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0)
- 2023(16629)
- 2022(13942)
- 2021(12933)
- 2020(10626)
- 2019(24263)
- 2018(23606)
- 2017(44787)
- 2016(23582)
- 2015(26201)
- 2014(25868)
- 2013(25554)
- 2012(23847)
- 2011(21660)
- 2010(21429)
- 2009(19584)
- 2008(18758)
- 2007(15999)
- 2006(14190)
- 2005(13052)
- 学科
- 济(120630)
- 经济(120532)
- 管理(64204)
- 业(60390)
- 企(46892)
- 企业(46892)
- 方法(45277)
- 数学(40362)
- 数学方法(39967)
- 中国(34478)
- 地方(30255)
- 农(29560)
- 业经(24271)
- 财(24111)
- 贸(21046)
- 贸易(21030)
- 学(20962)
- 易(20370)
- 农业(20156)
- 制(19457)
- 地方经济(17638)
- 环境(17563)
- 融(17377)
- 金融(17375)
- 银(17049)
- 银行(17030)
- 行(16542)
- 发(15911)
- 和(15434)
- 技术(14868)
- 机构
- 学院(334635)
- 大学(334626)
- 济(154979)
- 经济(152288)
- 管理(128296)
- 研究(121412)
- 理学(110366)
- 理学院(109117)
- 管理学(107477)
- 管理学院(106841)
- 中国(93296)
- 京(70894)
- 科学(69344)
- 财(67091)
- 所(59432)
- 中心(54825)
- 研究所(53810)
- 财经(53645)
- 农(49900)
- 经济学(49458)
- 经(49033)
- 江(48704)
- 北京(45208)
- 范(44835)
- 师范(44413)
- 经济学院(44340)
- 业大(44330)
- 院(44293)
- 财经大学(39939)
- 农业(38442)
- 基金
- 项目(225167)
- 科学(180513)
- 研究(167321)
- 基金(166722)
- 家(144740)
- 国家(143604)
- 科学基金(124367)
- 社会(111239)
- 社会科(105757)
- 社会科学(105738)
- 基金项目(87327)
- 省(85287)
- 自然(77117)
- 教育(76068)
- 自然科(75373)
- 自然科学(75358)
- 自然科学基金(74019)
- 划(72404)
- 资助(67825)
- 编号(65653)
- 发(53835)
- 成果(52335)
- 重点(51426)
- 部(51234)
- 国家社会(47892)
- 创(46893)
- 课题(45601)
- 教育部(44629)
- 创新(44038)
- 发展(43745)
- 期刊
- 济(174524)
- 经济(174524)
- 研究(105483)
- 中国(67668)
- 财(49997)
- 管理(49044)
- 科学(46240)
- 学报(45849)
- 农(45678)
- 大学(36300)
- 学学(34242)
- 教育(34092)
- 融(32961)
- 金融(32961)
- 农业(31725)
- 技术(30768)
- 经济研究(29785)
- 财经(27375)
- 业经(26987)
- 经(23804)
- 问题(22791)
- 贸(19233)
- 世界(18334)
- 技术经济(17956)
- 业(17316)
- 国际(17251)
- 统计(16935)
- 资源(15859)
- 商业(15320)
- 策(15212)
共检索到51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孙学涛 李萌萌 江金启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赵春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将县域经济体的产业划分为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等五种类型。有为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也要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健生 任蕾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能促进县域间有理性的竞争与有效率的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地域分工、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素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永续发展为标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土空间功能状况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依托城市经济联系形成县域产业关联,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运用财税制度化转移完善县域产业补偿,建立跨地区组织协调机制构建县域产业生态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差异化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韩宇婷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效、集约、公平、均等化发展转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发展动力新旧转化的综合体现。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创新升级难度较大、高端人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点问题。为此,需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多支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周泽林 汤新云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县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县域经济定位、县域经济功能、县域经济结构、县域经济作用四个方面系统剖析县域经济的理论内核。此外,文章还梳理了我国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和主要经验,并对“十四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结构转型 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刘育杰
推进雾霾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水平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县域数据实证分析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治理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作用。雾霾治理的促进效应集中于中低发展地区、非资源型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间策略模仿行为总体上强化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独立促进”、中部“模仿促进”、西部“模仿无效”的区域特征;县域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并未强化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地区“独立促进”、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特征。县域资源错配恶化和锦标赛体制抑制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勇 王慧 夏天添
加快推进江西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高质量发展理论,以江西省2016—2020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样本,结合运用计量模型与组态分析方法,探索数字经济如何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数字基础”“数字融合”与“数字资源”3种数字经济模式均能有效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产业基础或配套设施的数字经济政策无法有效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从加大数字基础建设力度,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加快“数字-产业”融合进程,扩大产业融合外溢优势;加强数字资源吸引力培育,充分发挥资源虹吸效应3个方面入手,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凌云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在新发展阶段,辽宁省县域经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表现出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要素资源投入不充分、特色产业优势未完全显现、公共服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找到问题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母爱英 徐晶
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科学界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国际竞争力法评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河北省118个县(市)的数据为样本,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把118个县的各指标进行排名,并按照综合指标排名,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后分类施策,从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绿色环保、开放互通、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空间分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项寅 李琳歆 张佳玥 韩琳 刘天雯 丁晓文
由于地区高质量发展会随时间变化及政策调整而呈现不同层次,因此,文章基于速度特征视角来测评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及区域发展特点,从创新能力、产业活力、经济实力、城乡合力、保障能力、生态潜力六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2015—2019年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静态、动态测评。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趋势良好,但各区县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江苏最为凸显而安徽最不明显;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区县多集中在苏浙两省,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快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安徽;通过对静态、动态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将各区县划分为"标杆型、潜力型、衰退型、后进型"四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并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和系统聚类,将91个县(市)分成4类,最后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历史演变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华 余茂辉
文章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创新能力、城乡融合、绿色生态、经济实力及民生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8—2021年湖北省76个县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Moran’s I分别揭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来源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绿色生态表现良好,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收敛的特征;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恩城市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