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8)
2023(15817)
2022(13626)
2021(12898)
2020(10464)
2019(24342)
2018(23987)
2017(44928)
2016(24288)
2015(27614)
2014(27464)
2013(27406)
2012(25671)
2011(23719)
2010(23668)
2009(21812)
2008(21167)
2007(18191)
2006(16211)
2005(14530)
作者
(72100)
(60290)
(59600)
(57051)
(38664)
(28598)
(27083)
(23641)
(22945)
(21328)
(20676)
(20620)
(19327)
(19150)
(18689)
(18661)
(17763)
(17322)
(17204)
(17132)
(15158)
(14845)
(14359)
(13795)
(13531)
(13472)
(13234)
(12863)
(12068)
(11885)
学科
(118502)
经济(118389)
管理(65036)
(58769)
方法(47066)
(47004)
企业(47004)
数学(41186)
数学方法(40773)
中国(30977)
(27457)
地方(27304)
(25921)
业经(23256)
(22441)
(20279)
贸易(20268)
(19589)
农业(18586)
(17982)
环境(17713)
(17235)
(16276)
金融(16271)
地方经济(16138)
理论(15792)
(15515)
银行(15471)
(14938)
(13999)
机构
大学(360827)
学院(354713)
(153462)
经济(150480)
管理(136551)
研究(132040)
理学(118236)
理学院(116746)
管理学(114700)
管理学院(114060)
中国(97952)
科学(80815)
(78443)
(67292)
(65870)
研究所(61685)
中心(57503)
(56563)
财经(53166)
业大(51163)
(50459)
北京(50343)
(49412)
师范(49029)
(48502)
(47957)
经济学(47672)
农业(44137)
经济学院(42732)
(40485)
基金
项目(243556)
科学(192437)
基金(179254)
研究(176597)
(157595)
国家(156391)
科学基金(132978)
社会(113496)
社会科(107573)
社会科学(107543)
基金项目(94946)
(91204)
自然(85781)
自然科(83740)
自然科学(83718)
自然科学基金(82215)
教育(79543)
(78726)
资助(73709)
编号(69508)
成果(57137)
重点(55224)
(54631)
(53191)
(49602)
课题(48518)
国家社会(47718)
教育部(46584)
创新(46515)
科研(46209)
期刊
(171871)
经济(171871)
研究(111337)
中国(67018)
学报(57449)
科学(54910)
(51118)
管理(50210)
(46766)
大学(43010)
学学(40356)
教育(36264)
农业(35930)
(29838)
金融(29838)
技术(29346)
经济研究(28352)
财经(26602)
业经(24326)
(22869)
问题(22398)
(19120)
(18744)
图书(18701)
技术经济(18406)
世界(18149)
资源(17955)
理论(17240)
国际(17217)
科技(16606)
共检索到532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杨慧敏  
县域是度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单元,区域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县域层面尤为显著。文章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展示了1990年~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演变状况。研究发现,在经济总体格局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相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冷点区域集中于西北和西南地区。从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的时空变迁来看,中国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不断降低,热点区域范围扩大,并呈现出向北和向西移动的趋势,而冷点区域的范围有所减少。1990年~2010年时段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存在着较明显的变化,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陈文娣  谢慧玮  
选择安徽省2001-2010年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G指数、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以及灰色G(1,1)模型对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预测,最后结合位序规模原理,对空间差异的机理进行分析。总体上安徽县域经济表现出微弱的空间集聚分布态势,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重心在117.57°~117.6°E,31.67°~31.76°N之间变动,有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上以省会经济圈为核心,范围覆盖了皖江城市带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安徽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原理,其发展状况呈低水平分散均衡型。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中心城市发展状况、区域政策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刘艳艳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分析1990年代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差异。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1995和2002年是其演变的拐点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步增大,越是发达的地区其区域差异越大;在空间演变上表现出先分散后集中再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县市经济类型区的分析发现:(1)广东由原来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发展为明显的圈层结构;(2)广东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开始显现;(3)欠发达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但局部地区由于资源及特殊的机遇而优先发展起来,低水平均衡被打破;(4)原增长极范围扩大,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李世泰  杨爱荣  黄丽萍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及其成因。从省、直辖市、自治区;九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个方面,探讨了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引起的资金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文祥  吴吉东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对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机制和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中国2352个县域单元1982、1990、2000和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关联技术和变差函数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化特点并探讨了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1982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加,空间依赖程度增强;东部和华北北部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呈异质性,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中国东南—西北向经济发展的均质性相对较好,空间差异较小;历史基础、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望保  陈再齐  
利用1982年以来的广州市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广州市老八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演化,认为广州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形成了制造业和房地产大规模开发的带动下的人口快速增长的扇形区域。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带,空间集聚特征高。人口分布多中心结构基本形成,次中心的人口空间集聚能力增强,次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区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大规模集聚,并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反映了制度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可为城市旧城更新改造、职住空间平衡与城市通勤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张一青  
以浙江为实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01—2011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虽有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浙东北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幅度较小,浙西南各县域经济差异逐年减小,而这两个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逐年增大;浙江省县域经济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态势,"杭—绍—甬"城市带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也呈现集聚态势,浙东北地区,尤其是杭州市辖区与绍兴县,始终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而浙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还从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浙江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及其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文前  陆玉麒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美霞  李民  周国华  王永明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有弱集聚性,空间差距在缩小。不同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县等级数量分布由"纺缍型"变为"金字塔型";空间上优势县呈"斑块"状离散分布,劣势县呈"连片"状相对集中分布,空间相关性不显著,溢出效应不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开发、交通区位、市场发育、政策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发展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静  张小雷  杜宏茹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以奎—克—乌为核心的圈形结构,2000年以后热点区显著增加,不断向北疆中部、东疆以及南疆东北部集聚;南疆西南部处于经济发展的冷点区,有不断向东延伸至阿克苏地区的趋势。新疆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表现为更多的不稳定性和异质性,集聚水平较低,集聚态势总体有所减弱;经济增长热点区的切换较为频繁,地理集中不明显,有从北疆中部向东疆哈密地区、南疆西南部喀什地区转移的趋势;经济增长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西部,县级尺度的经济与增长的区域差异呈现相反的演变趋势。从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上看,多峰值是新疆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显著特征;经济空间格局的自组织性较强,但有减弱的趋势;空间格局演变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东北方向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则十分明显,空间差异较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本文关注1993年和2001年两轮国贫县①名单调整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县域数据通过双重差分与合成控制法克服了国贫县认定与发展的内生性,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维度考察了列入国贫县扶持名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结论表明,不管是农民人均收入、GDP总量还是人均GDP的维度,基于国贫县扶贫开发政策的短期增长效应都十分显著。长期来看,尽管经济总量和人均量仍然会受到扶贫开发政策的显著推动,但政策的农民增收效果会逐渐弱化。对其机制的分析表明国贫县政府倾向于将扶贫开发资源投入到不利于农民增收的第二产业发展中,这种"乱作为"机制导致的挤出效应造成了以上"政策陷阱"。本文进行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姜海宁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