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459)
2022(8164)
2021(7747)
2020(6729)
2019(15882)
2018(15487)
2017(29999)
2016(16201)
2015(18871)
2014(18606)
2013(18913)
2012(17996)
2011(16604)
2010(16621)
2009(15558)
2008(15646)
2007(13861)
2006(11971)
2005(10978)
作者
(48050)
(40456)
(40214)
(38555)
(25592)
(19480)
(18551)
(15783)
(15198)
(14112)
(13830)
(13470)
(12977)
(12817)
(12712)
(12653)
(12229)
(11868)
(11724)
(11653)
(10163)
(9933)
(9896)
(9183)
(9179)
(9156)
(8983)
(8841)
(8186)
(8089)
学科
(72926)
经济(72858)
(41200)
管理(40733)
方法(34700)
数学(30793)
数学方法(30586)
(30548)
企业(30548)
(22018)
中国(21303)
(19796)
贸易(19790)
(19370)
(16542)
(15267)
(13591)
业经(13208)
农业(12887)
(12416)
金融(12414)
(12389)
银行(12363)
地方(12067)
(11922)
(10861)
(10336)
环境(9986)
关系(9238)
(9140)
机构
大学(242973)
学院(239290)
(110219)
经济(108326)
研究(90891)
管理(88652)
理学(75841)
理学院(74927)
管理学(73800)
管理学院(73345)
中国(70687)
科学(53356)
(52463)
(47978)
(47338)
研究所(43195)
(42976)
中心(40675)
财经(38507)
经济学(35620)
(35165)
业大(34883)
(34418)
农业(34101)
北京(33974)
经济学院(32304)
(32202)
(31211)
师范(30931)
财经大学(28589)
基金
项目(155625)
科学(122483)
基金(115603)
研究(112413)
(101902)
国家(101168)
科学基金(84739)
社会(72556)
社会科(68845)
社会科学(68825)
基金项目(60453)
(56638)
自然(53912)
自然科(52657)
自然科学(52640)
自然科学基金(51753)
教育(50964)
(49814)
资助(48472)
编号(44062)
成果(36813)
(36639)
重点(36035)
(34302)
(31644)
中国(31517)
国家社会(31232)
教育部(31121)
课题(30529)
科研(30411)
期刊
(117732)
经济(117732)
研究(74285)
中国(45289)
(38695)
学报(38425)
科学(35812)
(35661)
管理(30492)
大学(28704)
学学(26979)
农业(26503)
(23356)
金融(23356)
教育(21405)
经济研究(20626)
财经(19369)
技术(18671)
(17971)
国际(17483)
业经(17288)
(16785)
问题(16667)
(15720)
世界(15075)
技术经济(12312)
统计(11581)
(11104)
理论(10970)
资源(10820)
共检索到362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武  杜琼  
在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典型事实,从中间产品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产业特征和地域特征,对影响地域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趋势进行了判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倪克勤  曹伟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庞大的净对外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以亚洲国家为外围主体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这一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存在,因而以“逆差+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持续的,美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同时指出了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兰兰  陈东升  
文章分析了农产品价值链分析的特有议题,从时间、空间和产业维度对全球农产品价值链生产分工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阶段,不同贸易区域、不同产业,全球农产品价值链生产分工扩展深化程度不一,越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业部门,深化势头越显著,且贸易政策对这一过程影响巨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素豪  
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对于人多地少的"城市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对中国农产品供给与农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的趋势、特征,表现为:中国农产品净进口量不断增加、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文章进而提出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贸易上"以工补农",略微牺牲较强的工业产品贸易,补贴较弱的农产品贸易;嵌入到全球农产品价值链高端位置,包括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等产前部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后部门,提高市场控制力;谋求国内支持计算规则体系的中国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本文通过跨国投入—产出分析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个角度综合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以外国增加值比重衡量与世界的关联程度趋于上升,且高于以进口中间品比重衡量的程度。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的关联程度较高;但从趋势看,中国与美国、德国的关联程度在上升,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关联程度在下降。中国大多数行业倾向于从较高收入经济体进口较多的增加值,也倾向于向后者出口较多的增加值。中国大多数行业基于产出和投入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均超过1.5,关联指数上升的行业远多于下降的行业,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产出供给和投入需求两个渠道非常深入地融入全球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昭玲  
产品内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对中国工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研究验证了这种积极效应。并且,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各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表现出更快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去的趋势,在这些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也更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窦雯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超越国家边界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分工深化的趋势。由于跨国公司不仅控制着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还通过分包合同影响着东道国地方制造商的活动,一国在特定产业的优势地位往往得益于该产业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集聚,传统的国际贸易指标已经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分工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依然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的优势所在,也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基本动因,由此决定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充当全球加工厂的现实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万青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而忽略了国际分工对贸易收支的作用以及贸易品的异质性问题。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本文认为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这个结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但只要东亚分工格局未变,我国大量外贸顺差的局面就不会改变。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当实施鼓励出口的措施,例如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和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等;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黄运成  杨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也是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需求的强大拉动者。据统计从2003年五月份起,中国石油消费量己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巴黎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但这种地位,丝毫没有为中国赢得石油大宗进口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2%,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这一现象正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国应以争取应有的石油进口国际定价权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重从发展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和组建价格联盟入手,实施中国获取石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华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宏燕  
中国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但还是一个进口小国。中国文化贸易伙伴比较集中,文化产品的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东亚国家(地区)以及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等经济体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需要一定原创性但位于价值链中、低端的产品上,在原创性强、价值链高端的产品上,中国文化产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支持,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拓  李俊  张琼  
随着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领域。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性质差异较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在机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特点。研究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规律性、特殊性、趋势性,对于提升服务业双向投资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一)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特殊性1.服务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