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2)
2023(14189)
2022(12027)
2021(11446)
2020(9762)
2019(22701)
2018(22062)
2017(42040)
2016(22678)
2015(26026)
2014(25993)
2013(25646)
2012(23660)
2011(21311)
2010(20946)
2009(19200)
2008(19026)
2007(16546)
2006(13921)
2005(12475)
作者
(63725)
(53366)
(53123)
(50762)
(33803)
(25595)
(24488)
(20959)
(20272)
(18717)
(18107)
(18066)
(16783)
(16717)
(16711)
(16463)
(16186)
(15921)
(15398)
(15311)
(13144)
(12963)
(12904)
(12233)
(11995)
(11939)
(11742)
(11622)
(10629)
(10625)
学科
(99384)
经济(99288)
管理(61172)
(58566)
(46977)
企业(46977)
方法(46811)
数学(41810)
数学方法(41332)
中国(27032)
(25265)
(23186)
(20443)
贸易(20435)
(19913)
地方(19674)
业经(19279)
(18707)
农业(16759)
(16609)
(14720)
理论(14669)
(14498)
金融(14495)
(14403)
银行(14372)
环境(14257)
(14150)
财务(14106)
财务管理(14070)
机构
大学(325295)
学院(324525)
(140270)
经济(137721)
管理(125524)
研究(111275)
理学(108998)
理学院(107752)
管理学(105980)
管理学院(105350)
中国(83943)
(68005)
科学(66150)
(60793)
(55251)
中心(51514)
(51099)
研究所(50564)
财经(49748)
业大(46117)
(45833)
(45429)
经济学(44348)
(43007)
北京(42758)
师范(42594)
农业(40392)
经济学院(40204)
(40104)
财经大学(37128)
基金
项目(221663)
科学(175860)
基金(162945)
研究(162842)
(141978)
国家(140886)
科学基金(121202)
社会(104625)
社会科(99213)
社会科学(99189)
基金项目(85912)
(84637)
自然(77606)
教育(76266)
自然科(75831)
自然科学(75809)
自然科学基金(74472)
(72414)
资助(67082)
编号(65508)
成果(52826)
(50748)
重点(50541)
(48293)
(46247)
课题(45086)
国家社会(44379)
教育部(43817)
创新(43368)
科研(42912)
期刊
(144713)
经济(144713)
研究(92754)
中国(58352)
学报(48000)
(46452)
科学(45420)
(45163)
管理(43781)
大学(36732)
教育(34916)
学学(34466)
农业(31253)
技术(29547)
(27063)
金融(27063)
经济研究(24679)
财经(24266)
业经(22511)
(20954)
问题(19628)
(18206)
(17722)
统计(16634)
世界(16224)
国际(16115)
技术经济(15895)
(14901)
资源(14821)
(14715)
共检索到46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多淑杰  
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从"参与程度—地位—显性比较优势"3个方面,构建了反映中国参与东盟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地位分析框架。采用OECD-TIVA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中国整体参与东盟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地位不断提升,在分工地位上处于中下游位置,服务业参与程度落后于制造业。从细分行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参与程度最高,中技术制造业次之,低技术制造业最低;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而中技术制造业向中上游靠近趋势明显。服务业中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参与程度和地位相对比较高。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东盟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庭东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王庭东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中华  
基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黑田法对其他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矩阵进行序列外推,并以此为基础采用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VSS指标)计算我国总体及行业VSS值。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迅速,从1990年的11.13%上升到2010年的26.79%,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进口日韩及东盟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实现;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行业,劳动(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越  
垂直专业化分工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中国对加工贸易实行政策上的优惠措施,传统的度量垂直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不适合中国。文章回顾和分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垂直专业化指标的构建,并进行了扩展,最后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加工贸易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以非加工贸易形式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运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国际竞争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我国工业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效应要远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偏效应并不存在门槛条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行业国际竞争力会直接产生积极的正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邬丽萍  柴陆陆  
基于区域、双边与部门层面,以中国参与CAFTA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为例,考量生产共享程度、结构与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生产共享水平尚处低位,但呈快速增长态势;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共享水平显著较高且前景较好;中国在CAFTA制造业生产共享体系中的获益水平增长较快,但剔除了贸易规模扩张效应的获益效率呈现下滑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邬丽萍  柴陆陆  
基于区域、双边与部门层面,以中国参与CAFTA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为例,考量生产共享程度、结构与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生产共享水平尚处低位,但呈快速增长态势;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共享水平显著较高且前景较好;中国在CAFTA制造业生产共享体系中的获益水平增长较快,但剔除了贸易规模扩张效应的获益效率呈现下滑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运胜  甄程成  郑乐凯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国制成品出口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国外增加值,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不仅存在"统计假象",且可能会为贸易政策制定带来误导。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借鉴Wang等(2013)总贸易核算法,从国家、行业及双边贸易部门层面对1995~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结构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期间国内增加值率呈下滑趋势,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外增加值中间品重复计算比重上升,显示我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但中欧贸易差额被高估,且主要制造业部门目前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峰  
近2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由于东亚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组织,所以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理论不能够解释其内部贸易的扩张。垂直专业化分工理论为解释东亚非制度性的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依据,而外部需求的增加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最终动力。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从东亚各国/地区的进口贸易为考察对象,将生产非一体化指数(VDI)代替垂直专业化指数,用美国来自东亚各国/地区进口份额的变化代表外部需求,采用联合国统计司的BEC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张来自于垂直专业化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