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1843)
2022(9778)
2021(9017)
2020(7404)
2019(16870)
2018(15937)
2017(29693)
2016(16073)
2015(17936)
2014(17101)
2013(17145)
2012(15857)
2011(14641)
2010(14430)
2009(13088)
2008(13019)
2007(11215)
2006(9966)
2005(8718)
作者
(49635)
(41997)
(41926)
(39573)
(26586)
(20160)
(18547)
(16336)
(16021)
(14645)
(14620)
(14076)
(13559)
(13305)
(13301)
(12835)
(12384)
(12382)
(12161)
(12051)
(10453)
(10393)
(10112)
(9575)
(9449)
(9335)
(9186)
(8785)
(8475)
(8433)
学科
(69059)
经济(68985)
管理(41561)
(40736)
方法(30993)
(29659)
企业(29659)
数学(28157)
数学方法(27919)
中国(21128)
(20255)
(16794)
(16379)
(16329)
贸易(16323)
(15955)
农业(14016)
业经(13954)
地方(12486)
(12475)
环境(11073)
(10912)
银行(10851)
(10831)
金融(10828)
(10481)
技术(9644)
(9214)
(8726)
(8709)
机构
大学(241895)
学院(235998)
(104571)
经济(102965)
研究(90948)
管理(86148)
理学(75918)
理学院(74914)
管理学(73587)
管理学院(73165)
中国(67751)
科学(57742)
(50867)
(50329)
(47382)
(45009)
研究所(44166)
业大(40303)
农业(40064)
中心(39883)
财经(37028)
经济学(34751)
(34282)
(32891)
(32515)
经济学院(31697)
北京(31694)
(30959)
师范(30505)
科学院(28637)
基金
项目(170207)
科学(134856)
基金(129386)
(118453)
国家(117573)
研究(114608)
科学基金(98291)
社会(77683)
社会科(73838)
社会科学(73821)
基金项目(68332)
自然(65087)
自然科(63677)
自然科学(63650)
自然科学基金(62588)
(61695)
(55080)
资助(51918)
教育(51517)
编号(40803)
重点(39675)
(39036)
(36481)
(35393)
国家社会(34981)
科研(33571)
创新(33431)
计划(33101)
教育部(32839)
中国(32651)
期刊
(104669)
经济(104669)
研究(69240)
学报(48750)
(44713)
中国(43893)
科学(43387)
大学(35762)
学学(34256)
(31685)
农业(30392)
管理(29375)
(19776)
金融(19776)
经济研究(19450)
财经(18709)
教育(18086)
(17285)
(16256)
技术(15237)
业经(15158)
问题(14624)
(14324)
(13235)
世界(13132)
业大(13100)
国际(12860)
资源(11925)
科技(11633)
农业大学(10978)
共检索到339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彪  王开泳  赵逸才  
行政中心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采用空间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迁移的基本特征、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迁移特征方面,行政级别越高,迁移距离相对越远,集中出现在2000年以后,以华北地区最为频繁,西部地区迁移距离普遍比其他地区更远;在迁移效应方面,新行政中心周边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增速都明显快于原行政中心,行政中心迁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受资源环境条件制约、旧城规划改造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引导、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中心迁移通常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苏北  朱宇  晋秀龙  田盼盼  
引入迁移选择指数概念,利用安徽省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2007—2010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人口综合迁入指数、人口综合迁出指数、人口净迁移指数和各地级市间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并建立了关于人口净迁移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着重从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流的视角,揭示了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环省会迁出圈"、"皖南迁出区"是主要的迁出地;"省会迁入区"、"马芜铜迁入区"和"两淮迁入区"是主要的迁入地。省会合肥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人口迁移强度最大的区域:在空间上,它们呈现出"点—轴"形态;省会合肥的辐射范围覆盖全省,而"马芜铜"沿江城市带是安徽南部地区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各主要迁入地之间的人口对流较弱。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城镇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城市公园数量是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拉"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明确  
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重心以1991年和200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向西南、东南和东北方向移动的三个阶段。为分析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首先指出了一般的贡献度分解方法在重心法研究中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夏普里值的、适用于重心法的分解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了在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过程中的"引擎"和"逆引擎"省市和地区,并发现:第一阶段重心西移的原因既非西部投资的延迟效应,也非广州发展的副产品,而是由于东北经济发展过缓引起的。第二阶段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并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较量的结果,而是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为主导,辅之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所致。第三阶段重心北移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效果,而是完全是由西部发展过缓引起的。最后对区域发展政策做出评价,并指出优先发展西部经济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童伟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增加。教育水平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人口迁移对教育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县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县人口的迁出、迁入均呈正相关。从全国来看,县教育水平提高1%,每百万约迁出6人;县人口迁出对县教育的负面影响小于迁入对教育的正面影响。这说明我国城镇化趋势在加强,同时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呈现一种波浪式递进的模式,即从农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层级递进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彪  
