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9)
2023(14129)
2022(12206)
2021(11488)
2020(9472)
2019(22097)
2018(21882)
2017(42183)
2016(22508)
2015(25522)
2014(25416)
2013(25415)
2012(23635)
2011(21745)
2010(21632)
2009(19890)
2008(19379)
2007(16806)
2006(15129)
2005(13554)
作者
(65036)
(54009)
(53548)
(51300)
(34715)
(25714)
(24385)
(21282)
(20528)
(19238)
(18544)
(18266)
(17229)
(17180)
(16741)
(16673)
(16093)
(15478)
(15369)
(15292)
(13553)
(13239)
(12918)
(12261)
(12147)
(12069)
(11857)
(11548)
(10854)
(10531)
学科
(112616)
经济(112509)
管理(64792)
(60194)
(49974)
企业(49974)
方法(44985)
数学(39181)
数学方法(38824)
中国(28663)
(24934)
地方(24242)
业经(22291)
(21653)
(21371)
(19775)
贸易(19763)
(19198)
(17652)
农业(16619)
(16109)
环境(15915)
地方经济(15167)
理论(15057)
(14652)
银行(14620)
(14573)
金融(14572)
(14135)
(14086)
机构
大学(333395)
学院(329346)
(146774)
经济(143976)
管理(131207)
研究(117709)
理学(113439)
理学院(112174)
管理学(110585)
管理学院(109971)
中国(87492)
(71590)
科学(68613)
(62659)
(58508)
研究所(53356)
财经(50959)
中心(50805)
(47423)
(46455)
北京(46161)
(45852)
经济学(45365)
业大(44774)
(43512)
师范(43216)
(42312)
经济学院(40643)
财经大学(37889)
(37127)
基金
项目(220751)
科学(174715)
研究(163933)
基金(162501)
(140630)
国家(139527)
科学基金(119787)
社会(105997)
社会科(100554)
社会科学(100527)
基金项目(85505)
(82287)
自然(75680)
教育(74257)
自然科(73896)
自然科学(73882)
自然科学基金(72592)
(70015)
资助(67561)
编号(65509)
成果(53872)
(50155)
重点(49002)
(47940)
课题(45294)
(45178)
国家社会(44295)
教育部(43624)
人文(42266)
创新(42178)
期刊
(164950)
经济(164950)
研究(104575)
中国(59769)
管理(50193)
学报(47423)
科学(46498)
(45067)
(43350)
大学(36460)
学学(34113)
教育(33753)
农业(30619)
技术(28218)
(27799)
金融(27799)
经济研究(27500)
财经(25716)
业经(23809)
(22128)
问题(21342)
(18198)
技术经济(17868)
世界(17629)
图书(16787)
(16398)
国际(16328)
理论(15843)
现代(15360)
科技(14669)
共检索到491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薛杨  
2009年以来,二十国集团(G20)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治理世界经济失衡的新框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当事方和G20的主要参与者,在世界经济失衡调整中发挥着重大影响力。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失衡调整进程的前提下,中国应确立参与失衡调整的总体目标和应对策略。文章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分析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失衡调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以期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平衡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瑶  
伴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倾向于东亚地区投融资,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逐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中国经济形势面临空前挑战,尤其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对外贸易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产业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燕芳  
随着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发展,中美之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贸易水平逐年提高。自2013年以来中国成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在此背景下,正确开展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提升我国贸易战略水平成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关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朱昌  黄敏  
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调整两岸经贸合作模式、完善投资贸易结构、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提升两岸经贸合作和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荣岩  丛屹  
国际间的产业梯度转移更替是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内在原因,而失衡引发的诸多问题则会削弱中国目前的劳动比较优势。本文探讨了通过产业梯度策略来解决失衡问题并保持长期增长的合理性和现实条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基础,应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逐步转移至中西部,在避免失业冲击的前提下进行产业梯度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经历了一个形成演变过程,且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其内因主要来自于国内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外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外因主要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美欧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不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施以相应的战略调整和政策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珺  
本文构建了全球电脑生产网络作为分析全球生产和贸易失衡的框架,剖析了处于高低不同层级的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权力、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以及利润分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失衡。针对全球生产网络中透视出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提出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应选择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莉  
贸易问题既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经济模型(GEM)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新贸易模式的全球经济模型(NITP-GEM),以此为工具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变出的新贸易模式在当前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及在此背景下汇率调整、贸易保护、财政政策等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效应。研究发现,在新贸易模式下,世界经济失衡是稳态解的必然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均衡,其他领域的政策和调整方案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上收效甚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世界经济尽管在2005年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然而, 那是在全球经济失衡中进行的。这种带有全球性的经济失衡现象,表现形式如何、原因何在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势必会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人们对经济失衡用不着“谈虎色变”,但也决不可忽视经济失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丁骋骋  
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第三次世界经济失衡的表现及特征、成因及持续性、调整方式等方面,对经济失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成果进行总结。世界经济不能长期失衡,需要及早进行调整以避免经济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夫增  
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体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其枢纽。但失衡格局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共生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利益各方将会追求渐进式调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宏成  
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与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盈余构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表面特征。美中两国各自经济结构的差异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内在动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级化,有利于美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是美国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的结果,是美国经济强大的表现。美国世界领先的竞争力为经济提供了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