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5)
- 2023(7588)
- 2022(6172)
- 2021(5688)
- 2020(4598)
- 2019(10563)
- 2018(10159)
- 2017(19231)
- 2016(9853)
- 2015(11411)
- 2014(11119)
- 2013(11553)
- 2012(11303)
- 2011(10866)
- 2010(10744)
- 2009(9906)
- 2008(9464)
- 2007(8390)
- 2006(7743)
- 2005(7285)
- 学科
- 济(72553)
- 经济(72506)
- 管理(23868)
- 方法(23489)
- 数学(21344)
- 数学方法(21292)
- 业(20536)
- 中国(18649)
- 地方(18146)
- 企(14165)
- 企业(14165)
- 农(13796)
- 地方经济(12847)
- 贸(12437)
- 贸易(12428)
- 易(12076)
- 业经(11785)
- 学(11773)
- 制(9860)
- 环境(9685)
- 财(9587)
- 农业(9427)
- 融(9371)
- 金融(9368)
- 发(8736)
- 银(8673)
- 银行(8670)
- 行(8528)
- 关系(8205)
- 体(7812)
- 机构
- 大学(159748)
- 学院(156585)
- 济(88120)
- 经济(86937)
- 研究(66451)
- 管理(55469)
- 中国(51699)
- 理学(47120)
- 理学院(46493)
- 管理学(46029)
- 管理学院(45718)
- 财(35516)
- 科学(35272)
- 京(34279)
- 所(33530)
- 经济学(30552)
- 研究所(30336)
- 财经(28564)
- 中心(28206)
- 经济学院(27322)
- 经(26191)
- 院(23308)
- 农(23059)
- 北京(22636)
- 江(21846)
- 科学院(21253)
- 财经大学(21210)
- 范(20443)
- 师范(20329)
- 研究中心(19036)
- 基金
- 项目(99378)
- 科学(80209)
- 基金(77101)
- 研究(72872)
- 家(67469)
- 国家(67045)
- 科学基金(56832)
- 社会(52354)
- 社会科(49906)
- 社会科学(49897)
- 基金项目(39778)
- 省(33720)
- 自然(33301)
- 自然科(32547)
- 自然科学(32539)
- 自然科学基金(32013)
- 资助(31663)
- 教育(31349)
- 划(29462)
- 编号(25444)
- 部(24219)
- 国家社会(24170)
- 发(23642)
- 中国(23637)
- 重点(23011)
- 教育部(21151)
- 成果(20993)
- 发展(20169)
- 济(19997)
- 展(19924)
共检索到252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福 王绍光 萧今
利用1997—2010年中国县级人均GDP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改革与区域发展政策演变的脉络中对中国县际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1997—2010年,县域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存在显著的聚集特征。2003年是近十几年县际差异和空间模式变化的一个拐点,县级人均GDP泰尔指数迅速扩大,Global Moran’s I则逐年下降。县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也随之有较大的变化,热点与冷点数量均有所减少,热点区域主要向黄河中游经济带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转移,冷点区域逐步"东扩"至南部沿海。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兼顾效率与平衡,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林燕 潘子纯 王亚萌 魏凤
本文从经济、民生、生态和产业结构四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转型成效,基于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ESDA法和空间收敛模型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收敛趋势。得出结论:(1)中国经济转型成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全国经济转型成效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地区间差异;(2)省际的经济转型成效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各省份经济转型成效保持原状态的概率最高,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次之,向低水平转移的概率最低,但其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同时空间因素会对转移过程产生影响;(3)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均存在绝对与条件β收敛,且条件β收敛速度更快,以及空间因素对收敛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基于此,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经济转型成效较高区域的空间联动性,高度重视宏观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影响效应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时空演变 收敛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璐
国内市场正在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格局。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基于全国287个城市(地级及以上)数据确定了我国经济格局时空演化的基本态势:2003~2010年,我国经济重心正向内陆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呈现出空间收缩密集化态势,且在东—西方向上的增长趋势强于南—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趋势明显,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这些趋势表明,我国国内市场引发的聚集经济作用在不断加强。建议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加大对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靠近全国市场的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内生增长、沿海—内陆双轮驱动的发展轨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索贵彬 侯孟阳