基于1954、1985和2015年县级行政区划数据,通过构建GIS空间数据库,采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县级行政区划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区形态方面,我国基层政区规模在不断扩大,县级政区半径扩张幅度在10km左右范围;县级政区存在着由建国初的县半径>市辖区半径>县级市半径逐步转向市辖区半径>县级市半径>县半径的规律,且西部地区的县级政区规模更大;县级政区半径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政区特征方面,高紧凑度和低紧凑度的县级政区较少,受山脉和河流走势的影响较明显;多数县级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睿  张赫  强文丽  李凡  彭竞仪  
论文选择中国1897个县级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基于CHRED-online碳排放公开数据库以及县、县级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人口、经济、土地多维度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量非均衡性较高,碳排放总量高值地区数量少,但数值较大。(2)碳排放总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东高西低格局,高值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大城市周边和内蒙古中部、北部地区,呈"簇状"分布结构。人均碳排放强度和经济碳排放强度则呈现北高南低格局,主要聚集于内蒙古中部、北部和新疆青海交界地区。(3)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对县级城市碳排放总量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经济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各指标之间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影响最为剧烈,并呈现非线性增强作用。(4)在分地区差异性比较中,城镇化水平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作用最为剧烈。在同一指标的解释力和关键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方面,东、中、西部地区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应结合高碳排放区域和城镇化影响作用机制,进行差异化控碳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文剑  陈东有  
县级政府具有强大的资金支配自主权,其行政成本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甚至呈急剧攀升之势。县级政府高昂行政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主体和制度两个方面,主体性因素包括成本意识薄弱与错误政绩导向下的不计成本、政府规模过大、行政能力不足和官员的行为偏好等;制度性因素包括财政预算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等。控制县级政府的行政成本,一方面急需加强主体建设,即提高公职人员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严格控制政府规模、提升官员的行政能力、纠正官员的行为偏好;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制度建设,即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健全监督制度、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入展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  
中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人口转变的双重变迁进程中,高城市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城市就会出现替补迁移的需求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得出39个替补迁移型城市,并通过与其他三类城市的指标对比发现,替补迁移城市存在工业经济突出、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总体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实力强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等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涛  曹广忠  
本文放弃了Mills-Muth模型"就城市论城市"的视角,从区域的视角考察城市用地的规模决定。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市场化条件下的用地需求变化、各级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博弈过程和区位约束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从城市土地供求关系的角度建立了区域视角下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决定的一般化概念模型。基于中国626个城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概念模型的有效性,发现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的增长显著地提高了对城市土地的需求,第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因城市发展阶段而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模式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中央政府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制度改变了城市的等级结构,却很难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实质性约束;地方政府缺乏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克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沪深两市固定收益企业债信用等级迁移的价格效应,发现企业债价格对信用升级和信用降级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信用降级向债券市场传递了新信息,价格变化存在滞后性且价格变化是逐步过渡的,而信用升级的信息传递效应不显著。在信用降级信息发布前企业债已经出现负异常回报,说明降级事件可能提前被债券市场部分预测到了,但负异常回报值很小,且降级信息发布前两日和发布当日的平均累积异常回报统计不显著,可认为没有出现评级信息的泄露。采用横截面回归研究信用降级价格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信用质量低、降级幅度大的债券价格反应更强烈,并且降级幅度更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潘天舒  
本研究利用教育部信息中心的数据先对我国预算内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 ,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塞尔系数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预算内义务教育投资的差异状况 ,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丽  王世军  潘煜  
培训迁移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课题,它关注员工参加培训后的表现和成效。本研究旨在建立培训迁移系统分析框架,探讨人格特质、培训迁移动机、组织培训迁移气氛、员工培训迁移成效、组织承诺成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人格特质中内控特质对个人迁移成效各维度以及迁移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组织迁移气氛中大部分维度对个人迁移成效有直接影响,且人格特质与组织迁移气氛通过迁移动机间接影响个人迁移成效。模型证实了个人迁移成效对提高员工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推动力。本研究为探索培训迁移黑箱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有效路径,加深对培训迁移及其贡献的认识,为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可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