 务(17356)
- 财务(17269)
- 财务管理(17234)
- 银(16582)
- 银行(16541)
- 融(16361)
- 机构
- 大学(402435)
- 学院(400666)
- 济(162673)
- 管理(159570)
- 经济(159469)
- 理学(139559)
- 理学院(138034)
- 管理学(135299)
- 研究(135030)
- 管理学院(134589)
- 中国(101038)
- 京(85450)
- 科学(83711)
- 财(70945)
- 所(66677)
- 农(63074)
- 研究所(61495)
- 中心(60990)
- 业大(59678)
- 财经(58259)
- 江(54900)
- 北京(54017)
- 范(53386)
- 经(53342)
- 师范(52891)
- 院(49592)
- 农业(49509)
- 经济学(49494)
- 州(44670)
- 经济学院(44670)
- 基金
- 项目(282384)
- 科学(223417)
- 基金(206940)
- 研究(205328)
- 家(181388)
- 国家(179963)
- 科学基金(154894)
- 社会(129719)
- 社会科(122930)
- 社会科学(122898)
- 基金项目(108814)
- 省(107770)
- 自然(101789)
- 自然科(99498)
- 自然科学(99476)
- 自然科学基金(97666)
- 教育(95411)
- 划(92143)
- 资助(86169)
- 编号(83194)
- 成果(66380)
- 重点(63496)
- 部(62898)
- 发(59804)
- 创(58819)
- 课题(56863)
- 创新(54870)
- 科研(54213)
- 教育部(54141)
- 国家社会(54005)
- 期刊
- 济(166854)
- 经济(166854)
- 研究(114401)
- 中国(71519)
- 学报(62441)
- 科学(58947)
- 管理(57790)
- 农(56071)
- 财(52350)
- 大学(48092)
- 教育(45846)
- 学学(45228)
- 农业(39807)
- 技术(36487)
- 融(29998)
- 金融(29998)
- 经济研究(28395)
- 财经(27303)
- 业经(26719)
- 经(23404)
- 业(22377)
- 问题(21419)
- 图书(19901)
- 技术经济(19295)
- 科技(18889)
- 统计(18714)
- 版(18311)
- 资源(18306)
- 理论(17714)
- 贸(17599)
共检索到56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魏如青 苏慧 王思语 郑乐凯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分解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会对经常账户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全球失衡,且采用上游供给的前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存在正向作用,而采取下游需求的后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具有负向作用,即不同参与方式对全球失衡具有差异化影响。本文还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深浅复杂程度差异、产业类型参与差别对全球失衡均具有差别化影响。本研究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家间不必要贸易争端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德国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丁媛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构建了GVC就业效应分析模型,对中国参与GVC不同模式的就业拉动量进行测算,并通过结构分解法分析不同参与模式下拉动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后向参与率高于前向参与率,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及服务业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主要以后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是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拉动行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对总体和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能力最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拉动能力最强;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是就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密集型制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中国基于出口导向战略的全球价值链依附性嵌入模式是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双弱"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但这却造成了内需和出口之间的结构性背离,从而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化解这种结构性背离的关键机制,是以动态比较优势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即依靠强大的国内有效需求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组织机制。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自生能力、强调动态竞争、重视大国优势和较长的产业链延伸四个方面。中国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需要从微观层面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中观层面维护产业平等竞争,从宏观层面优化政府的经济治理体系。
关键词:
内需主导 全球价值链 大国优势 全球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志芳
中国对美国出口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虚高的贸易量不仅没有使中国利益分配得到增长,而由此引发的汇率摩擦、贸易摩擦纷争此起彼伏。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Koopman(2014)出口分解技术研究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背后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日益增长的中间品贸易是中美贸易摩擦根源所在。我国政府应在关注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同时,积极提升国内企业零部件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提升劳动力成本领先之外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美贸易结构 增加值核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桂梅 赵忠秀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20国集团(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简称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对OECD和WTO附加值贸易库的数据整合分析发现:E11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呈现出后向价值链和前向价值链两种分工参与模式;从贸易总量上看,E11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利益在不断提升;从行业利益结构上看,E11各国可归纳为四种价值链分工的行业嵌入模式,而且各国行业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特点;总体上看,E11在行业竞争上还停留在初级要素的利用阶段,其未来贸易利益的获取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文锋
中国轻工外贸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部分企业逐步由代工(OEM)向贴牌(ODM)再向自有品牌(OBM)价值链中高端方向迈进。通过代工、自主品牌、外贸服务供应链等,中国轻工外贸已成为全球轻工行业价值链中重要的参与者,这些模式牢牢指向了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大方向,即从价值链的低端到中高端,从局部的被动参与到对全局的主动掌控,这正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过程中,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全球运营管理能力,有助于破解外贸发展约束,推动中国轻工外贸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轻工外贸 全球价值链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戴岭 潘安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与欧盟深度参与GVC分工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以及气候危机,中欧深化合作具有迫切需求,而中欧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需要在GVC分工体系下进行回顾。文章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与亚洲开发银行跨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抗毁性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了2007~2019年间中欧增加值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欧之间的增加值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GVC分工体系中的相互依赖性明显;中欧在传统贸易网络中的联系最为紧密,但在复杂GVC网络中主要通过美国作为中介相联系;在传统贸易网络中,中德保持合作并坚持贸易自由化能有效降低GVC分工中的“断链”风险,但在复杂GVC网络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文章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深化中欧贸易关系以及通过GVC分工构建中欧数字合作伙伴、绿色伙伴等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随着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建设的逐渐成熟,利用该数据进行价值层面的贸易增加值分解研究也取得了同步推进。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比较了几类典型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Koopman等(2012)提出的方法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拓展,并利用该拓展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中国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带来的出口贸易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从出口产品的供给角度而言,资本投入成为供给增加的决定力量而且越来越重要,高技术劳动投入比重上升,同时低技术劳动投入比重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娜 齐欣
为探寻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实现协调与控制的最优生产组织安排,在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下,扩展并构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组织决策模型,其中重点考查了跨国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议价能力及股权决定。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每一生产阶段的最优组织模式选择与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生产阶段密切相关,并受到投入品替代弹性、最终产品替代弹性以及总部服务密集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查日升
作为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分布于全球的占据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成千上万的地方产业集群,中国正遭受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核心要素控制的双重阻击。积极参与乃至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当是中国主导企业、政府和学者考量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要培育一批跨国领导企业,聚集创造核心能力的高级和专业化生产要素、铸造基于国内外的专业化市场、政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整合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要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的确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12月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17年将要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深层次的触及这次改革的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往哪变革?这是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这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内容、路径和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和国际农业竞争压力下,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要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的确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12月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17年将要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深层次的触及这次改革的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往哪变革?这是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这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内容、路径和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和国际农业竞争压力下,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