文章以县域人均GDP为研究对象,以京津冀地区15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长期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京津冀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分布格局显著,但县域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京津冀县域经济的类型转移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稳定性的特征,不同经济类型难以实现跃迁式转移,且空间背景对县域经济的类型转移影响显著,经济水平较高的县域对周围县域经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而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域对周围县域经济具有负向减缓作用;在长期演变的平稳状态下,将呈现中高与高水平集聚的偏双峰型分布格局,高低聚集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可能逐渐消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本文采用长江流域内分布较均匀、无缺测站点的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借助趋势和突变分析、R/S分析和水文频率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区域平均气候平均降水量(PAV)、简单日降水强度(PINT)、强降水贡献率(PQ95)、强降水阈值(PF95)、最大1日-10日降水量(PX1D-PX10D)基本均呈上升趋势,中下游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大于上游,同时,中下游的各指数年际变化比上游更剧烈。(2)PAV与PF95的空间分布类似,但前者在流域中部地区下降、两侧上升,而后者为中部上升、两侧下降;PINT与PQ95的空间分布相似,均为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仅西北部下降。PX1D-PX10D总体上以上升为主,但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下降的区域有明显的扩大,而上升的区域有明显的缩小。(3)未来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将以现有趋势继续发展,并将以上升趋势为主,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加大。(4)遂宁站PX1D、安化站PX10D极端降水的频率分析表明,直接采用整体数据计算设计降水量会使结果偏于不安全,对于较长重现期的设计降水表现更显著,因此对于极端降水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更好的设计降水估计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成坤 江越 张启慧 朱杏芳
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阶梯式分布,相邻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同且集聚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对于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部地区正逐步缩小而西部地区正逐步扩大,同时东、西部乃至全国内部省(区、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都在逐年扩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 张安录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和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承载负荷大、压力显著,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基于标准耕地系数修正的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987~2017年耕地资源情况,多时空尺度反映变化态势,并利用预测模型测算耕地压力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时间序列呈现倒“V”型分布,2003年达到压力峰值后缓慢下降;空间格局呈现出“整体稳定、局部动荡”基本态势,压力重心向东迁移;(2)区域耕地压力异质性明显,长江上游主要受恶劣的耕种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长江下游主要受快速城镇化影响,分布格局上表现出“下游急速上升,中游稳步下降,上游波动起伏”的局面;(3)未来5年(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并未得到缓解,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对大保护战略构成一定挑战,需要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年出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2倍;而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大,年递增幅度达到了10.87%,2005年能值利用总量大约是1985年的3倍,以致以能值折算的资源自给率由1985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81.5%;同时中国已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和原材料输出、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的国...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资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治理效率,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永秀 吴航
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成长期,经济总体呈现出超高速或相对高速增长的特点;在经济成熟期,经济总体呈现出正常增长或低速增长的特点。在人类经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是个客观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结合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超高速增长(9%及以上的增长率);二是相对高速增长(6%~9%之间的增长率);三是正常增长(3%~6%之间的增长率);四是低速增长(1%~3%之间的增长)。中国当前已进入相对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能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类型 演化规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锋 傅利芳 秦豫徽
通过构建省域3E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省域3E系统协调度的时间与空间差异、动态演化趋势,并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省域3E系统总体上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省域间的空间差异较大,但具有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的趋势,各经济区内部3E系统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省域3E系统协调度在全局上是空间正自相关的,局部集聚模式存在随时间的推移向"高-高"集聚模式演化的趋势。预测结果进一步证实,未来省域3E系统协调状态总体趋好、空间差异缩小,且是以"高-高"局部集聚模式为主的趋势,但空间正自相关性有所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