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15)
- 2023(18966)
- 2022(15858)
- 2021(14714)
- 2020(12246)
- 2019(27915)
- 2018(27349)
- 2017(51675)
- 2016(28438)
- 2015(31953)
- 2014(31742)
- 2013(31388)
- 2012(28743)
- 2011(26182)
- 2010(25907)
- 2009(23591)
- 2008(23084)
- 2007(20196)
- 2006(17826)
- 2005(15762)
- 学科
- 济(119245)
- 经济(119117)
- 管理(75680)
- 业(73071)
- 企(58140)
- 企业(58140)
- 方法(51126)
- 数学(44384)
- 数学方法(43904)
- 中国(34416)
- 农(33293)
- 学(27340)
- 业经(27338)
- 地方(26566)
- 财(25974)
- 贸(22462)
- 贸易(22450)
- 农业(22439)
- 易(21818)
- 制(20545)
- 环境(18505)
- 理论(18013)
- 技术(17923)
- 和(17712)
- 银(17122)
- 银行(17044)
- 融(16665)
- 金融(16661)
- 产业(16557)
- 行(16328)
- 机构
- 大学(412779)
- 学院(408902)
- 济(165219)
- 经济(161944)
- 管理(155326)
- 研究(148098)
- 理学(135317)
- 理学院(133637)
- 管理学(131111)
- 管理学院(130384)
- 中国(107898)
- 科学(95312)
- 京(89428)
- 农(77153)
- 所(76602)
- 财(70969)
- 研究所(70778)
- 业大(66611)
- 中心(64734)
- 农业(60977)
- 江(59174)
- 财经(57876)
- 北京(56439)
- 范(55674)
- 师范(55032)
- 院(53286)
- 经(52872)
- 经济学(50610)
- 州(47270)
- 经济学院(45786)
- 基金
- 项目(287613)
- 科学(225138)
- 基金(208894)
- 研究(203591)
- 家(186574)
- 国家(185063)
- 科学基金(156070)
- 社会(129199)
- 社会科(122394)
- 社会科学(122363)
- 省(111207)
- 基金项目(110727)
- 自然(102658)
- 自然科(100265)
- 自然科学(100231)
- 自然科学基金(98420)
- 划(95522)
- 教育(92413)
- 资助(85491)
- 编号(80314)
- 重点(65848)
- 成果(64861)
- 发(62948)
- 部(62924)
- 创(59550)
- 课题(56612)
- 创新(55789)
- 科研(55203)
- 国家社会(54088)
- 计划(54030)
- 期刊
- 济(177632)
- 经济(177632)
- 研究(119256)
- 中国(77677)
- 学报(75338)
- 农(70562)
- 科学(67392)
- 管理(55583)
- 大学(55489)
- 学学(52489)
- 财(50424)
- 农业(48713)
- 教育(43296)
- 技术(32668)
- 融(32373)
- 金融(32373)
- 经济研究(29497)
- 业经(28768)
- 财经(27855)
- 业(26001)
- 经(24077)
- 问题(23903)
- 科技(21218)
- 版(21001)
- 图书(20455)
- 业大(19923)
- 资源(19630)
- 技术经济(19220)
- 贸(19079)
- 世界(17922)
共检索到592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凡基 徐勇
基于人口城镇化率与产业高级化指数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利用1990、2000与2010年,全国2 271个县域的截面数据,分析中国县域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二者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县域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的静态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不断提升,并且呈现出明显的自西向东逐渐协调的空间格局。(2)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高级化的动态耦合特征分为"衰退型"、"滞后型"、"超前型"与"增长型"四类,不同类型的之间的转化特征同样体现出时空依赖性,"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主要由"超前型"转变为"增长型",以西地区则恰好相反。(3)平均海拔和高中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在不同阶段都对耦合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此外,区位条件、人口与就业、非农化程度等因素均对耦合关系产生影响,且影响作用逐渐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君锋 石培基 黄万状 石志浩 李雅丽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视角,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13—2019年甘肃省86个县域单元两者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省县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发展态势。其中,河西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河西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全省首位,陇中地区与陇东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全省各县域在基本失调类型和基本协调类型中乡村振兴发展滞后型均占大多数,不存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2)县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在局部空间依赖方向和空间增长过程中具有波动性较弱特征,受周边邻近城市溢出效应或虹吸效应相对较弱。县域自身耦合协调度受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影响程度较小,整体呈现出的高增长或低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保持在一定的稳定态势,多数县域未发生跃迁,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转移惰性与路径依赖特征。(3)县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差异较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产业二元性水平不利于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兴 李晓涵 何奇龙 马九杰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英健 杨建新 张重 赵梓伯 王警若 王英格 龚健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县域在过去20年中,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总量与增量上的空间配置差异,探讨形成不同人地匹配关系类型的县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推进人地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化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匹配评价模型,分析中国1 871个县域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总量以及2000—2010年、2010—2020年的增量匹配关系与动态变化,进而将全国县域划分为不同类型,利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探究形成各类型县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2000—2020年中国县域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总量与增量上的空间匹配度等级均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地区城镇人口比例高于北方,而北方地区城镇土地比例高于南方。总体上全国县域城镇土地扩张速度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2)根据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的匹配关系可以将全国县域划分为8个类型。南方地区的县域以人口增长为主,而北方地区的县域以土地增长为主。(3)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不同类型县域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主要推动了以人口增长为主的县域类型形成,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则主要促进形成了以土地增长为主的县域类型。研究结论:2000—2020年全国县域总体上表现出南方“人多地少”,北方“人少地多”的局面。以人口增长为主的县域需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同时改进落户政策并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而以土地增长为主的县域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并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特色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包广静
