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4)
- 2023(18408)
- 2022(15513)
- 2021(14464)
- 2020(12144)
- 2019(27779)
- 2018(27233)
- 2017(52251)
- 2016(28325)
- 2015(31945)
- 2014(31679)
- 2013(31804)
- 2012(29143)
- 2011(26577)
- 2010(26482)
- 2009(24809)
- 2008(24498)
- 2007(21875)
- 2006(19603)
- 2005(17567)
- 学科
- 济(124645)
- 经济(124475)
- 业(103061)
- 管理(88972)
- 企(83893)
- 企业(83893)
- 方法(53758)
- 农(49943)
- 数学(44150)
- 数学方法(43736)
- 业经(35271)
- 财(33769)
- 中国(33444)
- 农业(33227)
- 制(25092)
- 地方(24841)
- 学(23214)
- 贸(22560)
- 贸易(22548)
- 务(22419)
- 财务(22353)
- 财务管理(22325)
- 易(21969)
- 技术(21305)
- 企业财务(21140)
- 和(20641)
- 理论(19656)
- 策(18977)
- 划(18811)
- 体(18719)
- 机构
- 学院(414240)
- 大学(412107)
- 济(175154)
- 经济(171801)
- 管理(165807)
- 理学(143333)
- 理学院(141780)
- 研究(141036)
- 管理学(139676)
- 管理学院(138917)
- 中国(109664)
- 京(87919)
- 科学(86128)
- 农(79492)
- 财(77794)
- 所(71116)
- 研究所(64716)
- 业大(64624)
- 中心(64023)
- 财经(62278)
- 江(61372)
- 农业(61303)
- 经(56817)
- 北京(55446)
- 范(52815)
- 经济学(52641)
- 师范(52373)
- 院(50386)
- 州(48558)
- 经济学院(47534)
- 基金
- 项目(279726)
- 科学(221656)
- 研究(205835)
- 基金(205086)
- 家(178993)
- 国家(177416)
- 科学基金(152603)
- 社会(132740)
- 社会科(125587)
- 社会科学(125554)
- 基金项目(108734)
- 省(107888)
- 自然(97743)
- 自然科(95451)
- 自然科学(95428)
- 自然科学基金(93781)
- 教育(91978)
- 划(90497)
- 资助(83464)
- 编号(83344)
- 成果(66875)
- 部(62533)
- 重点(62519)
- 发(60866)
- 创(59162)
- 课题(56302)
- 国家社会(55291)
- 创新(54828)
- 教育部(53282)
- 科研(52885)
- 期刊
- 济(198995)
- 经济(198995)
- 研究(122350)
- 中国(79638)
- 农(77559)
- 学报(64410)
- 科学(61941)
- 管理(61284)
- 财(59207)
- 农业(52876)
- 大学(49523)
- 学学(46999)
- 教育(39465)
- 融(38109)
- 金融(38109)
- 业经(36220)
- 技术(35079)
- 财经(30596)
- 经济研究(30289)
- 业(27823)
- 问题(26486)
- 经(26292)
- 技术经济(22106)
- 世界(20441)
- 版(20128)
- 科技(19706)
- 资源(19522)
- 现代(19421)
- 贸(19238)
- 理论(18870)
共检索到61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基于2 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和时空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TFP年平均增长3.18%,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58.5%;前沿技术进步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配置效率也有正向贡献,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第二,中国多数地区农业TFP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农业发达地区的增速较快;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与中国农业生产较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与省级尺度研究得出的东高西低特征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基于2 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和时空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TFP年平均增长3.18%,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58.5%;前沿技术进步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配置效率也有正向贡献,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第二,中国多数地区农业TFP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农业发达地区的增速较快;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与中国农业生产较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与省级尺度研究得出的东高西低特征不同,同时低技术效率的地区一直占主导地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天琦 杜建国 李波
基于2000—2019年中国209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检验模型变量与无效率项来确定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的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十一五”规划以来呈现出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2)虽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但增长速度与变化幅度体现出不同地区间的农业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3)全要素生产率的四重分解结果显示,技术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空间巨大。据此提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在引导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激励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水 张永奇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剩余混合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观察中国农业增长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进行概念性阐释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述评,讨论了这一分析工具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技术性争议,进而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总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婕 王玉斌 程鹏飞
为探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农地流转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发展规律及增长源,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业TFP的时空差异,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究空间差异存在的内源构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呈持续增长态势,驱动要素主要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中国7个区域农业TFP增长态势表现不一,各区域的增长来源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潜力存在显著差异;7个区域农业TFP的总体差异存在逐步扩大的趋势,而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诱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为准确揭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在整合国内外1982—2011年46项有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趋势方面,1978—2008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17%,并且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并存的特点;空间格局方面,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主要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是基于一系列的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综合结果,能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
关键词: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林琳 封昌炜 周子杰 金丹
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对于科学评估我国碳源与碳汇状况以及指导碳中和策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以2 680个县域单元为样本统计并核算2000—2017年碳源和碳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碳平衡模型等来测度与解析县域碳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017年全国碳源增长为2000年的3倍,碳汇仅增加约1%。(2)碳源和碳汇占比均与地区面积有关,西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碳源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碳汇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即西南部碳源的影响在逐渐增加,西部碳汇的作用在增强;碳汇与碳源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3)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碳失衡状况日益严重,其中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碳平衡情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
县域 碳汇 碳源 碳收支 时空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林琳 封昌炜 周子杰 金丹
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对于科学评估我国碳源与碳汇状况以及指导碳中和策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以2 680个县域单元为样本统计并核算2000—2017年碳源和碳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碳平衡模型等来测度与解析县域碳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017年全国碳源增长为2000年的3倍,碳汇仅增加约1%。(2)碳源和碳汇占比均与地区面积有关,西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碳源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碳汇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即西南部碳源的影响在逐渐增加,西部碳汇的作用在增强;碳汇与碳源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3)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碳失衡状况日益严重,其中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碳平衡情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
县域 碳汇 碳源 碳收支 时空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