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7)
- 2023(12908)
- 2022(11186)
- 2021(10728)
- 2020(8888)
- 2019(20771)
- 2018(20446)
- 2017(39731)
- 2016(21236)
- 2015(23864)
- 2014(23438)
- 2013(23520)
- 2012(21409)
- 2011(19450)
- 2010(19107)
- 2009(17600)
- 2008(16971)
- 2007(14330)
- 2006(12392)
- 2005(10923)
- 学科
- 济(88881)
- 经济(88791)
- 管理(61276)
- 业(58688)
- 企(49118)
- 企业(49118)
- 方法(41668)
- 数学(36478)
- 数学方法(36144)
- 中国(24909)
- 农(22189)
- 财(20796)
- 业经(18794)
- 学(18660)
- 贸(18122)
- 贸易(18114)
- 易(17707)
- 地方(15577)
- 制(15544)
- 农业(14329)
- 和(14048)
- 环境(13693)
- 理论(13373)
- 务(13252)
- 财务(13190)
- 财务管理(13171)
- 银(12971)
- 银行(12933)
- 融(12734)
- 金融(12733)
- 机构
- 大学(303323)
- 学院(299236)
- 济(126755)
- 经济(124414)
- 管理(121424)
- 理学(106216)
- 理学院(105061)
- 研究(103609)
- 管理学(103482)
- 管理学院(102948)
- 中国(76967)
- 京(65159)
- 科学(62598)
- 财(54056)
- 所(51035)
- 研究所(47054)
- 中心(45178)
- 财经(44671)
- 农(44377)
- 业大(43046)
- 北京(41738)
- 经(40904)
- 江(39727)
- 范(39488)
- 师范(39159)
- 经济学(38846)
- 院(37818)
- 经济学院(35036)
- 农业(34768)
- 财经大学(33495)
- 基金
- 项目(209655)
- 科学(166060)
- 基金(154873)
- 研究(154133)
- 家(134881)
- 国家(133821)
- 科学基金(115186)
- 社会(98811)
- 社会科(93695)
- 社会科学(93671)
- 基金项目(81972)
- 省(78237)
- 自然(74455)
- 自然科(72752)
- 自然科学(72735)
- 自然科学基金(71475)
- 教育(69934)
- 划(66970)
- 资助(64312)
- 编号(61448)
- 成果(49611)
- 部(47569)
- 重点(46624)
- 发(44435)
- 创(43344)
- 课题(41766)
- 国家社会(41151)
- 教育部(41135)
- 创新(40463)
- 科研(39949)
- 期刊
- 济(132095)
- 经济(132095)
- 研究(90169)
- 中国(51630)
- 学报(45891)
- 科学(43819)
- 管理(43779)
- 农(39427)
- 财(38985)
- 大学(34960)
- 学学(32777)
- 教育(31269)
- 农业(28227)
- 技术(24769)
- 融(22961)
- 金融(22961)
- 经济研究(22858)
- 财经(21612)
- 业经(20409)
- 经(18488)
- 问题(17355)
- 图书(15567)
- 业(15336)
- 贸(14737)
- 技术经济(14582)
- 理论(14319)
- 科技(14147)
- 世界(14108)
- 现代(13149)
- 国际(13023)
共检索到425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湛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上游参与 下游参与 分工地位 国别结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玉焕 史巧玲 尹斯祺 姚海棠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行业研究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分工方面:中国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远高于前向参与度,两者均呈现"M"型演变趋势并于2012年之后下降;整体行业参与GVC分工的位置居于下游,呈"N"型变动趋势并在2012年后回升;制造业GVC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GVC分工位置更高;高技术行业的GVC参与度和位置都高于中低技术行业,光电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前向参与度有所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不同行业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行业位置指数尤其是后向参与度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次跨境的简单GVC对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前向参与度;与整体行业不同,相对于服务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位置的提高将促进就业;服务业前向GVC复杂生产长度以及整体与细分行业的简单GVC都与就业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国GVC升级与同步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勇
随着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贸易结构分析、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垂直专业化分析,得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为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最后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结构 垂直专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吕越
本文构建反映外资投入产出流量的新型世界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各贸易增加值构成的内外资占比,并从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层面评估了外资对中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和结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凭借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天然联系,强化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复杂度,也因高加工贸易倾向促使中国制造业在融入过程中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移动。从时间趋势看,外资对贸易增加值规模的贡献趋于下滑,对贸易增加值结构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脱节。因此,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既需要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部门开拓新的引资增长点,也应重视打造承接高端价值环节转移的有利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童伟伟
基于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DESTA和对外经贸大学GVC指标数据库等数据来源,首先分析了中国FTA的条款特征及其深度与灵活度,进而考察了FTA深度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程度的影响以及FTA灵活度对上述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所得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FTA主要聚焦于"WTO+"条款,而与各发达国家的FTA则拓展到了部分"WTOX"条款;(2) FTA深度及其投资条款、竞争政策条款与服务贸易条款的深度对于提升中国在GVC分工中的参与程度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中国FTA的灵活度普遍处在较高水平,其增加将抑制FTA深度对GVC分工参与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谷玮 包群
人工智能是各国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块,更是关乎产业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主要抓手。本文使用International Robot Federation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成了研究使用的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在实证层面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数据跨度为2000—2013年。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显著。②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企业。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人工智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的促进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④人工智能对价值链参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替代从事低端环节生产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⑤针对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会显著促进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助力中国企业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价值链嵌入 制造业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思宇 黄繁华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基础、构成体系以及贸易方式三方面出发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对出口波动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41个国家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对出口波动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向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其出口波动越稳定,而后向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其出口波动越剧烈;对前向参与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间接附加值对出口波动的影响更大;而对后向参与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间接附加值对出口波动的影响要小于国外附加值水平。此外,本文还同时考察了外需冲击、出口产品集中度、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波动要素对出口波动的影响。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最终提出了提升我国出口波动稳定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张萍
基于多个GVC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利用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中国FTA中原产地规则对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FTA原产地规则显著抑制了中国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这种抑制作用在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FTA和低技术行业中更明显。原产地规则主要通过限制进口FTA区域外质优价廉产品而抑制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含区域价值成分的原产地规则能显著提升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而完全获得、税则改变以及特定技术要求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度理解GVC是区域性的GVC、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GVC低端以及在FTA战略制定中科学设置各种规则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畅 邓洲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赶超态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中国依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制造业贸易方式、推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整合资源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提高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并基于客观数据分析其影响;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拓展,系统跟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影响;适应环境变化,关注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都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从经济位置来看,中国的国内增加值(DVA)出口率一直在下降,而国外增加值(FVA)出口率却在上升,中国参与分工的获益比例总体在下降。中国应该从培育母市场、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积累战略性要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为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而谋求出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德国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