以滇中地区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以因子分析法探索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采用OLS和GWR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随距离衰变明显。2)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域人口城镇化进程呈孤立态势。3)因子分析法确定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OLS模型发现三种因素对人口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力,经济发展作用力最大,产业结构其次,农业生产的作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吉 刘岩 朱亚坤 秦胜利 王艳华 苗长虹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筱娟 徐维祥 刘程军
以2008-2016年粤港澳2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土地-人口-社会"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估计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粤港澳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粤港澳城镇化总体的绝对差距逐渐缩小,而相对差距趋于扩大;粤港澳城镇化空间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分化现象明显,粤港澳城镇化协调水平有所上升,但协调度偏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由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珠海和澳门围合的倒"V"型区域,长期失调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深圳、东莞为显著热点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外部驱动、政府行为及信息化对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作用强度较大。
关键词:
粤港澳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芳 史慧敏 陈群
长三角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转型重点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下,长三角已进入绿色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构建绿色城镇化水平指标系统,选用熵权-TOPSIS法计算长三角绿色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内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以及各维度水平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2)在长三角绿色城镇化一级指标中“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度水平在研究期间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属于高度耦合状态,但是其内部呈现“东强西弱”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成为制约长三角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3)在对长三角绿色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中发现,一级指标关联度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排名依次为:绿色潜力>绿色协同>绿色公平>绿色效率>绿色质量>绿色增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芳 史慧敏 陈群
长三角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转型重点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下,长三角已进入绿色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构建绿色城镇化水平指标系统,选用熵权-TOPSIS法计算长三角绿色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内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以及各维度水平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2)在长三角绿色城镇化一级指标中“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度水平在研究期间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属于高度耦合状态,但是其内部呈现“东强西弱”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成为制约长三角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3)在对长三角绿色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中发现,一级指标关联度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排名依次为:绿色潜力>绿色协同>绿色公平>绿色效率>绿色质量>绿色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刘艳军 郑茹敏 田靖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探讨1997—2015年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南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类型由带状分布逐步演变为连片分布,继而演变为分散布局。总体来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不匹配,多错位发展。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值较低,二者耦合协调水平较差,总体以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从脱钩状态来看,主要以脱钩和负脱钩为主;从脱钩程度来看,方城、西峡、内乡、淅川等4个县(市)为扩张负脱钩,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为正向增长;南召、镇平、桐柏属于城镇化水平下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长、脱钩系数小于0的强脱钩;而唐河、邓州则与南召相反,属于强负脱钩。11个县域中仅有社旗、新野的脱钩关系较好,属于增长连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帅
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低碳交通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10—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低碳交通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日益递增的良好态势,但依然整体处于过渡发展区间,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逐渐形成了以东部为轴带、向内陆扩散的“川”字梯度分布格局。(2)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低碳交通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出高、低水平集聚趋于东、西两级分布的空间特征。(3)空间结构、公共交通、科技创新、信息数字化和政府干预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明显催化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帅
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低碳交通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2010—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低碳交通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日益递增的良好态势,但依然整体处于过渡发展区间,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逐渐形成了以东部为轴带、向内陆扩散的“川”字梯度分布格局。(2)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低碳交通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出高、低水平集聚趋于东、西两级分布的空间特征。(3)空间结构、公共交通、科技创新、信息数字化和政府干预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明显催化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