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6)
2023(11465)
2022(9626)
2021(8795)
2020(7497)
2019(17312)
2018(16775)
2017(32135)
2016(17298)
2015(19926)
2014(19960)
2013(20297)
2012(19463)
2011(17945)
2010(17908)
2009(16930)
2008(16639)
2007(14954)
2006(13301)
2005(12268)
作者
(52229)
(43936)
(43880)
(42119)
(28054)
(21050)
(20086)
(17149)
(16595)
(15436)
(15396)
(14651)
(14143)
(14072)
(13967)
(13734)
(12977)
(12866)
(12667)
(12518)
(11005)
(10823)
(10582)
(10112)
(10029)
(10011)
(9579)
(9455)
(8892)
(8770)
学科
(99714)
经济(99644)
管理(44494)
(41409)
方法(38213)
数学(34590)
数学方法(34385)
(30250)
企业(30250)
中国(25305)
地方(23529)
(23162)
(18748)
(18704)
(17426)
贸易(17417)
业经(17075)
(16891)
农业(15848)
地方经济(15088)
(15074)
环境(13803)
(13127)
金融(13124)
(12760)
银行(12735)
(12590)
(12274)
(11278)
(10972)
机构
大学(266332)
学院(263621)
(127998)
经济(125768)
研究(100785)
管理(96150)
理学(82172)
理学院(81132)
管理学(79952)
管理学院(79437)
中国(77179)
科学(58840)
(56780)
(54699)
(52020)
研究所(47217)
(44692)
中心(44573)
财经(43695)
经济学(42363)
(39743)
(39242)
经济学院(38108)
北京(36507)
业大(36481)
(35604)
农业(35061)
(34515)
师范(34236)
财经大学(32245)
基金
项目(170108)
科学(134477)
基金(126110)
研究(123838)
(110387)
国家(109570)
科学基金(92411)
社会(82499)
社会科(78314)
社会科学(78293)
基金项目(65825)
(63145)
自然(56786)
自然科(55422)
自然科学(55404)
教育(55256)
自然科学基金(54459)
(54164)
资助(52090)
编号(47773)
(39500)
成果(39429)
(39209)
重点(39126)
国家社会(35915)
(34323)
中国(33830)
教育部(33746)
课题(33504)
科研(32512)
期刊
(145101)
经济(145101)
研究(84184)
中国(50901)
(41684)
学报(40645)
(40611)
科学(38384)
管理(34234)
大学(30264)
学学(28702)
农业(27422)
(25219)
金融(25219)
经济研究(25029)
财经(23023)
技术(21661)
教育(21095)
(20057)
业经(19764)
问题(19562)
(17664)
世界(15894)
国际(15512)
(15435)
技术经济(15371)
统计(14461)
资源(12889)
经济问题(12351)
(12333)
共检索到405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腰华  
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在八大经济区之间差异明显,这种差异的成因是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在于县域间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条件、生产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城镇化、生产效率、市场和政策等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雄飞  吴玉鸣  
通过对县域经济增长评估体系的建立,运用因子分析的定量方法对广西77个县的经济增长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排序和归类。从而得出了经济增长呈现的发达、较发达、欠发达、贫困等四大集团的地区差异分布,探讨了经济增长差异对广西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各区域采取不同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广西县域的整体发展水平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玉鸣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建明  侯少林  
收集整理了2000~2006年山西省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96个县(市)的经济统计数据资料,从中筛选出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县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其增长的一般特征;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建立了反映经济增长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增长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山西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及作用大小,为山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一些规律性认知和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秧分  刘彦随  龙花楼  
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县域1980、1990、2000和2005年的农村发展数据,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特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结果显示:东部沿海整体及各省市内部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省际的差异逐年增大;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区位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农地资源丰度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负向关系,人力资本强化了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基础是决定农村发展地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产业非农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差异;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政策等社会因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胜  王振华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本文基于中国1 820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Translog生产函数估计要素弹性,进而测度县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同时构建空间误差计量模型对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结构红利占县域GDP总值的4.44%,对县域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4.35%。劳均资本、劳均土地等变量对结构红利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发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结构红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赖玥  
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增长差异,这既与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长期以来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的结果。基于我国1976个县(县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激励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现阶段县级政府财政自给权较弱,应逐步下放财权,通过财政激励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盛林  
本文使用全国县域经济金融数据,以GDP和城镇化率为产出变量,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前沿。研究发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贷款、金融密度和贷款质量等变量实现的;具体到不同区域,由于当地经济政策、金融制度、资源禀赋以及金融生态等外部环境不同,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实证结果的内在涵义,本文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寿富  
文章运用锡尔系数和Barro回归方程对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县域并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现象,但存在条件β-趋同。在σ-趋同分析过程中,分别按行政区划和区位条件对县域进行分组分析,都表现出发散的状态。而中部县域的条件β-趋同现象说明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是有效而且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得县域经济更快地增长。通过趋同条件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劳动投入、政府财政支出和储蓄水平则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此外,县域所处的区位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此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强化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和效率职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米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